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花更多時間規畫一週的假期,而不是釐清人生想實現的目標。對此,若生活不如所願,應該也不令人驚訝吧?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相信所有人(尤其是領導者),應該要花時間打造一份書面人生計畫。自我領導總是比團隊領導重要。(本文節錄自《逆向人生計畫》一書,作者:麥可.海亞特、丹尼爾.哈克維,一起來出版,以下為摘文。)
領導自己永遠比團隊領導重要
我(丹尼爾)在即將滿23歲的幾週前,獲得了帶領我第一支團隊的機會。我才新婚一個月,就踏入了人生的新篇章。
當時,我的領導和管理經驗幾乎是零。所以我制定了一個策略,要當團隊裡最努力工作的人,尋找那些渴望成功的人,然後幫他們確定實現目標所需的步驟、系統和知識。此時,我培養出了我的教練式領導風格,並在約8年後成立了創造勝利公司。
我希望能說自己夠聰明,經歷巨大犧牲之前就能定出這個策略,但事實並非如此。我拚命努力做得比團隊成員好(或者說「以身作則」,我當時是這麼認為的),同時招募、培養和支持我吸引到的優秀人才,我發現一天24小時根本不夠用。我以自己提供的服務和能力為榮,我的無線電呼叫器讓全世界一週7天、一天24小時,隨時都能聯繫到我。
我還記得在那段時間,我和新婚妻子在洛杉磯一家高級餐廳共進晚餐,而我的呼叫器卻不停地嗶嗶作響。更糟的是(遠比想像中糟),我還真的離開餐桌,找了一部公共電話,回電給那些不停催我的人。一個浪漫的夜晚就這樣毀了!我完全失去生活平衡, 清楚必須有所改變。
很多人發現自己也處在類似的泥沼中,例如,有些人為了過忙的行程而犧牲健康。他們忙得沒時間運動、選擇能快速解決的速食,結果體重上升,走向一場重大的健康危機。其他人為了事業、興趣愛好或當志工犧牲妻小。
當然,這些都不是全部一起發生, 而是經年累月逐步出現的。我們開始搖搖欲墜、失去平衡,有時還摔得很慘。
我渴望成功,所以將全部精力都投入事業,並相信了一則謊言:這麼做是成功的必經之路。沒錯,我知道我會贏得更多敬重、讚譽和金錢,但要是不改變我的決策和界線,我的婚姻、健康以及更多方面都會受到傷害。
我需要打造一個穩固的人生計畫,幫我找出不僅是事業和財務,而是在人生所有重要領域都取得成功的方法。
有點必須強調一下,即平衡不代表將資源平分給每個領域。談論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時,有些人似乎會暗示要平分資源給工作和其他領域,但我們不是這個意思。
如果認為,平衡代表生活的每件事都獲得相同的關注,就是在自欺欺人。平衡只會存在於動態的張力中,平衡不是要你投入相等和適當的注意力到各個領域。有些領域必然會獲得較多時間,有些較少,但所有領域都會得到必要的關注和資源,朝著計畫目標前進。
這30年來,作為一位領導者,我帶領過許多團隊,並在過去20年中,指導了許多最繁忙且最成功的商業領袖。
我深知在生活中領導自己的方式,會直接影響我們如何領導周圍的人。
領導自己永遠比團隊領導重要。我們必須採取平衡的方法,替生活中所有重要領域累積「淨值」,而不僅僅專注某一、兩個層面。這樣最終能產生最大的影響力,為周圍的人帶來最高價值。在工作成長的同時,也不會危及生活的其他方面。計畫一個嶄新的人生,能幫助我們找到並維持平衡。
(延伸閱讀│成功人士都這樣安排飲食與工作:讓大腦有「儀式感」更專注)
管理自己的機會,而不是被機會支配
剛踏入社會時,總會四處尋找機會。你會想:「如果我能錄取這間公司或那個組織就好了。」或是如果你已經有工作,就會想:「如果我能被邀請參與這個專案或那個專案就好了。」一開始,機會似乎少之又少。
然而,有了更多人生經歷後(假使你擅長自己所做的事情),機會就會不斷增加。你會被要求承擔更多能力之外的工作。此外,工作之外的機會也會跟著倍增,像是社交活動、當志工、公民義務等,有非常多好機會值得你投入時間。
接著是你的家庭。你想要花時間和伴侶相處,而她也想要和你共度時光。這並不是不切實際的期待,你也知道這點對婚姻至關重要。而眼前還有不斷增加的「家事待辦清單」,每次修理或更換某個東西,清單上就會冒出兩件新的任務。
如果你有小孩呢?機會和活動會呈指數增長。你的孩子跟你一樣忙碌。不知不覺,你會感覺自己像位計程車司機,在學校、足球練習場、鋼琴教室、生日派對之間不停接送孩子。
這一切怎麼會發生得這麼快呢?你突然被各種機會淹沒了,卻沒有明確的方法來決定何時該答應,何時該拒絕。人生計畫能幫助你過濾機會,專注於最重要的事上。
在我(麥可)寫第一份人生計畫的前一年,事情簡直一團亂。工作壓力極大,同時,家裡還有蓋兒和我們的5個女兒,年齡從12到22歲不等。
她們分別就讀4間不同的學校。兩個讀大學、兩個讀高中,還有一個在讀國中。除此之外,還住在家的幾個孩子參加了足球、籃球、吉他課,以及各種學校活動。如果你想知道火車出軌的前一刻是什麼樣子,我敢肯定就是這樣!
不過呢,有了人生計畫後,就有了篩選標準,幫助我重新畫定優先事項、重整生活,並開始縮減我的活動範圍。事情並沒有一夕之間改變,但我突然有了清晰的方向。
這給了我勇氣,去管理自己的機會,而不是被機會支配。
我終於能夠對真正重要的事情說「好」,並對(幾乎)其他所有事情說「不」了。
(延伸閱讀│時間別花在沒必要的人身上!創業後她才懂:思維差距就是財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