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歡慶39週年 歡慶39週年 全年最低訂閱優惠全面啟動!只要 2.5 折起

「業力」不是「惡有惡報」:做決定的心態會得到相應後果

不要忽視業力給的教訓。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01-05

瀏覽數 16,500+

《愛的8法則》/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愛的8法則》/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業力是因果定律。每個行動都有後果。業力的關鍵在於我們做決定時的心態。在做決定或採取行動時,無論有沒有想清楚,我們都會得到相應的後果。將業力視為一項工具,會比將業力當作一種解釋更好。這能讓你將過去的經驗視為工具,為現在做出最好的選擇。(本文節錄自《愛的8法則》一書,作者:傑.謝帝,方智出版,以下為摘文。)

不要被別人牽著走,喚醒自己的思想,累積自己的經驗,決定自己要走的路。 —《阿闥婆吠陀》

艾密特在一次靜修營中認識了強尼,兩人一拍即合。艾密特說:「這像是世上最自然的一件事。約過幾次會後,我們開始每個週末都在一起。他說他愛我。」

但在一起才三個月,強尼就提出了分手。

艾密特告訴我:「這是第三次有人跟我說他『沒辦法給我我想要的』,可是我要的只是一段認真的感情啊!」說起來也沒錯,艾密特要的確實不多,但業力不是艾密特或多數人想的那樣。

業力是因果定律。每個行動都有後果。

換言之,目前的選擇不分好壞,都會決定未來的遭遇。「業力」的意思被普遍認為是「惡有惡報」,例如現在有人跟你分手,是因為以前你跟別人分手。

事實上不是這麼一回事──

業力的關鍵在於我們做決定時的心態。在做決定或採取行動時,無論有沒有想清楚,我們都會得到相應的後果。

瞞著女友偷偷參加派對,卻在派對上碰到她最好的朋友,女友被告知你出現在派對,因此很難過—這就是業力的因果報應。做出決定,就必須承擔這個決定的後果。

因果報應的目的不在於賞罰,而在於教我們一課—以派對這個例子而言,因果報應要教你的是坦誠。我不希望你將世上的每件事,不分好壞都歸諸於業力。這麼想沒有好處。

將業力視為一項工具,會比將業力當作一種解釋更好。這能讓你將過去的經驗視為工具,為現在做出最好的選擇。

做出決定,就必須承擔這個決定的後果。這就是業力的因果報應。(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做出決定,就必須承擔這個決定的後果。這就是業力的因果報應。(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業力循環

業力始於銘印。從出生那一刻起,我們就受到了各種決定:環境、父母、師長、朋友、學校教育,到宗教的教誨,浸淫在各種塑造我們的資訊與經驗中。

這些外來的影響不是我們的自由選擇,但我們會觀察並吸收它們的訊息。

梵文的「銘印」是संस्कार(Samskara),我們從小就從外界收集各種銘印。外來的銘印影響著我們的思考、行為,和反應。

當銘印愈來愈強,就會開始塑造我們的決定。

如果你自幼學到的是先把鮮奶倒進碗裡、再把早餐穀片加進去,這就會成為你的習慣。後來你搬出去住了,室友跟你說這樣不對,先放穀片再加鮮奶比較合理。

這下子,你就得做個決定了。是堅持自幼養成的銘印,還是試試不同的做法?隨著年齡增長,透過選擇自己想看什麼、想聽誰的,我們有了主導這些銘印的智慧,也有了重新審視、調整,及捨棄過去的銘印的機會。

小時候是別人替你做決定,這些決定成為銘印。長大後,你用這些銘印來為自己做決定,這些決定將產生連帶的效應、後果,或下場。

如果對結果很滿意,你可能就不會想改變自己的銘印;但若是不滿意,你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的銘印,看看它是不是誤導你了。

若是如此,你可以形成一個新的銘印,打破舊的循環。新的銘印帶領你做出新的決定,你將從這個新的決定得到新的結果。

這就是業力循環。

我們應該要從業力的循環中學到東西,並用它來當成做決定時的參考依據,但這並不容易。人生很忙,我們以為從前學到的就是事物的真理。但說到愛與早餐穀片,從前形成的「銘印」可能對我們產生誤導。

《愛的8法則【《僧人心態》作者愛的力作】:如何找到愛、維繫愛、放下愛》,作者:傑.謝帝(Jay Shetty),方智出版

《愛的8法則【《僧人心態》作者愛的力作】:如何找到愛、維繫愛、放下愛》,作者:傑.謝帝(Jay Shetty),方智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