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螢幕烽火有多真?虛實交錯下的生態警訊

郭瓊瑩
user

郭瓊瑩

2025-07-15

瀏覽數 50+

經歷兩岸在1949~1958年間的緊張對峙,今日在金門海岸沙灘上,仍可見軍事對峙時期留下的戰爭地景。郭瓊瑩提供
經歷兩岸在1949~1958年間的緊張對峙,今日在金門海岸沙灘上,仍可見軍事對峙時期留下的戰爭地景。郭瓊瑩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編按:在全球動盪與高科技影像交織的時代,電玩式戰火不再只是遊戲畫面,而是真實摧毀城市與生態的武器。但虛擬實境模糊了真實與虛構界線,戰爭帶來的環境破壞與人類創傷,正逐漸失去應有的感知力。

2025年真是個全球動盪的時代,各國大小戰爭衝突似乎耐不住發自宇宙的一種能量刺激,包括國內的政黨政治派系鬥爭拉鋸,天災人禍亦自世界各角落席捲而來……。

諷刺的是,今日的我們仍可坐在有冷氣的房間,自電腦螢幕中探視全球各種動態。而最令人會懷疑的是,這到底是電影電視螢幕上的電玩星際大戰?還是一種又虛又實的人類各種貪婪、爭權奪力、虛假做作、爾虞我詐……,各種人性本惡、無絕對信任感的魔鬼間交易之現實即時版? 

遠距螢幕中侵略景象的震撼

過去12日,以伊戰爭衝突,加上川普加油添醋強勢介入導入,引發全球的關注與震撼。在螢幕中,幾乎得以用即時觀看戰況(攻擊)的動作過程鉅細靡遺。

無論哪一方為始作俑者,但見飛彈越過2000公里,快速從空精準投入以色列目標靶地點後,瞬間的雷射光追蹤導彈,火力十足的爆破,所有建物、醫院、研究中心、民間住宅……,化為濃烈火球爆裂成破瓦殘壁,甚而成灰燼。雖然實質傷亡人數不多,但的確難以想像任何受鞭炮打過的人都會心有餘悸,更何況,那重量級砲彈直接投入城市核心區……,瞬間所有城市建築幾乎歸零,且還留下無數的汙染物、灼傷的土地、受傷亡的「人畜」。

即使只是隔著台灣海峽的對峙,仍讓海岸生態與地形地貌受到破壞,這也顯示出「戰爭」的衍生環境生態衝擊。郭瓊瑩提供

即使只是隔著台灣海峽的對峙,仍讓海岸生態與地形地貌受到破壞,這也顯示出「戰爭」的衍生環境生態衝擊。郭瓊瑩提供

即使只是隔著台灣海峽的對峙,仍讓海岸生態與地形地貌受到破壞,這也顯示出「戰爭」的衍生環境生態衝擊。郭瓊瑩提供

即使只是隔著台灣海峽的對峙,仍讓海岸生態與地形地貌受到破壞,這也顯示出「戰爭」的衍生環境生態衝擊。郭瓊瑩提供

而美國B-2轟炸機垂直投入沙漠、投核彈庫的衝擊亦令人震撼,當人類不斷在COP26、27、28、29,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氣候變遷調適、文化歷史遺產保護、國土資源保育修復及復育時……,似乎在幾分鐘、幾個小時的平行時間軸中,上述的理想、理念與價值觀,幾乎全部翻盤歸零!!

政客們口中沒有和平、沒有對廣大人民保護生命財產安全的福祉,以及對所有地球土地倫理實踐……各種Mission與其些許承諾。大地資源地景地貌的破壞,對他們而言,只是「戰果」。因此,傷亡的人命,對他們亦只是「人命數量的損失」。更遑論所有直接參與者,乃至其他世界各國,均連帶被強制帶入另一個世界性的超級衝突、攻擊,甚而可能意外引爆的世界大戰爭、大恐慌。

這些影像看久了(尤其對那些從來未歷經戰爭經驗的連累者),真的令人感覺麻痺,眼睛視線凝固。而那天漫天的濃煙火花,遠距觀察似乎和放煙火無異。只是全球人類包括交戰者,卻只能無感地說一些自大狂妄的宣傳語,而裝著聞不到戰火煙硝味,看不到受傷者的血肉慘狀,還有加薩走廊那一群群受傷又失去雙親、親人的孤兒們,以及國破家破人亡的當代人性慘狀。

八二三炮戰後,在烈嶼民居聚落的牆上,仍可見清晰的彈孔。時間倒推,應可感受到戰火煙硝味與居民的恐懼。郭瓊瑩提供

八二三炮戰後,在烈嶼民居聚落的牆上,仍可見清晰的彈孔。時間倒推,應可感受到戰火煙硝味與居民的恐懼。郭瓊瑩提供

八二三炮戰後,在烈嶼民居聚落的牆上,仍可見清晰的彈孔。時間倒推,應可感受到戰火煙硝味與居民的恐懼。郭瓊瑩提供

八二三炮戰後,在烈嶼民居聚落的牆上,仍可見清晰的彈孔。時間倒推,應可感受到戰火煙硝味與居民的恐懼。郭瓊瑩提供

八二三炮戰後,在烈嶼民居聚落的牆上,仍可見清晰的彈孔。時間倒推,應可感受到戰火煙硝味與居民的恐懼。郭瓊瑩提供

八二三炮戰後,在烈嶼民居聚落的牆上,仍可見清晰的彈孔。時間倒推,應可感受到戰火煙硝味與居民的恐懼。郭瓊瑩提供

此刻在螢幕前,虛戰?實戰?空戰?地戰?竟如此如幻如真,也如此混沌煙硝、殘破不堪。不禁想問,到底人類與生物其生命的價值,在政治、經濟利益權利下的大網中,到底是否有值得再回歸人類與地球相互依存原點的可能性?!

電玩式戰火的心靈與視覺創傷

拜現代科技與網際網路通訊科技之大幅躍進,今日各種無人機轟炸更貼近電玩中的遊戲項目,到底這表層影像代表了什麼?呈現了什麼?它撕裂了什麼?實質環境抑或是看不見的對傳統宗教、信仰,以及另類對權力、勢力、戰力,乃至人類核心價值與人類部落族群,在傳統生活空間紋理框架。它將面對的新挑戰、新技術面成長,以及為整體國家利益而喊出的MAGA,這是否只是個信仰、口號,或是另類黑色地景變化的大遊戲挑戰?

誠心而論,當兩地戰火煙硝,且彼此相互投彈對峙時,隔過螢幕,其實,內心仍未被強烈刺激到特別有感,宛若電玩上的遊戲。而透過此變革衝突,更對某些特殊產學事業營運者而言,反而是逆向操作,發另類戰爭財!因各自追求利益目的不同,似乎戰火將很容易擴張延燒到對世界金融、政治、文化、歷史與人民生活的崩盤。深究探討,對現實無辜的基層百姓而言,著實是另類黑色邪惡教育,且快速急起直追。

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訂《遠見》輕鬆帶回Arowana好箱!

即使螢幕上所有作戰程序可直播,可令人有臨場感,但這些畢竟不是模擬生成的VR,是實實在在活在你我眼前的宇宙人生百像之一。也許當場觀看螢幕時未盡有感,但午夜夢迴,卻會不斷閃出那些原本除了視覺與音影刺激(如轟炸與導彈上升時的氣體擾動巨響)。惟戰場背後,那些倖存者的身心靈創傷,可能已是深刻的戰地刺青,它早已沒入人體的記憶庫中(包括影像、聲音)。

自虛景回到實景

我在上個月的「戰爭與和平」文章中,曾提及二次戰爭是否會再重演,Richard Overy回答「戰爭不會重演,但它會不斷演變……」。而這個不可控制的各國領袖與人民之情緒閥又有誰得以導流?

自螢幕上的「虛景」,再回到你我今日生活的地球現實空間中,面積雖小,卻活生生、實實在在落地的生活實景。回到當下,回到有親人、有家族聚落、村莊、部落等,另一層次真實卑微的地景結構現實生活中時,不知你我乃至家人、家族、部落族人們………到底會有何反應?「懊悔」?「復仇」?或是所謂的「快樂利益收割」?

包括周旋於各大洋來來回回的超級勢力美國軍火商們,又反射出大國強權爭霸、絕對的優越感,且傲慢自信。當回到當下落地生活實景時,更掀開了趁火打劫、竊喜恨惡穿梭於世界領袖間,對談判籌碼的利益獨吞或分贓。而這一層次,又涉及各國決策者的利益交換,以及惡意強行的另類掠奪。而自各國資料顯示,這個實景或許仍可得國破山河在,惟相信也應有很多「國破山河也破」的慘烈情景。

戰爭造成的家破屋毀實景遺跡,迄今仍留給後代無限的創傷、恐懼與省思。郭瓊瑩提供

戰爭造成的家破屋毀實景遺跡,迄今仍留給後代無限的創傷、恐懼與省思。郭瓊瑩提供

回到宇宙大局中,人類世最基本DNA單元檢測,將看見加薩走廊的戰爭,遺留下無數小小生存者的生命。或許他們在遊戲場中,會投入一起玩耍、互動,而最後將人類拯救出來的,或許,正是這些受過嚴重身心靈創傷的未來長大生存者。

終戰80年,人類生命價值啟發關鍵時刻

中國抗戰80週年、日本終戰80週年,是時代大省思,暨對個人乃至全體人類生命價值啟發的關鍵時刻。

自1945~2025年,正好是第二次大戰後,眾多參與國難忘的日子,而2025台灣亦將會是個全球所矚目的議題焦點。其自政治、經濟、文化歷史、軍事等政治地理區位,暨承繼中華民族DNA精神與深厚文化教育價值累積的更演替後,對未來省思布局的新契機。

無論中日兩國要如何詮釋其80週年紀念的意義實力與狀態,回到當下各國各人民倖存者生活落難的生存基地(或可謂Human ecological niche∕unit)時,似乎無論是參戰者與否、哪一黨派、哪一宗教……均應再更誠實面對自我,以及其所立足的方寸土地所應允的守護承諾,做更負責之檢討省思。

猶太人也許對這近2100年來的流離逃亡,背負了洗不掉的苦難民族記憶,而波斯、羅馬帝國各中亞大陸多元民族的互信、合作、結合,也根源於民族、種族,乃至對宗教的信仰,以及對其神聖領土根深柢固價值的固守,以及「奪回」的傳承意志力,在其亙遠長久的族人血液中,係洗不掉的DNA與信仰。

今日的我們在科技超越過往,快速進步的宇宙光速變遷中,是否也有某種奇蹟,讓這些激勵的人性光輝,得以有被大地感知,接收凝聚轉化為另一種新世紀文明指標之轉型可能?

沒有任何一個衝突戰役,有絕對輸或贏的答案,包括北伐、國共之戰。而國共之戰也沒有絕對的英雄、聖人與敗將……,但這議題似乎也仍未有解答。每一位國家領導者,在面對此錯綜複雜局勢情勢時,似乎連古時之軍師、卜師亦難明確判識未來的一切。

此刻突然一句對辭自腦中冒出:「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此對句緣於蔣介石在任總統期間所提,無論其一生中之功過為何,是強人也是軍人、也是常人,也曾是統帥、委員長、總統或敵對者稱之為「劊子手」……,但這兩句話,似乎可以感知在當時是出自真性情的領悟。即便在今天,自軍人口中講出對生活與生命的看法,仍有值得世人省思之處。

戰後的時代大省思,應跳脫昔時的政治利益價值框,回到對個人生命的尊重,以及對族群文化的群體生活福祉創造。郭瓊瑩提供

戰後的時代大省思,應跳脫昔時的政治利益價值框,回到對個人生命的尊重,以及對族群文化的群體生活福祉創造。郭瓊瑩提供

就取其真心告白,讓此成為世界走向回到對個人生命的尊重,祈所有領導人、決策者其施政,仍必須牽掛於對全體人類生活福祉、責無旁貸的神聖使命,也許與和平的距離,得以更向前邁近一步!!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本文作者為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榮譽理事長、中華民國建築學會會士)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