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勢傾聽」是以符合說話者目標的方式,處理及回應訊息的模式。這不代表無論對方提出什麼要求,你都得照單全收,而是要將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多關注正在說話的人。傾聽不僅包含言語上的回應,也包含聆聽時的非言語表達。順勢傾聽是目標導向的活動,亦即聆聽時,你的心中會惦記著說話者的溝通目標。(本文節錄自《順勢傾聽》一書,作者:妮可.洛溫布勞恩,梅根.史蒂芬斯,遠流出版,以下為摘文。)
在職場中傾聽的好處很多,也很容易理解:傾聽可以提升你對同僚的影響力。主管傾聽技巧較佳,也有利培養下屬信賴,並建立更強的心理安全感。負責招募高階主管的人員,也會尋找善於傾聽的人才來領導團隊。
傾聽早已獲評為成功行銷人才的首要技能,因為優異的傾聽技巧可改善顧客態度,並建立長期關係。以整個組織而言,傾聽行為可提高員工參與度與留任意願,在業務運作上成效更佳。
傾聽也與企業的良好營收表現有關。不論你身在哪個職位、職稱為何或任職於何種產業,傾聽都能改善職場關係與公司的盈虧表現。
在我們超過30年從事專業溝通的相關經驗中,發現導致職場上難以專注聆聽的其他兩項因素:
首先,很多人定義「好好傾聽」的方式,都忽略了傾聽本身有多重要、影響有多強大,以及傾聽可以探究的細節。
其次,一般人都缺乏容易執行又好記的傾聽技巧,因而難以在忙碌快速的工作時間,立即開啟正確傾聽模式。
因此我們特別在商業領域進行了3年的研究、訪談、焦點團體與測試後,發展出全新的傾聽方法:順勢傾聽。
簡單說來,「順勢傾聽」是以符合說話者目標的方式,處理及回應訊息的模式。這不代表無論對方提出什麼要求,你都得照單全收,而是要將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多關注正在說話的人。
光是專心還不夠
這幾句引言非常貼切的指出,我們都需要更經常(與品質更好的)傾聽,不過,這幾句話也會讓人以為說話是傾聽的仇敵,但事實並非如此。
其實,回應是傾聽很重要的一部分,更何況,在職場上如果你真的一直「話很少」,或者「聽的時間是說的兩倍」,或「不打算回話」,反而是給自己和說話的人幫倒忙。
傾聽不僅包含言語上的回應,也包含聆聽時的非言語表達。與其透過眼神接觸和點頭示意(也就是讓自己「看起來」有在聽,但實則未必),不妨善用臉部表情、肢體動作與聲音來表達。
(延伸閱讀│只要在「我」後面多加一個字,就能改變雙方關係的溝通術)
成為順勢傾聽者
順勢傾聽是目標導向的活動,亦即聆聽時,你的心中會惦記著說話者的溝通目標。
這很不簡單,因為人都有自身偏好的傾聽方式(你的傾聽風格)、在傾聽時會有自己的目標(因為你是專業人士)、無法好好傾聽的個人障礙(畢竟人非聖賢),而且對方可能也不清楚自己想要或需要什麼(他們也是人)。
透過順勢傾聽,就能找出自己的偏好和目標、削減擋在眼前的障礙、辨認對方的目標,最後就能調整聆聽的方式。
順勢傾聽包含4種傾聽方式與4項傾聽目標,也就是支持(Support)、推進(Advance)、細究(Immerse)、判別(Discern),組成「順勢」這個縮寫詞。
4大傾聽類型,你屬於哪一類?
順勢傾聽的宗旨,就是在職場注入更多同理心。同理心有各種定義,但許多研究者都同意,同理心基本上就是能察覺他人情緒,並想像他們當下的感受。待你成為「順勢傾聽者」,與人交談時,你都更能發揮同理心。
若「發揮同理心」聽起來太累人,或不確定自己的同理心夠不夠多,是否足以成為順勢傾聽者時,不如想想這個附帶的好處:發揮同理心,對方就會變得比較不討厭。
(延伸閱讀│「溝通力」是讓對方愉快說話的能力:在提問前面加上「這3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