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了解消費者進餐廳前的期待、最近的餐飲流行趨勢、討厭的因素,以及如何培養顧客成為品牌忠誠擁護者,都是營造品牌形象的重要因素。消費者討論節奏與品牌跟進速度之間的落差如何解決?都是AI技術可以協助的切入點。(本文節錄自《當數位轉型碰上生成式AI》一書,作者:蔣榮先,商周出版,以下為摘文。)
從數據中了解顧客習性
理論上,數位轉型具有立即創造高速成長的潛力,這是電腦化最大的優勢之一。店長或經營者可以透過戰情資訊管理看板即時掌握營業期間所有關鍵指標的動態,包括菜色品項銷售和流通狀況。
這樣的數據分析使得複製分店變得更加明確,例如把台北市忠孝東路的分店迅速複製到台中市七期的高級住宅區附近。
有了數位轉型的經驗,餐飲業者能夠迅速擴張,從原本一年開一家提升到一年開10家,甚至20家分店,進入高速成長期。
儘管餐飲業屬於典型服務業,店家仍須做好顧客關係管理,確保忠實顧客回流。隨著數位科技崛起,餐飲業者需要了解數位行銷工具。
舉例來說,新開的餐廳可能需創建自己的粉絲團、管理Google評論,透過行銷活動將線上客戶引導到實體餐廳。此外,與外送平台合作、分析店家流量和銷售數據、透過Google Analytics報表與FB粉絲專頁洞察報告,進行經營模式的優化也很必要。
然而,形成品牌優勢、建立口碑和品牌護城河等具體做法則是各家餐廳的祕密武器。以王品集團為例,品牌涵蓋了西式、日式、中式、火鍋、燒肉等超過30個不同的餐飲品牌,每個品牌各有不同的特色,是一個卓越的成功案例。(延伸閱讀│與全家夯蕃薯合作、把台灣蕃薯賣到全球!瓜瓜園用小蕃薯拚出大生意)
導入AI演算法梳理消費者偏好及行為樣貌
過去透過官方網站行銷、Google關鍵字與FB廣告是基本的行銷手段,現在藉助數位科技,行銷效益得以提高,品牌知名度進一步提升。
像是利用網路爬蟲及 RPA技術,透過網路機器人進行資訊搜集、語意分析、關鍵字擷取和自主學習協助做商業決策成為新趨勢。餐飲業可根據願景或目標,在產品宣傳、行銷科技、數據統計和流量創造等方面不斷優化 (圖19)。
同時,為了提升品牌形象,必須深入了解消費族群的需求。了解他們在意的是價位還是健康,即所謂的消費者感受點。價位可以透過市場情報蒐集來決定,而健康問題更複雜,可能涉及低卡、低GI、或肉品來源等。
進一步了解消費者進餐廳前的期待、最近的餐飲流行趨勢、討厭的因素,以及如何培養顧客成為品牌忠誠擁護者,都是營造品牌形象的重要因素。消費者討論節奏與品牌跟進速度之間的落差如何解決?都是AI技術可以協助的切入點。
透過數位科技和AI演算法技術,無需小編介入,就能夠針對主題自動挖掘資訊,這些資訊可以透過網路蒐集,定時自動生成品牌自媒體報導文章。同時進行廣泛的潛在受眾生活習性分析、網路聲量排行、忠實客戶數據分析比對,辨識高熱度的熱門菜或主廚推薦私房菜。讓消費者在進入餐廳前,有熟悉及對焦後的清晰感。
此外,利用社群媒體和內容行銷,技術上利用AI演算法經營客群常使用的社群媒體平台和與餐廳相關的內容行銷來建立品牌存在感。
透過與消費者互動、分享有價值的健康議題內容,回應消費者問題。最後,透過監測閱讀者指數的成長與衰退,精準投放擴散至有效社群,計算曝光率,創造口碑聲量,成功提高餐飲品牌的能見度。(延伸閱讀│「破壞式創新」的力量:拼多多如何用5年將阿里巴巴趕下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