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頓悟改變命運的「4個邏輯層次」:影響稻盛和夫的《了凡四訓》

美好命運由自己創造。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6-24

瀏覽數 1,300+

《命運不會虧待選擇變好的人》/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命運不會虧待選擇變好的人》/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立命之學:在人生迷惘時,重新釐清自己真正重視的是什麼,找回內心安定;改過之法:勇敢承認錯誤的根源來自內在,從慣性中抽離,調整思維與行為;積善之方:從身邊小事做起,多做對他人與環境有益的選擇,一點一滴累積福報;謙德之效:在順境中保持清明與自省,不張揚、不自滿,讓好運不流失。(本文節錄自《命運不會虧待選擇變好的人》一書,作者:齊善鴻,高寶出版,以下為摘文。)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見過業餘選手和專業選手之間的區別。

業餘選手的基本風格是散打、亂打,顧此失彼,有對有錯,有得有失,有苦有樂,當然基本局面是苦多樂少,樂時在招苦,苦時在招災,只能在業餘選手當中比高低,面對專業選手時就不堪一擊了。

專業選手往往會把一項活動變成技術體系。比如打乒乓球,我在與球友們散打、亂打時,只是粗淺地知道幾個技術要領,後來結識了專業教練,才知道打乒乓球有上千個技術要點,在一場正式的比賽中需要謀劃的內容簡直猶如一部兵書。

這就是業餘和專業的區別。一項運動都如此複雜,改變人的命運,更是需要了解相應的技術要點。若是只會一招半式就貿然行動,雖然會有一些效果,但最終恐怕很難達成自己預期的結果。

《了凡四訓》全書分為「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4個部分,作者以親身經歷講述了自己改變命運的經過。這就是改變命運的專業技術,這4個部分也構成了改變命運的4個邏輯層次。

第1個邏輯層次:立命之學

「立命之學」主要講述了作者自己命運的故事。了凡先生自幼喪父,母親命他學醫。後來,他遇到算命高人孔先生,孔先生精通「皇極數」,能預測人的未來命運。

一開始,了凡先生和很多人一樣不太相信,但巧合的是,此後的20年,他的人生真的按照這位老者所算定的模式發展,連考試考第幾名都十分精確地應驗了。這讓他篤信了「宿命論」,認為「榮辱死生,皆有定數」,從此沒有了上進之心。

與此同時,孔先生還有兩項預測讓了凡先生十分鬱悶:一是說他會在53歲時,壽終在家裡;二是說他一生沒有子嗣,他們家族的香火在他之後就斷絕了,也就是我們很熟悉的「絕戶」。

從古人的觀點來看,家中若是沒有兒女,會讓人尷尬,也很難交代:一是沒有兒女就證明當事人德行太薄;二是無法完成家族傳承,死後沒臉見祖宗。

當然, 了凡先生還是很幸運的, 因為他又遇到了雲谷禪師, 二人「 對坐一室」,徹夜長談,終使了凡醒悟,懂得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知道了如何改變命運。於是了凡先生就從過去的篤信「宿命論」轉向了相信「造命論」。

從此,了凡先生的人生信念發生了根本改變,他啟動了人生的「修行模式」,將自己的生活、事業都當成了修行。他修正了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找到了短命和沒有子嗣的根本原因,最終不僅生下了兒子天啟,還將自己的壽命延長到了74歲。

自然地,他也因為自己的修行而功成名就。一個普通人竟然改變了算命高人所算出來的命,聽到的人無不嘖嘖稱奇,也很羨慕和嚮往。

說起來,這「立命之學」有兩個要點:一是在現實生活中實踐聖賢思想,以聖賢為榜樣;二是把自己的人生當成一場修行。

(延伸閱讀│「業力」不是「惡有惡報」:做決定的心態會得到相應後果

第2個邏輯層次:改過之法

既然人生開啟了「修行模式」,那就要開始「修理」自己了。「改過之法」講的就是改正自己過失的辦法。過失會為自己拉仇恨、製造麻煩,讓自己的人生不斷貶值,留著它幹什麼呢? 

真心想改變自己命運的人,也就是真心想為自己好的人,當然要勇敢地、毫不猶豫地、持續不斷地把自己那些卑劣的品性與言行改掉。

為此,了凡先生發了「三心」,即「慚愧心、畏懼心、勇猛心」

先說慚愧心。慚愧心也就是羞愧心,這是讓自己跟過去的人生一刀兩斷,絕不延續過去的錯誤,如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那樣「不貳過」。

這也就意味著,每一次犯過失之後經歷反省,都讓過失成為自己進步、升級的一個臺階。這不就是成聖、成賢、成道之法嗎?

說到這裡,大家就明白成語「聞過則喜」的奧妙了吧。很多人之所以命運起伏不定,不就是因為他們不斷地重複過去的錯誤嗎?

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面對自己的過失時都會遮掩、自辯或者逐漸麻木,哪有什麼慚愧心或者羞愧心呢? 僅此一點,我們就能窺見一點眾人命運有所不同的奧祕。

再說畏懼心。據說,聰明而有成就的人都謹慎,因為他們的心中有天道,有良知,有道德,有法律。魯莽的人貌似勇敢,卻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愚蠢的人會以卵擊石,硬往槍口上撞,自然不會有好的命運。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最後說勇猛心。有勇猛心表現為一旦知道了自己的過失,就絕不會得過且過,不會抱有僥倖心理,不會為自己找理由,而是立刻去改過。只要真正去改過,美好總會呈現的。

現實生活中有的人知道很多道理,看起來也很厲害,但沒有真正去實踐,也沒有勇猛心去改過,自然也就不會有收益。

了凡先生將改過分成了相互關聯的3個部分:從事上改、從理上改、從心上改。如果沒有從理上、從心上去改,只是從事上改,就去不了病根,治標不治本。總結起來,「改過之法」就是清理內心,變廢為寶。

(延伸閱讀│你的願景影響你看到的現實:7個改寫人生的「幸運體質」養成術

第3個邏輯層次:積善之方

改過,重在清理生命中的垃圾;積善,重在累積生命中的營養與能量。在這一部分中,了凡先生講述了十個因為積善而獲得好報的故事。

他打破了現實中很多人關於善惡的那種簡單而又漏洞百出的想法,從真假、端曲、陰陽、是非、偏正、半滿、大小、難易這八個方面,告訴我們偽善為何不靈驗,真善為何有能量。

了凡先生還根據當時的情況,列舉了10條可以行善的方法,並做了相應解釋:第一,與人為善;第二,愛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勸人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興建大利;第七,捨財作福;第八,護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長;第十,愛惜物命。

(延伸閱讀│有錢人從不違逆運氣:掌握1%致富契機的人,默默實踐的6種心理技巧

第4個邏輯層次:謙德之效

這是《了凡四訓》的第4部分,是改變命運的最後一個邏輯層次,更是能夠讓改變命運的邏輯螺旋上升、不斷進步的關鍵環節。

現實中一些積德行善的人往往也會讓人厭惡。正所謂「滿招損,謙受益」、「天道虧盈而益謙」,第四部分「謙德之效」主要講謙虛這項美德的效用,就是來破解積德行善之後可能產生的新問題。

我們講的道德,以老子的思想最為經典。老子在《道德經》中專門講述了破解偽善的良方是「上善」;還講解了真正的道德乃是「玄德」,這跟我們所聽到的「陰德」很相似,否則,「一顯就漏,一說就破」。

最後,了凡先生總結了整本書的內容,說明了改命要立志而行,命自我立,有了志向而努力,自然可以改變命運,只要以造福眾人立命,只要以改過避免自己淪陷,只要持續積善讓自己擁有強大的能量,只要始終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那麼,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

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自然感動天地眾生,而由自己創造出美好的命運。

(延伸閱讀│世上絕大多數人都把命「活反了」?運隨心轉:心念,即是命運

改命的4大核心

● 立命之學:在人生迷惘時,重新釐清自己真正重視的是什麼,找回能讓內心安定、有方向感的價值坐標。

● 改過之法:勇敢承認錯誤的根源來自內在,從慣性中抽離,調整思維與行為,停止命運一再重演的模式。

● 積善之方: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多做對他人與環境有益的選擇,一點一滴累積出能帶來安穩與順利的福報。

● 謙德之效:在順境中保持清明與自省,不張揚、不自滿,讓已有的好運不流失,讓成長能夠走得更遠。

(延伸閱讀│人的「社會層級」共有7種:你在哪一層?跟擁有多少財富無關

《命運不會虧待選擇變好的人:《了凡四訓》流行四百年的改命心法,走出框架,改寫人生劇本》,作者:齊善鴻,高寶出版

《命運不會虧待選擇變好的人:《了凡四訓》流行四百年的改命心法,走出框架,改寫人生劇本》,作者:齊善鴻,高寶出版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