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能力高強者能不能當好二把手?觀察他在老闆身邊的「這舉止」

老闆智囊心腹該有的「參謀思維」。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2-14

瀏覽數 1,250+

《祕書親信該有的參謀思維》/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祕書親信該有的參謀思維》/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眾所皆知,工作能力出眾往往是能否擔任參謀的條件之一。我在擔任總經理的那段時間,所有能夠被我視為參謀的同仁,沒有一位不是能力出眾的人。不過,能力再怎麼高強的人,也不見得可以單憑這一點,就足以勝任參謀而在職場和商場上發揮作用。(本文節錄自《祕書親信該有的參謀思維》一書,作者:荒川詔四,方言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那麼,我們要如何看出工作能力雖然高強,但卻不適合擔任參謀的人呢?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到端倪呢?

我的著眼點之一,便是觀察對方跟隨在「能力低劣的上司」底下時的言行舉止。

近年來年資掛帥的人事制度瓦解,完全無能的上司或許正在逐漸減少, 但即便如此,現實中也很少會有幸遇到「能力高強的上司」。

組織的人事往往是在各方勢力較量後所下的決定,不可能完全依照個人能力的高低進行排列。組織就是這樣的東西。

所以甚至可以說,愈是能力高強的人物,必然愈會對上司抱持不滿。實際上,無論是過去或現在,在組織中抱怨「上司是笨蛋害工作陷入膠著」的情況都不會消失,我年輕時也時常這樣想。

當一個人不懂組織是何物時,會有所不滿也是出於無奈。然而,一直抱怨上司的人,哪怕個人能力出色,哪怕有非凡的實務績效,也不適合擔任參謀。因為縱使是遇到能力低劣的上司,讓上司「發揮應有功能」就是參謀的職責。

更進一步地說,徒勞的抱怨上司是於事無補的,恰恰證明自己欠缺讓上司「發揮功能」的本事,這和對天唾罵沒兩樣。

讓上司丟臉,將陷入運作不良困境

另外,參謀若對「能力低劣的上司」置之不理,工作就無法推動。

的確,若是由「能力高強的部屬」替上司工作,乍看之下進展會比較順利。不過,那不代表上司有發揮功能,反倒是單純地讓上司丟了面子。這種做法可能導致上下級關係惡化,甚至可能使整個職場陷入功能失調。

實際上,我就曾經歷過這樣的事。那時我正擔任公司某一部門的部長。我有位下屬是從其他公司跳槽過來本公司並且擔任某課的課長。他對數字與計算相當擅長,整理資料也是一流。不過,他跳槽過來的日子尚淺,還不太清楚輪胎業界或公司內部的情況。所以,我就拜託資歷長又能幹的部屬協助處理。

然而,情況並不順利。他們兩個人會在些微小的事上鬧僵。像是我拜託課長製作某項資料,幾天後課長帶來的資料偏離宗旨。所以我再度仔細說明宗旨,要求重做。結果,這次重做後帶過來的資料,是由課長和負責協助的部屬一起完成的。

不過,資料又偏離宗旨了。當我指出這點後,部屬就制止想要說話的課長,開始喋喋不休:「果然是那樣呢。這種資料我們也有,之後會附加上去再提交。」

這位部屬的提案一針見血。恐怕是他在收到課長下令要製作資料時,就察覺到我的意圖。然而,課長不聽他的提案,提出方向錯誤的指示,所以資料就不完備。部屬或許是對此有所不滿,但這下子課長的面子卻丟盡了。雖然我回答:「就這麼辦吧!」,但卻心想著:「變成這樣可真不妙。」

(延伸閱讀│有效開會6步法:一個員工未來在公司能爬多高,就看他如何開會)

不適任參謀,讓努力白費的主因

爾後類似的事情發生了好幾次。課長的工作要是不順利,這位負責協助的部屬就會不請自來。雖然他應該是想要伸出援手,卻一再讓課長顏面盡失,所以兩人的關係必然會鬧僵。我若無其事地向其他人員詢問狀況,得到的回應就是辦公室內的氣氛讓人提心吊膽。

這是我的判斷失誤。老實說,負責協助的部屬比這名部長還能幹。但是,這名部屬欠缺揣摩別人心情的能力。我並未察覺到這點,單憑工作能力出色這點便拜託他協助課長,造就出如此窘境,我也有責任。

所以,我委婉地敦促負責協助的部屬要留意,可是對方卻怎麼也沒有意識到。他除了自己的工作,還付出許多勞力在協助課長上,強烈期盼「獲得相應的評價」。

光是這樣,就很難用客觀的視角反省自己的行為。他的言行舉止難以矯正回正軌。說來是我能力不足,最後只好趁著人事異動之際,將他們倆人悄悄分開了。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經歷上述的種種事件後,我不得不判斷,這名部屬當不了參謀。

他的能力很高強,也確實具備協助上司的實力,但他的自我表現欲強。幾乎會在無意識間想要強調自己比上司能幹,於是就丟了上司的面子。

結果,就連職場的氣氛都遭到破壞,雖然並不嚴重,卻稱不上是能讓上司發揮功能的助力。難得有如此工作能幹的人才,卻因這點無法讓他更上層樓,實在非常可惜。

(延伸閱讀│職場最優秀人才根本不存在?據統計:團隊有「這2項」特質表現最佳

功勞讓給上司,是高效投資

當時這位能幹的部屬,他應該做的是這幾件事。

與課長談到製作資料方面的事情時,他只要接受課長的說法,並且講一聲:「原來如此,我明白了」,同時若無其事地提議:「不過,加上這份資料怎麼樣呢?」,或許課長就會心情愉快地接受。

即便課長駁回這個提議,他也應該要在我這個部長的面前沉默不語,以免讓課長丟了面子。接著,不應該露出責備課長的模樣,只要再次製作資料,託課長轉交即可。雖然要花兩、三道工夫,但這樣做就不會傷到課長的自尊心,做出讓我這個部長稱讚的資料,成為課長的「功勞」。

這就像投資一樣。假如像這樣投資好幾次會怎麼樣?

課長自然會認為「與其自己做,交給他更划算」。大多數上司希望能輕鬆就輕鬆,獲得公司和上司的好評,所以會開始重用默默幫自己建立「功勞」的部屬。只要成為這樣的人,上司就會將絕大多數的事情交給你,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讓上司發揮功能。

(延伸閱讀│柯文哲提年羹堯,背後用意?雍正賜死年羹堯歷史揭密

自我表現欲,沒自信的表現

當然,表面上那是課長的「功勞」。不過,這種情況大可置之不理。完全沒必要彰顯自己,硬要表示「其實這全都是我做的」好讓周圍的人明白, 其實是弄巧成拙。

反倒是不彰顯自己,默默讓上司發揮功能,讓職場運作順暢者,評價才會提升,別人才會認為「那小子真了不起」。

我會想要拜託這樣的人當參謀。因為工作能幹又能讓周圍同事佩服的人,在職場的影響力很強,非常有益於讓組織動起來。讓這樣的人當參謀, 就可以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跟隨在「能力低劣的上司」之下理應是個機會。正因為「優秀的上司」很優秀,所以沒有讓部屬協助的餘地。反倒是「能力低劣的上司」處處皆餘地,有能力者可以盡情協助。此外,部屬要持續思考如何讓這種上司發揮功能,於是就會磨練出身為參謀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功勞」要讓給上司。即使炫耀自己的優秀,也得不到任何好處。自我表現欲是認可需求的展現,認可需求源自於沒有自信。假如對此有所自覺,應該就會小心避免彰顯自我這種不理性的言行舉止。那對參謀來說,就只是「雜音」。

與其這樣,不如專心讓上司發揮功能,讓職場運轉順暢,完成對組織來說最大的工作。這只要堅守這個態度,就一定可以從合適人選變成獲得認可的參謀。

(延伸閱讀│他奉獻30年當到總經理卻「被退休」:離職前必須做的3件事,是風度更是格局)

《祕書親信該有的參謀思維:成為辦公室的拆彈專家,上司倚仗的智囊心腹,解鎖升遷限制的職場破框思考》,作者:荒川詔四,方言文化出版

《祕書親信該有的參謀思維:成為辦公室的拆彈專家,上司倚仗的智囊心腹,解鎖升遷限制的職場破框思考》,作者:荒川詔四,方言文化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