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39週年 遠見39週年 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暢銷好書

COMPUTEX現場觀察》AI PC定義分歧,換機潮何時引爆?

曾子軒
user

曾子軒

2024-06-07

瀏覽數 8,850+

AI PC若能成真,將會是從雲到端的重大演進。雲端廠能解放算力,消費者也能享受更快、更隱私的體驗。曾子軒攝
AI PC若能成真,將會是從雲到端的重大演進。雲端廠能解放算力,消費者也能享受更快、更隱私的體驗。曾子軒攝
00:00
00:00

坐在COMPUTEX舞台下聆聽國際科技大廠總經理漫談,最重要的主題是AI PC;走進COMPUTEX展場,AI PC也是攤位的共通佈景。英特爾季辛格表示已經出貨超過800萬台AI PC,超微蘇姿丰端出號稱最強算力的新一代處理器,高通則擁抱Arm陣營推出AI PC挑戰英特爾。AI PC的定義與規格飽受晶片廠爭辯,也是品牌廠的出貨亮點,更是台灣股民高度關注的題材。不過,AI PC想要讓消費者掏錢,還有哪些挑戰?

被視為疫後推動PC產業的重要商機,AI PC無疑是COMPUTEX的主戰場。

然而,從供應商角度,AI PC的定義和比較基準仍不明確;對消費端來說,則在尋找殺手級的裝置端運用。若能釐清疑慮,AI PC較有機會帶動起換機潮。

AI PC已在出貨途中,但定義和比較標準不一

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預期,2028年將有8成筆電都是AI PC。

去年(2023)12月,英特爾推出Meteor Lake處理器,因為其架構包含CPU、GPU和NPU,因此,成為英特爾高喊「AI PC」時代來臨的開端。季辛格振奮表示,過去半年,已經出貨800萬台搭載Meteor Lake的筆電,他看好AI PC能繼續蓬勃發展。

包含宏碁、華碩、聯想、微星和技嘉等品牌廠都在COMPUTEX展示AI PC。曾子軒攝

包含宏碁、華碩、聯想、微星和技嘉等品牌廠都在COMPUTEX展示AI PC。曾子軒攝

不只英特爾,超微和高通執行長也端出以AI運算效能為賣點的新品,試圖成為AI PC時代贏家。同樣以TOPS(Tera Operations Per Second,處理器每秒能進行幾兆次操作)衡量NPU算力,英特爾Lunar Lake達48 TOPS、超微Ryzen AI 300有50 TOPS,搶在COMPUTEX兩週前率先發布的高通Snapdragon X Elite亦有45 TOPS水準。

看似標準相同,然而,大廠沒說清楚的是,討論運算時,還有整數與浮點運算的精度(precision)之分。事實上,國際AI基準評測組織MLCommons,才剛在今年1月建立起針對客戶端裝置AI效能的評測小組,遑論制定出具體指標。

季辛格不諱言,至少要半年至一年時間,才能取得比較AI PC的一致基準(coherence in the benchmarking space)。「正因如此,(英特爾)才會強調我們的平台上能夠運行哪些模型和應用。」

在去年12月推出新一代CPU的英特爾,便曾試圖定義AI PC;沒想到半年後微軟推出新定義,可能讓AI PC先行者被排除在新分類之外。曾子軒攝

在去年12月推出新一代CPU的英特爾,便曾試圖定義AI PC;沒想到半年後微軟推出新定義,可能讓AI PC先行者被排除在新分類之外。曾子軒攝

另外,若從軟體和硬體檢視AI PC定義,軟體面是PC尚有能力執行生成式AI任務,硬體面則指PC同時具備CPU、GPU和NPU。微軟在COMPUTEX前,進一步用「Copilot + PC」名詞包裝,強調PC要兼具微軟特有的Copilot按鍵,以及NPU算力越過40TOPS。

光是從「AI PC」改弦易轍至「Copilot + PC」,便讓部分AI PC的先行發車者,如搭載英特爾Meteor Lake(11 TOPS)的筆電從生成式AI應用的高速公路被甩落,因為這些「舊」AI PC,無法運行微軟新推出的AI功能,例如讓使用者搜索行為紀錄的回溯(recall)。

以GPU奪得關注的輝達,也不願讓AI PC定義與NPU綑綁。先前介紹「RTX AI筆電」時,輝達指出基本AI PC可以仰賴10至45 TOPS的NPU,透過小模型完成基礎任務,而進階的AI PC,則憑藉GPU 100至1300以上的TOPS,以大模型達到更深度的應用,再往上需要1000+ TOPS的工作,自然交給雲端運行。簡言之,在輝達眼裡,AI PC可以不用NPU。

年度激省!$3,680 帶回24期遠見+高質感行李箱

可以說,AI PC尚缺統一評測標準,定義也有待產業找到共識。

COMPUTEX展場攤位上,有不少民眾關注AI PC有哪些新功能。曾子軒攝

COMPUTEX展場攤位上,有不少民眾關注AI PC有哪些新功能。曾子軒攝

AI PC性能不俗,但仍在尋找殺手級應用

AI PC效能有待供應商釐清,對消費者來說,應用才是重中之重。AI PC和AI手機同為邊緣裝置,賣點是在地端完成生成式AI任務。一位IC設計大廠主管分析,將模型縮小放入裝置,例如在手機上運行語言模型,不用上雲便摘要文字、以文生圖,有低延遲、無需聯網、確保隱私、免除伺服器成本等優勢,也能提前確保未來走向混合,既有雲端也有地端的彈性(flexibility)。

不過,為何要在手機處理這些任務?這位主管向《遠見》表示,應用上的確還在觀察市場,現在思考要在手機加入生成式AI功能時,主要還是參考OpenAI、Google等企業,看到新發展,例如OpenAI推以文生影片的Sora模型,便選擇跟進。

在包含筆電、手機等邊緣裝置上運行AI,既有場景考量,也有效益原因。曾子軒攝

在包含筆電、手機等邊緣裝置上運行AI,既有場景考量,也有效益原因。曾子軒攝

與AI手機相似,筆電廠仍在探索AI PC殺手級的有感應用。令人想到《尋人啟事》中徐佳瑩的低聲吟唱,「我多想找到你。」

在COMPUTEX舞台上,宏碁和華碩等品牌廠展示的使用案例同樣吸引人,文字聊天、圖像生成以及查找資訊,就像ChatGPT降落至筆電中;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的面孔更在影片中頻繁出現,他大聲感謝PC廠和晶片設計廠讓「Copilot + PC」得以實現。

問題出在,Copilot綁定雲端,沒有網路便難以運作;本地端的生成式AI應用數量還不算多,消費者缺乏購買動機。一位筆電品牌廠員工便對記者說,自家筆電目前約有2至3種AI PC地端功能,預期未來會逐漸增加。至於帶動產業的Copilot,他則説因為COMPUTEX展場網速太慢,「基本上連不到Copilot。」

在COMPUTEX展場實測超過十台「Copilot + PC」筆電,沒有一台能順利運行。曾子軒攝

在COMPUTEX展場實測超過十台「Copilot + PC」筆電,沒有一台能順利運行。曾子軒攝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雲端生成式AI服務,可能會有機敏資料外洩隱憂,若在公司裡還有違背公司安全政策、未經授權等狀況;購買AI PC、執行地端生成式AI任務的消費者追逐效能與隱私,但同樣可能遇上資安問題。

資安大廠趨勢科技向《遠見》指出,從模型生成內容到地端模型本身,再到調用模型的AI應用程式,都有惡意行動者行動空間。

舉例來說,模型在使用者加入封裝知識時可能被下毒或者竄改,導致應用程式調用時出錯,讓使用者被誤導,或者洩漏資訊;AI服務也可能遇上阻斷服務攻擊(denial of service),因為地端存取模型耗能,導致資源耗盡,使用者不可不慎。

回歸本源,COMPUTEX的主戰場是硬體,殺手級應用尚未浮現,這是品牌廠的非戰之罪。若AI PC真要佔據PC市場的半壁江山,還要期待更多軟體應用浮現。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