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高齡產婦有風險!43歲是分水嶺,研究:高齡爸爸「精子壞光光」

科技新報
user

科技新報

2025-10-26

瀏覽數 650+

Unsplash by Wes Hicks
Unsplash by Wes Hicks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想要擁有下一代,必須掌握黃金年齡,然而現在人愈來愈晚婚,生育也愈來愈晚,較晚才決定生育,面臨的問題不只是懷孕的可能性降低,更麻煩的是,美國研究發現,愈晚生育的男性,愈有可能將壞精子遺傳給下一代。

英國研究員在《自然》期刊發表論文,追蹤81名年齡24~75歲健康男性精子樣本。發現突變會隨年齡增長積累,因此男性年齡越大,精子可能導致疾病的基因突變會越來越多。

中年精子基因變異機率增加

團隊發現40多個導致精子幹細胞變異的基因,這種遺傳現象稱為「自私精子」。43歲是男人精子開始變壞的年齡,26~42歲約 2% 精子攜帶致病突變。43~58歲和59~74歲比例上升到3%~5%。70歲攜帶致病突變的精子比例約4.5%。

突變累積率為每年1.67個突變。研究指出,特定有害突變,不只隨年齡增長而積累,且精子產生過程也受青睞,自然選擇似乎賦予某些突變生殖優勢,使突變精子比正常精子細胞更具競爭力,繁殖速度也更快,使傳播已知致病突變的風險增加兩三倍。

精子細胞會遺傳後代

雖然人體普通細胞,例如器官、結締組織和骨骼細胞多數突變,不會遺傳給後代,但精子和卵細胞的突變可遺傳。研究人員發現40個似乎受益的基因,許多與兒童嚴重的神經發育障礙和遺傳性癌症風險有關。已知13個基因與此有關,但這項新研究證實,受到影響生長細胞基因數量,遠超過科學家先前的認識。

2024年分析發現,與30歲以下父親相比,40歲以上父親生的孩子,診斷出患自閉症的可能性高51%。自私精子也證實是導致阿佩爾氏症候群、努南氏症和科斯特洛氏症等罕見顯性先天性症候群的根本原因。

科學家也提醒,攜帶有害突變的精子量會隨年齡增長增加,但並非所有突變都能導致受孕或懷孕,因為有些突變可能會阻止受精,有些可能導致流產。

現在40歲以後成為父親的可能性,已經從1972年4.1%上升到2015年8.9%,對有些人而言,老來得子可能是值得慶祝的人生新階段,但晚育父親可能不知不覺中,將有害突變遺傳給孩子。研究員呼籲,年齡較大父親或計劃晚生的父親,應該意識到這種風險會增加。

訂《遠見》,尊榮享有《張忠謀自傳》,邀您讀見一代巨人的智慧人生>>

本文轉載自2025.10.22「科技新報」,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