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溝通力」是讓對方愉快說話的能力:在提問前面加上「這3個字」

提問時的4個重點。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4-01

瀏覽數 105,050+

《溝通力不是天賦,而是技術》/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溝通力不是天賦,而是技術》/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溝通力,就是讓對方愉快說話的能力。不否定對方的意見,只是不斷地肯定,並持續提問,對方腦中就會誕生許多想法。換句話說就是「讓對方愉快說話」。如果在對話之初,既不肯定對方,也沒有提出問題,劈頭就否定對方的想法,對方就很難繼續說下去。(本文節錄自《溝通力不是天賦,而是技術》一書,作者:作者:田村淳,方智出版,以下為摘文。)

「溝通力,就是讓對方愉快說話的能力。」

而在這當中,大幅拓展對方話題的能力,就是提問力。

假設你問對方:「如果要出國旅行,你想去哪裡呢?」而對方回答:「我想去泰國」。

這時首先要回答他:「很棒耶!」但如果只回答這句話,對話就會結束。

所以溝通力高的人會在「很棒耶!」後面,加入與這個話題有關的提問,幫助對方繼續說下去。

例如:「泰國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呢?」「就算是泰國,也會想去一些沒去過的觀光景點吧?」「不花錢的泰國旅行也很有趣,不是嗎?」

像這樣,追加一些讓對方更容易說下去的問題。

不否定對方的意見,只是不斷地肯定,並持續提問,對方腦中就會誕生許多想法。換句話說就是「讓對方愉快說話」。

如果在對話之初,既不肯定對方,也沒有提出問題,劈頭就否定對方的想法,例如「到泰國的深山裡,不會因為有很多蟲子而覺得不舒服嗎?」等,對方就很難繼續說下去。

請先用「很棒耶!」肯定對方的意見,再接著思考如果要讓對話發展下去,該提出什麼問題才好。

(延伸閱讀│最簡單卻最有用:對話時做對「1個動作」,就能獲得好人緣

提問時的4個重點

1. 自我揭露

超溝通力中最重要的項目就是提問力。而發揮這項能力有4個注意事項。首先第一個就是自我揭露。

如果只是單方面不斷提問,說不定會勾起對方的疑心。為了避免這種情形,我們應該在提問前先坦率地自我揭露,例如「我的夢想是○○,你的夢想是什麼呢?」如此一來,對方想必就能安心回答。

2. 降低問題的難度

第2個重點是,當對方看似答不太出來的時候,要提出補充問題。

舉例來說,有些人就算只是被問「你想做什麼事」,也會答不出來埋頭苦思。這時請伸出援手給予提示「所謂想做的事情,就算只是想去吃吃看某間知名拉麵店也可以喔!」等,而這也有給予對方時間充分思考的意味。

遠見39週年 訂閱享25折優惠>>>訂兩年送一年 再送超級好書三選二

這麼一來,就能營造出容易回答的氛圍。

3. 一定要表達共鳴

而第3個重點是,當對方給出答案時,要展現理解與共鳴。

好不容易說出想做的事情了,結果提問的人卻沒有反應,甚至立刻又提出下一個問題,會讓被問的人覺得像是在接受審問,無法享受對話的樂趣。

當對方回答「我想養狗」的時候,可以回應「狗狗真的很可愛」等,先接納對方的答案,表達共鳴並暫停一拍,對方就會一下子變得健談。

我認為聆聽對方說話,是表達友善的最高等級。但這種表達友善的方式,如果稍有不甚,就有招致對方不快的風險,因此請確實遵守必須注意的部分,改善提問的技巧。

4. 不懂的地方要「仔細詢問」

良好的提問方式,來到最後一個重點。

很多人即使在對話中出現不懂的詞彙,也會因為打斷對話很不好意思,而無法坦率詢問:「這是什麼意思呢?」

你說不定也有過這樣的經驗。

附帶一提,遇到不懂的詞彙時,即使對話正在熱烈進行,我也一定會問:「抱歉,這是什麼意思呢?」

面對這樣的行為,有些人會說「小淳聽得這麼認真好厲害」,但我認為不在沒聽懂的情況下結束對話,是最低限度的禮儀。

無法在對話途中說出「我聽不懂」的人,可能在人生的某個階段也有過不問清楚而蒙混過關的經驗。這種成功經驗會讓他們覺得「下次也沒問題」,於是養成了不深入追問的習慣。

但如果你希望提高溝通能力,請改掉過去的習慣,從今以後遇到不懂的事情,明確地將「不懂」表達出來。

聽起來似乎有點嚴格,但如果不這麼做,就相當於不是真心想和對方說話。為了認真傾聽對方,請坦誠地表達你的疑惑吧!如此一來,對方也會對你產生好感,覺得「這個人真的在認真聽我說話」。

(延伸閱讀│只要在「我」後面多加一個字,就能改變雙方關係的溝通術

《溝通力不是天賦,而是技術:田村淳教你大受歡迎的說話祕訣》,作者:田村淳,方智出版

《溝通力不是天賦,而是技術:田村淳教你大受歡迎的說話祕訣》,作者:田村淳,方智出版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