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39週年 歡慶39週年 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暢銷好書

《金融時報》點名中國為「電力王國」,綠能變地緣政治新戰場?

當美國賣石油天然氣,中國已在賣未來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25-09-12

瀏覽數 650+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取自X@SpoxCHN_MaoNing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取自X@SpoxCHN_MaoNing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中國正邁向世界首個電力大國。」英國《金融時報》在專文中指出,習近平主導的能源轉型不僅改變了中國的經濟結構,更可能重塑全球地緣政治格局。

昔日,中國大陸以霧霾聞名全球,曾幾何時,如今太陽能和風能等再生能源所發的電,已經貢獻用電超過1/4。只不過,最初大陸之所以發展綠能,並非出於減碳的氣候道德,而是要避開地緣政治的軟肋。

昔日,中國大陸以霧霾聞名全球。邱莉燕攝

昔日,中國大陸以霧霾聞名全球。邱莉燕攝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2012年習近平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後,迅速意識到高度倚賴外國能源,是國家安全的漏洞。因為當時對石油和煤炭進口的倚賴程度,已飆升至史上最高。台灣海峽、馬六甲海峽、南海、印度洋等貿易咽喉要道「一旦有事」,隨時可能面臨供應中斷的風險。

約莫是2014年,習近平下令改革,著手於能源自給自足,隔年「中國製造2025」全面推開,為大陸繪製了成為高端製造強國的藍圖。迄今,大陸的電力供應結構已經完全改觀。

《金融時報》引述美國能源智庫落磯山研究所(RMI)和其他獨立研究機構的分析師表示:「如今引領全球電氣化和再生能源技術革命的,是中國大陸。」

年發10兆度電,世界首個電力王國

這篇名為「習近平如何引發中國電力革命?」的數據新聞報導,引用多幀圖表指出,中國大陸正邁向「全世界第一個電力王國(electrostate)」的地位,亦即國家因電力產業而壯大。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4年中國大陸的總發電量高達10兆度電,相當於美國、印度加歐盟的總和。

此外,大陸30%的電氣化率,也遠高於美國與歐盟的22%。而全球 70% 的公家太陽能專案,全球一半以上的水力發電計畫,皆在大陸建設。

廣西桂和能源投集團也觀察披露,太陽能、風電裝機總量連續10年霸榜全球第一。就連核電也以102台機組、1.13億千瓦的裝機容量,在2025年首次成為世界核電規模第一。

中國電力自由,鏡子也能發電

鏡子發電」更是大陸另一發電奇觀。敦煌戈壁灘上,矗立著上萬面定日鏡,將陽光反射至中央集熱塔,加熱熔鹽儲存熱能,成為全球最大的熔鹽塔式光熱電站。

電力自由,更促進大陸相關產業猛爆性擴張。

首先是電動車的銷售成績,宛如火箭式成長。預計2025年銷量可望衝破 1250 萬輛,足足比 2022 年翻了一倍,也將是首次超越傳統燃油車。這不只是銷售數字的勝利,更意味著大陸的馬路「正在換檔」,歐美汽車大廠無不嚴正以待。

位於甘肅敦煌的「超級鏡子發電站」,兩層樓高的定日鏡多達1萬2000多面。邱莉燕攝

位於甘肅敦煌的「超級鏡子發電站」,兩層樓高的定日鏡多達1萬2000多面。邱莉燕攝

中國令風電生產成本低於燒煤

再一個「電力王國」對世界的重大影響,是改寫了全球風力發電的產業格局。

遠見39週年|訂兩年再亞諾納25吋質感行李箱(價值$4,490)

《金融時報》報導,2024年9月,總部位於廣東的明陽風電集團宣布,將在海南島附近建造「世界最大離岸風力渦輪機」,功率達20兆瓦,比10年前歐美工程師所開發的世界一流專案,規模翻了一倍以上。豈料一個月後,成都東方電氣便宣布,在福建省的一家工廠裡,建造了一台更大的渦輪機。

「這意味著大陸風電的生產成本,低於傳統煤炭。」全球能源顧問公司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的數據顯示,這種競爭已使離岸風電的成本(以每兆瓦時計算)從 2020 年的95美元,降至2024年的 55美元。

也難怪德國《明鏡週刊》會感歎:「在能源技術領域,中國已從追隨者變為定義者,其他國家現在需要研究中國的標準與規範。」

綠能輸出,不只賺錢還做外交

然而,「電力王國」也為世界帶來後遺症。

《金融時報》指出,大陸雖然增強了能源安全,但也導致了產能過剩,打擊了無數外國競爭對手,並加劇了貿易失衡。

必須關注「電力王國」的原因,還在於它會變身成一種隱秘卻致命的戰略武器。

這篇專文便提醒:當華府還在推銷液化天然氣,試圖用中美貿易脫鉤來維繫全球影響力之際,北京早已換了一種打法──以太陽能板、電池和儲能系統,輸出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根據雪梨研究機構氣候能源金融彙編的報表,自 2023 年初以來,中國企業已在 200 多項清潔技術交易中,豪擲 1560 億美元進行投資。

這可能遠比單純銷售能源給其他國家更加聰明:綁住經濟、做好外交、還能迎合各國脫碳需求。

於是,對許多國家來說,選擇似乎變得輕而易舉。要買昂貴的美國石油和天然氣?還是便宜又可減碳的東方神祕力量綠能技術?答案早已寫在電價帳單上。

電力革命:下一場地緣政治的真刀真槍

諷刺的是,這場對等關稅之外的美中角力,反而意外替大陸的能源轉型按下了前進鍵。

如今,大陸不只是全球清潔技術的最大供應者,更是各國能源安全與脫碳合作的關鍵伙伴。換句話說,在未來的地緣政治棋局裡,誰握有能源轉型的鑰匙,誰可能就更有資格扭轉「要不要親美?」的遊戲規則。

再看到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主導的「鑽油吧!寶貝,鑽油吧!」(drill baby drill)政策,《金融時報》不禁兩相比較說:「川普致力於提升美國創紀錄的石油與天然氣產量,與此同時,北京持續推進清潔能源革命。」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