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好萊塢扮演「老師」,傳授商業電影製作經驗給渴望學習的中國「學生」,之後中國憑藉龐大市場潛力與經濟實力反轉地位,好萊塢轉而主動迎合中國審查制度,不惜大幅修改劇本以尋求資金;甚至中國在「學成」後,將成品結合「一帶一路」政策,開始向世界放送「大外宣」:這不僅是影視產業的龍頭之爭,更是中國崛起對美國文化霸權地位的挑戰。(本文節錄自《紅毯戰爭》一書,作者:艾里希.舒瓦澤,一卷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大連萬達集團以遠超眾人預期的速度推動AMC上市。2013年12月,某個星期三的清晨,萬達集團高層飛抵紐約,與AMC執行長格瑞.羅培茲和他的團隊會合,敲響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開市鐘聲。在紐約證交所的大廳,繫著紅色領帶的羅培茲,代表AMC電影院,和來自中國的新東家見面。
他完全有理由看好AMC的前景。AMC股票上市時的開盤價為18美元,收盤時上漲了5%。2012年8月,王健林斥資約8億美元,收購了AMC 80%的股份;到了2014年初,這些股票的價值已接近20億美元。
這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籌得的資金,讓AMC得以跟上流行,將電影院配備的一般座椅,升級成柔軟舒適的可躺式座椅。
AMC是第一間大規模採用這種座椅的連鎖電影院,翻新後的票房表現出色,讓許多競爭對手紛紛效仿。這是自多廳電影院興起以來,美國觀影體驗的最大變革,而這背後仰賴的是中國資金。
羅培茲心想,這群共產黨,還挺有資本主義頭腦的︒
羅培茲仍然難以摸透他的新老闆。即便萬達集團為他的公司砸下26億美元,羅培茲還是不清楚王健林的財富從何而來,而王當時可是號稱中國第二富豪。
他的中國同事告訴他:「哦,王健林以前是軍人。」
「喔,」羅培茲說,「但這又能說明什麼呢?」
看到中國白花花的銀子突然擺在面前,好萊塢眾多高層不禁也產生跟羅培茲相似的疑問:這些新金主究竟是何方神聖?他們憑空出現,手握數十億資金,懷揣進軍電影業的夢想。
不過,時局很快就變得一片大好,讓他們無暇多想了。電影產業始終吸引著兩種人的資金,一種是曾短暫涉足演藝圈的商人,另一種是渴望結識明星的富家千金。
業內高層將這類資金稱為「笨錢」,也驚嘆:光是為了參加電影首映,竟然就能讓最理性的投資者,心甘情願砸下幾百萬美元。如今,中國不僅在大銀幕上扮演救星,來自中國的這些富豪,更是成為娛樂產業幕後的救世主。
2013年,蓬勃發展的電影市場,又迎來另一波意料之外的資金:中國金融家響應國家政策,進軍文化產業。好萊塢高層像是獵犬般撲向這一波新財富。
起初,這些中國富豪被當作一群很好騙的冤大頭;但最終,羅培茲和其他業界高層總算明白,這些金主背後,是能夠隨時掐斷金流的中國政府,而一旦資金斷鏈,就只會留下失望的人們和破碎的投資夢。儘管如此,對亟需資金紓困的電影產業而言,那段時期仍是最美好的時光。
(延伸閱讀│變調的中國夢?習近平腳下:被踩扁的螞蟻,被退休的馬雲)
王健林並非僅想接管好萊塢,還想超越好萊塢
在這群可能成為救星的投資者中,王健林無疑是最引人矚目的。似乎沒有人比王健林更賣力實現國家的「5年計畫」,讓文化產業發展成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而他的崛起,也與好萊塢再創《變形金剛》級別票房奇蹟的渴望不謀而合。
從一開始,王健林就瞄準了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經濟,他知道,若想趁勢崛起,就必須培養在政府中的盟友。他能夠迅速完成翻新計畫,以「萬達速度」聞名,讓政客在任期結束或調任他職之前,可以展現任內成果,為自己添上一筆政績。
1994年,他接管中超聯賽的大連足球隊,以公司名稱為球隊重新命名,讓球隊的冠軍賽事也成為打造品牌形象的一部分。2015年,《紐約時報》揭露了王健林為討好政府所做的努力,報導指出:習近平和其他高層的親屬,曾獲得總價值超過十億美元的萬達早期股權。
每當被人們問起,王健林總是將自己的成功,歸功於中國文化的長遠眼光以及中國人的民族自豪。他誓言要建立一家能夠與西方各大跨國企業並駕齊驅的公司,他也確實把握了最好的時機。
王健林的購物商場帝國,讓他在2016年成為中國首富,坐擁估計超過300億美元的資產。儘管身價不菲,王健林卻堅稱他唯一的奢侈消費,就是那套價值2000美元的西裝。
事實上,王健林有不少炫耀性的消費習慣:他曾花2800萬美元買下一幅畢卡索的作品,還用5400萬美元入股馬德里競技(Atlético Madrid)足球隊,又砸了6億5千萬美元買了鐵人三項比賽。
在澳洲、英國和瑞典,他將更多連鎖電影院納入事業版圖,豪擲59億美元收購,包括美國第4大連鎖電影院品牌卡麥克院線(Carmike Cinemas),進而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院經營商。
他的兒子是八卦小報常客,是典型的「富二代」。這三代人體現了中國與消費主義之間關係的變化:一心想著打倒富人階級、信仰共產主義的父親,富豪兒子,還有因為幫狗買了兩只黃金蘋果手錶(兩條前腿各戴一只)而聞名的孫子。
2016年初,王健林斥資35億美元收購傳奇影業,正式進軍電影製作產業。王健林跨足電影製作的目的,並非僅想要接管好萊塢,他還想超越好萊塢。於是他一改原本低調的形象,開始更加積極行事。
在中國,他參觀了上海迪士尼樂園,誓言要為國家打造一座受國人喜愛的主題樂園。為了取得先機,王健林派遣研究團隊前往美國各個迪士尼樂園,帶回成功的祕訣。
他承諾投入更多資金、進行更多建設,來超越競爭對手,就像他在其他事業所做的那樣。迪士尼在中國本土只有一座主題樂園,而他要蓋20座。
他說:「一隻老虎不是一群狼的對手。」
(延伸閱讀│我在億萬豪宅當保母:貴婦隨便一枚耳環,比我總財產加起來還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