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報酬率,都是好幾倍嗎?美國私募股權基金近年來大盛行,私募股權基金通天本事到底有多大,搶走華爾街銀行生意和基金公司投資人。私募股權基金亮麗的投報率背後,其實有許多不為人知的重重內幕,欲一窺私募股權基金的重重內幕,2025年必讀《財富掠奪者》一書。(本文為大塊文化出版《財富掠奪者》一書之推薦書評,作者為財金專欄作家白富美老師,以下為摘文。)
私募股權基金在台灣還在發展初期,這領域的金融精英一來低調,二來這產業資訊透明度低,一般人不易獲悉私募股權基金的獲利方程式和幕後故事,市面上有關私募股權基金的暢銷書,《財富掠奪者》是少數用新聞深度報導揭開這行業的內幕。
這書係由普立茲獎財經記者葛雷琴.摩根森(Gretchen Moargenson)和獨立研究顧問約書亞.羅斯納(Joshua Rosner)共同執筆,以新聞深入調查報導風格,一一揭露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如何趁企業危機時介入,低價收購,進行企業重整之際,豪取巧奪。
這包括槓桿收購讓收購企業背負更多債務,私募股權基金賺進各項管理和承銷債券的收益,有的更將手伸入企業員工退休金,或浮濫申報所收購照護中心的老人醫療給付,將政府補助款圖利自己,等同於欺詐市井小民的錢,一般私募股權基金五年後會將企業重新打包出售或重新掛牌,再從交易賺進數以倍計(相較當初投入的本金)的獲利。
市面上另外一本有關私募股權基金的書:《門口的野蠻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 The Fall of RJR Nabisco),暢銷30多年不墜,中文出版時間是2007年,這本書也是新聞採訪報導形式,內容主要聚焦在1988年10月至11月間華爾街史上最大規模的收購案──知名私募股權基金KKR斥重金收購餅乾王國RJR Nabisco,約兩個月的控制權爭奪戰內幕。
私募股權基金在21世紀以來的征戰可謂所向無敵,從廣度、深度和影響層面來看,葛雷琴.摩根森的《財富掠奪者》長期深入調查報導,這產業對美國消費者、經濟和美國財政的衝擊,處處展現她身為新聞媒體人的專業。
她和這些案件裡的吹哨者和倡議團體合作,揭發私募股權基金運用政商利益結合、法侓不透明,結合高端的金融操作,傷害收購企業和員工,甚至危害企業客戶權益和利用漏洞蠶食美國政府的社會補助的不法行徑,在當今社會得過且過、重利輕義,他們這種求真相、守護正義的執著和熱情,愈形珍貴。
葛雷琴.摩根森在書中引用加州安養院改革倡議團體律師一句話「私募股權業是服用了類固醇的資本主義,玩弄系統濫用漏洞,無情地只看到利潤,不顧結果」,很貼切形容私募股權業這些掠奪者在美國安養院收購的行徑。
(延伸閱讀│有錢人的「財富遊戲規則」:中國富豪資金如何改變美國電影業?)
私募基金在台灣
回到台灣,私募資本(private capital)領域是政府今年定調發展成為「亞太資產管理中心」的一大重點,吸引國際資金匯聚台灣,目前積極推動金融商品多元化,其中私募資本的投資工具是開放發展的重點之一。
私募資本(private capital)與台灣發展相對成熟的公募基金(共同基金和ETF)恰成對比,私募資本一來指的是籌募資金方式是私下洽商和圈定,二來是投資標是的多半是未上市的有價證券,可以簡單分為三大類:創投(venture capital)基金、私募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等。
雖然都有基金一詞,但這三類基金因為投資標的和投資門檻,投資標的和風格不同,創投基金在台灣大家比較熟悉,主要投資在新創事業,也就是公司未上市之前,台灣科技業(如台積電)和生技公司,早年都有政府種子基金出資或工業銀行參與。
私募基金(private placement fund)和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雖然在台灣也行之多年,惟在台灣監管和法令和稅法與國際有差距之下,並沒有在市場形成如ETF般的風潮,惟台灣的資產規模將要再躍進到政策目標的30兆新台幣,金融界一致看好私募股權基金。
雖台灣發展本土私募股權業,仍待政策扶持和時間觀察,另一快速增加資產規模之方式,就是直接銷售境外私募股權基金,要成為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人(不論是LP或GP),要不是超級富裕人士就是企業法人(如保險公司)/企業或政府退休金,甚至主權基金。
儘管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報酬率,被市場吹棒地很亮麗,但踩雷者也不在少數,以股神巴菲特最近公布提列在美國食品巨頭卡夫亨氏(Kraft Heinz)投資失利,此案係他在2015年與私募巨頭 3G Capital 合作推動,企圖打造全球食品龍頭。不過 2023 年 3G Capital 完全退出持股,公司的發展頹勢愈來愈迅速。
閱讀最大益處就是鑑古知今,私募股權基金產業從1980年代以來快速成長,募資門檻也逐年下調,美國政府發現這產業的資訊透明度不夠,開始要求業做好資訊揭露,惟其透明度很難像公募基金一般,私募股權基金在台灣的銷售在台灣成為亞太資產管理中心的政策目標下大開放。
知己知彼,做為金融專業人士或是金融商品消費者,《財富掠奪者》是你考慮私募股權基金做為投資標的時,必讀的一本經典書籍。
(延伸閱讀│中產階級消失的真相:是什麼讓我們陷入財務焦慮、生活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