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員工互相提問時,那態度就像是:「如果你沒有好好做到你的工作,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會白費,所以你有義務要誠實回答我提出的疑問,不斷證明你的工作沒有問題。」在經歷過幾次慘痛的教訓後,我面對會議的態度也改變了,我開始豁出性命準備。(本文節錄自《在蘋果,我們以簡單為主》一書,作者:朴志秀,方舟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在進入蘋果之前,我已經在韓國兩家大企業及美國3間跨國公司累積資歷。多虧這些經驗,我才能體驗到各式各樣的企業文化,其中,蘋果的企業文化最為特別,又被稱為──完美主義。
從公司結構來看,副總裁會要求總監和經理要做到完美,而經理會要求業務負責人要做到完美,業務負責人則要求其他部門的負責人要做到完美,這不僅是對成功瘋狂的特定人物才會表現出來的信念,蘋果的每個員工都希望彼此完美。
這在蘋果是相當自然的企業文化。那種以和為貴、草草了事的敷衍態度,在蘋果反倒是尷尬且不自然的做事方式。
就連在蘋果組織生態系裡最底層的業務負責人,開會時也一定會追求完美。
在簡報中,哪怕只是出現一點小漏洞,他們也會尖銳地提問,因此即使是自己最了解的領域,也要不斷接收並學習最新資訊,否則肯定會落後,還會在不知不覺間被同事們貼上「沒有能力」的標籤。
在剛開始擔任業務負責人的員工中,經常有人問:「這只是業務工程師的內部會議,有必要準備到這種程度嗎?」但是,如果帶著這種不以為然的想法,之後肯定會吃大虧。
◆「你在之前的簡報中提過,其他測試的可靠度評估也可能出現故障,對吧?但是這個簡報提出的假設,無法說明在其他條件下出現的故障。在進行化學分析之前,必須先以電路測試,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後,再進入下一個階段。」
◆「如果想得出『這種故障是可靠度評估設備錯誤運作而引起』的結論,就要確認設備內的溫度分布數據。在確認結果之前,分析其他東西沒有意義,不要草率地下結論,請在今天之內提供測試設備的溫度分布數據。」
◆「我無法認同這個結論。前提假設和結論有衝突。應該先檢視供應商決定要進行的實驗設計(design of experiment,將多個可能造成異常變動的因素放入一個實驗中,再組合成多個實驗,然後根據結果來判定因素)分析結果,再決定下一步。在明天的總監報告會議之前,製造部要重做外觀檢查,同時討論電路測試結果,再決定如何報告。」
我第一次參加業務負責人會議前,做了萬全準備,但是報告開始沒多久,就發生了讓我手足無措的事情。同事們在我的報告資料中挑出細小的邏輯漏洞,詢問某些詞彙的含意,每個部分都緊咬不放,一直跟我爭論!
他們甚至提到非常細節的部分,說我製作的圖表框線顏色太深,讓人看不清資訊,要求我換成淺色,還叫我不要在同一張簡報上使用好幾種字體。
接著,有同事詢問我簡報上出現的詞彙含意,要求我解釋為什麼使用某個詞彙,問題一個接著一個冒出,然後他們又從我的說明中找出漏洞,繼續質問;也有同事點出報告日程有誤,下一階段的檢查點日期已過。
檢查點指的是可以確認下一階段業務進展情況的時間點,由於蘋果各部門的責任歸屬非常明確,所以所有員工都對這個日期相當敏感。
這種指責無關業務領域,報告者可能會收到來自任何人的指責。即使對方跟我的業務並非直接相關,只要在我的報告內容中發現漏洞,也會立即點出並質問。
(延伸閱讀│有效開會6步法:一個員工未來在公司能爬多高,就看他如何開會)
第一次經歷這種事情時,難免會有種想哭的感覺,可是任何被提問的人都不會反駁說:「這又不是你的工作領域,你幹麼跳出來干預?」為什麼?因為想要達成產品開發,所有業務領域都必須靈活運作。
蘋果員工互相提問時,那態度就像是:「如果你沒有好好做到你的工作,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會白費,所以你有義務要誠實回答我提出的疑問,不斷證明你的工作沒有問題。」
他們提問的態度也非常理性:「即使目前我的業務進展得很順利,要是其他業務領域發生問題,也很難成功推進產品開發。因此,就算是跟我沒有直接關係的領域,我也要仔細觀察,一旦發現漏洞,就要尖銳提問。」
在經歷過幾次慘痛的教訓後,我面對會議的態度也改變了,我開始豁出性命準備。即使只是製作一張簡報,也絕不馬虎,我會反覆檢查要傳達的資訊是否有差錯或漏洞、是否有邏輯地串連起來、使用的詞彙是否符合字典的例句等。
想要生存下去,就要足夠卓越,不僅要壓制上司,還要能夠壓制同事。
工程部有位經理擁有鋼鐵般的意志力,非常適合集合了完美主義、壓迫和爭論的蘋果文化。開會時,她總是會點出其他業務負責人的漏洞,主導會議氣氛,在與產品設計部爭論時也會挺身而出;在總監或副總裁報告會議上,她懂得發表精湛的評論,無論是面對上司的質疑還是同事或晚輩的提問,她都能完美回答。
我認為,她是在蘋果最有做事頭腦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就連如此完美的她,也經常在私人場合吐露苦衷,甚至也說過,在蘋果的每一天都很難熬,想要跳槽到其他公司。連看似如鋼鐵般堅強的同事也是如此辛苦地堅持著,我一方面同情她,一方面也覺得獲得了安慰。
每當我想到蘋果的完美主義,就會想起聖經中的一段經文:「鐵磨鐵,磨出刃來。」(箴言第二十七章)這種企業文化源自賈伯斯構思產品後就非實現不可、如火一般的熱情,以及不是最佳就不能接受的執著,這不就是蘋果的座右銘嗎?
很多人好奇一流企業的祕辛,但我認為他們往往忽略了企業領導人具備的熱情和執著。多虧我在蘋果工作的經歷,才得以明瞭這個祕密。
(延伸閱讀│在蘋果工作1年抵別人6年:他親身體驗賈伯斯「2字」經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