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每個人在職場都「尷尬」過:尷尬不是壞事,反而能創造優勢?

「良性尷尬」是種領導力。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4-08

瀏覽數 4,800+

《良性尷尬》/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良性尷尬》/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面對過「尷尬」的經驗,但尷尬真的是壞事嗎?美國知名職場績效專家透過20年專業經驗,經過研究與分析後,發現「尷尬」其實也可以是一股好的力量,它不是需要改善的弱點,而是我們創造個人成長的最大財富。只要能正確看待尷尬,就能把令人痛苦萬分的「惡性尷尬」,轉化為正能量的「良性尷尬」,並擺脫內心的束縛,為自己創造優勢。(本文節錄自《良性尷尬》一書,作者:亨娜.普萊爾,平安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Awkward」這個字的口感和體感一樣尷尬。光是把它大聲講出來,就需要嘴唇、舌頭、上顎做出一連串笨拙的運動。這是個不完美、不優雅、坑坑窪窪的字,帶來的感覺同樣不舒服。

每個人在職場上都遇過尷尬時刻。尷尬常常起於非預期的衝突或計畫外的事件,可能是一場彆扭的人際互動,也可能是一陣令人坐立難安的時刻。以下是幾個你可能也遇過的常見尷尬情境:

・擁抱沒有回應:你張手擁抱同事,但他們不想擁抱你,結果是一陣尷尬的「我們的手現在該幹嘛?」時刻。

・服裝突兀:到工作現場才發現穿搭風格和別人大相逕庭(例如大家都穿牛仔褲和勃肯鞋,只有你一身西裝),你覺得自己像是跑錯了地方。

・尷尬的沉默:開會時有人問你問題,但你不知道答案,全場一片死寂,幾秒鐘的難堪像是幾個鐘頭之久。

・提議遭拒:你和你的領導團隊分享新點子,但馬上被否決,讓你覺得無地自容。

・表錯情:你本來想稱讚一下同事,沒想到話說得奇怪或是不妥,對話變得尷尬。

・趕不上期限:你接下一個雄心勃勃的龐大計畫,最後卻在會議中懦懦表示無法如期完成。

這些定義的有趣之處在於,它們有3個沒有寫出的共同點:

1. 它們都百分之百是主觀的

關於尷尬的對話大多透過社會或情緒建構的濾鏡。就「事實」而言,人或情境本身沒有尷不尷尬可言,決定它們是否尷尬的是其他人。

「除非你的情緒狀態發生變化,感覺到情況不一樣了,否則你不算感到尷尬。」心理表現教練柯林・亨德森(Collin Henderson)說:「歸根究柢來說,感覺不是事實。光是出現某種感覺,並不代表那種感覺就是真實的。因為我們的行為表現不是根據真實,而是根據我們對真實的感受。」

2. 主觀的東西需要「他者」才能成立

尷尬是主觀的,代表它必須以我們的感覺、品味、看法為基礎(或者受我們的感覺、品味、看法影響)。「他者」可能是別人造成的感覺(例如難堪或不優雅),也可能是對某種情境或處境的看法(例如寫得詰屈聱牙的電郵)。

走進廚房時絆了一跤,但沒人看到,你會尷尬嗎?在家裡朗讀公司備忘錄時讀錯某人的名字,但沒人聽見,你會尷尬嗎?大多數人的答案是不會。

3. 尷尬感是習得的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隨脈絡不同,尷尬可以是狀態(我們經驗到的、暫時性的感覺),也可以是特徵(描述我們是什麼樣的人的形容詞)。但不論是哪一種,都不是與生俱來的。

小孩子大多不在乎扯著嗓子唱歌走音,或是在廚房裡高舉雙手、甩肩膀、扭屁股盡情跳舞——即使有人看也無所謂,小孩子根本不在乎被看。

(延伸閱讀│生活的10%由你發生的事組成,90%則由你對事情的反應決定

尷尬不是壞事,它能為你創造優勢

尷尬和無能或失敗不一樣。雖然大家有時把它們當成同義詞,但分清楚差異非常重要。

「無能」(inept)在定義上常指一敗塗地、毫不勝任,或是完全缺乏某個領域的技術或能力。如果別人對你的工作或創業表現評價是「無能」,你恐怕不會太成功。

當你能對尷尬泰然處之,真實、勇敢又有情感智慧的領導力——領導別人和自己的能力——便近在咫尺。

我有一位團體教練客戶叫安娜,全國一夕之間因為疫情改成居家上班時,她是一家大型電信公司的資深副總。「你知道好笑的是什麼嗎?」她說:「我原本打從心底相信我們執行長呆板無趣,是個連笑都不會的木頭,八成連上床睡覺都穿西裝。」

安娜進公司10年了,在她眼裡,執行長一直是個公事公辦、不苟言笑的人。可是在世界不得不開始遠端工作之後,他突然得在家中廚房中島主持視訊會議。

開會時小孩扯他袖子,旁邊不時傳來狗叫。在家裡「辦公」的他一臉狼狽,失去平常的說話節奏,思路一再被打斷,手忙腳亂地處理一個又一個尷尬場面——全公司沒有人不喜歡。他們喜歡這樣的他,感覺既新鮮又陌生。

為什麼會這樣?

疫情期間,世界各地的團隊總算有機會見到上司陷入「良性尷尬」,顯露出他們以為的「不完美」。這些領導者第一次展現出沒那麼光鮮的一面,而大家照・單・全・收。

在尋求讓人感到可靠、專業、精明的過程中,我們有時忘了自己人性的一面也同樣可貴。就像欣賞優美的陶器,裂痕反而讓它顯得特殊而有趣。

安娜的團隊現在回到混合上班模式,聽說她的執行長後來不再天天西裝革履(重大會議除外),在全公司電話會議時也輕鬆許多。讓別人看見他人性、尷尬、較不光鮮的一面帶來可觀的改變,領導團隊對他作為執行長的評價顯著提高。

接下來幾個月,他發現擁抱自己尷尬的一面獲益良多,不僅活出真實的自己,也更容易和員工打成一片、更有助於提振士氣。他變得更懂得以同理心領導公司,為公司做出更好的決定。

(延伸閱讀│一個人愈成功愈容易被討厭?她善用「良性尷尬」大方展示缺點

《良性尷尬:尷尬不是壞事,它能為你創造優勢》,作者:亨娜.普萊爾,平安文化出版

《良性尷尬:尷尬不是壞事,它能為你創造優勢》,作者:亨娜.普萊爾,平安文化出版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