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倒數 最後倒數 訂遠見最佳時機,「兩年送一年」優惠只到9/30

台灣社會存在一種「長女病」:6種永遠不能做自己的長女特質

長女病不是天生的,而是社會造成的。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9-24

瀏覽數 300+

《長女病》/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長女病》/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台灣社會中,長女常常承受各種期待,對上要體諒爸爸媽媽工作的辛苦,所以要幫忙維持家中的整潔;對下要照顧弟弟妹妹、最好成為弟弟妹妹的榜樣。同樣是子女,長女總是要出類拔萃,又能體恤父母,還要操持家業,不管在家裡與職場,常常必須擔負重任,但遺產分配或升遷這些好處,卻常常沒她們的份。(本文節錄自《長女病》一書,作者:張慧慈(小花媽),游擊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在我們父母那個年代,家喻戶曉的電視劇《阿信》,感動了許多人,它闡述了日本傳統家庭下女性的堅毅與悲情,印證很多亞洲女性的經驗。

在《阿信》劇中,有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她的大姊。阿信的大姊從小就到紡織廠工作,所得全部用來支撐家中的一切。她在工作期間,由於過度勞累以及沒有獨立居住的寢室,而遭室友傳染肺結核,病情嚴重到必須送回家。

由於是女性,加上肺結核在二次大戰前的日本可以說是絕症,她被驅趕至環境惡劣的柴房居住。她深愛家人,也深知自己的時日不多,因此她鼓勵妹妹勇於追求自我;然而,她對自己的愛情則小心翼翼,因為家裡還需要她的收入養家,她想著弟妹長大了,她就可以追求自己的愛情了;但最終,她的盼望卻只能跟著她的不幸一起長眠。

我跟母親都非常愛看《阿信》,不管重播幾次,都會不由自主地停留在播放的頻道,默默地看完。因為我們都覺得,阿信就像是我們的人生,即便我跟我媽相差了20幾歲,但我們卻有如此多的相似之處。

我的母親是家裡第一個小孩,我自己也是,同為長女的我們,有差不多的童年。

在家中,我們都被賦予期待,要當弟弟妹妹的榜樣;當家裡需要幫忙時,首先想到的都是長女,也是就是我們。無論是經濟上或是精神上的問題,長女永遠都要承接起來。

身為長女,我們對上要體諒爸爸媽媽工作的辛苦,要幫忙維持家中的整潔,在父母出外做工時,要維持家中基本的運作;對下要照顧弟弟妹妹,做手足的榜樣,最好還能扮演父母的角色。同樣只是個孩子,但長女總是要出類拔萃,又能體恤父母,還要操持家業。

我是如此,我身邊也有許多人是這樣。

(延伸閱讀│在外工作有成,在家卻沒資格幸福:人生不屬於自己的「韓國長女」

當大姊好累,沒有一天屬於自己

我有一個姑姑是長女。她在車禍送醫時發現罹患胰臟癌,短短半年就過世了。她在世的短短30幾年間,沒有談過戀愛、沒有結婚成家,她很早就去紡織廠工作,幫忙爸媽拉拔弟妹長大,「自願」留在家中照顧父母。

姑姑擔心家中無後,過繼了妹妹無力撫養的孩子作為乾兒子。姑姑照顧著父母與外甥,不只肩負起女兒常被賦予的照顧角色,並且因為認了外甥為乾兒子,象徵著為家裡「誕下」一個繼承人。

因此,從那時候開始,姑姑連兒子的責任也要盡。像是在傳統社會中,兒子支撐家裡的開銷,婚喪喜慶代表父母出席,逢年過節也要操持大小事務。從我有記憶以來,姑姑從來沒有離開過北港。

過世前,姑姑來了一趟台北,像是要跟所有的親朋好友告別,她告訴我們,她覺得當大姊好辛苦,沒有一天屬於自己,如果下輩子有機會,她好想什麼都不管地放飛自我。

我問姑姑,為什麼她很喜歡我二妹?姑姑說,她很羨慕二妹活得很自由奔放,那是她夢寐以求的生活方式,也希望身為長女的我要多為自己著想。

「阿慈,你做大姊一定比較累,但不要像我一樣,弟弟妹妹長大後,還把自己綁在家裡。你要多出去走走看看,你那麼會讀書,你長大後會知道姑姑在說什麼,知道嗎?要多為自己想。」

當我聽到姑姑這麼說時,我開始思考姑姑是因為身為長女而無法做自己嗎?那我呢?過了一個世代,身為長女的女性還背負一樣的社會期待嗎?

我想了想,覺得答案好像是「yes」。因為我跟姑姑都是出身農工階級家庭,家裡都有重男輕女的父親,也都是第一個出生的女兒,所以,姑姑才會希望我不要步上後塵,變成像她這樣為家庭犧牲奉獻的人。

我看著她因為癌症侵蝕而瘦削到形容枯槁的臉,有點害怕,怕自己跟她一樣。

後來,姑姑就過世了。

(延伸閱讀│「好好先生」、「好好小姐」的原生家庭,可能都有一個「這樣」的父母

高教永續舞台 第七屆遠見USR獎說明會開放報名>>掌握最新評選辦法

長女比較不能做自己?

我謹記姑姑的遺言,認真念書。對於底層階級的孩子來說,讀書是翻身成本最低的方式,只要我上大學,出社會就能找到坐辦公室的工作。有穩定的收入,就不一定要踏上結婚生子這條路,也能夠有底氣爭取很多事情。

後來,我如願以償上了好的大學,接觸了社會學,了解了階級、社會結構、性別等概念後,我覺得姑姑跟媽媽的處境,不只是因為我們出身底層,還因為我們都是女生。然而,只因如此嗎?

在我升大三時,幾個要好的同學一起聊天,赫然發現我們八個好朋友當中,只有一個人不是長女。這時候,一個朋友就說:「難怪你總是跟我們不太一樣,比較做自己。」

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我、媽媽、姑姑,以及我的長女朋友們,會覺得「比較不能做自己」?甚至我跟長女朋友聊到我們在家中的角色時,常常出現犧牲、聽話、是爸媽最好的幫手這樣的形容。

我們來自不同階層的家庭,卻同樣都是長女;有趣的是,我們長大後,各自走出了不一樣的人生和家庭關係。

長女病不是天生的,而是社會造成的。我希望我的母親、我的姑姑、我自己,以及像我一樣的人,有一天可以明瞭,身為長女,不是原罪,而是在兄弟姊妹中最先享受世界的幸運女性。

【長女內心話】

「為什麼弟弟妹妹出生,我就要長大?」

「為什麼大的就要讓小的?」

「我從沒想過當長女,可以申請自願性離職嗎?」

「如果我不扛起來,就沒有人會做了。」

「與其交給別人,不如自己做比較快。」

「我是媽媽最親密的夥伴,有義務要幫她一起承擔。我要懂事,才能讓媽媽輕鬆。」

【6種長女特質】

1. 懂事、自我要求高,認真負責、會照顧身邊的人。

2. 傾向獨立作業,不仰賴他人,自尊心較高。

3. 懂得察言觀色,習慣周全大局。

4. 任勞任怨、腳踏實地、值得信賴。

5. 勇於面對挑戰、學習意願高、追求成長。

5. 蠟燭型人格,習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忽略自己的需求。

(延伸閱讀│看似無所謂,內心卻很受傷?諮商心理師談「中間孩子」的獨特性格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作者:張慧慈(小花媽),游擊文化出版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作者:張慧慈(小花媽),游擊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