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遠見會員
免費瀏覽更多專題好文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作者關鍵字:
膚色影響智商-美國種族智慧差異論戰
美國不僅是一個自由民主的多元化社會,同時也是一個種族最複雜的國家。由於種族複雜,種族之間的智慧差異便是非常敏感的政治問題。學術界雖然有學術和言論自由,但是社會學家如果提出白人的智慧或智商高於黑人,他們便會遭受到嚴厲的攻擊,被視為有種族偏見,有時甚至有被學校解聘的危險,生活可能遭受威脅。二十多年前,一
見證中國近代史
在美國所有的大型新聞刊物中,和中國最有歷史淵源的就是時代周刊。這個刊物的創始人魯斯不僅在中國出生,並且在早期發展中,特別關懷、重視中國的政治變遷,與中國相關的報導,可能比其他任何美國主流雜誌都要多,其觀點也傾向於主觀,對中國歷史人物的評價,也多偏重於保守傳統的一面。 對中國的使命感從兒童時期開始,
新時代來臨?
「時代在變,「時代」也不例外。」(Times Change And so does TIME)這是四月二十日出版的「時代」週刊附送發行人依莉莎白.佛爾克(Elizabeth Valk)寫給該刊廣告客戶公開信的標題。信中除說明「時代」週刊在內容和美工編排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變之外,還引用了該刊主編穆勒(H
誰殺了麥斯威爾?
十一月初,全球媒體業大王麥斯威爾(Robert Maxwell)在大西洋坎耐瑞大島附近約三十浬的海上失蹤,經過大半天的海空搜索,才找到他飄浮在海面上的屍體。經過西班牙當局的檢驗,初步判定是自然(心臟病)原因致死,然後失足墜海。最初他的遺孀伊莉莎白和子女也都接受這個官方解釋,並且附和說他的心臟確實不太
南茜外傳攪翻傳播界
原來預定於四月八日在美國正式發行的「南茜外傳」(Nancy Reagan:An Unauthorized Biography),不料被「紐約時報」和紐約的「每日新聞」搶先一天,同時用頭版的地位加以報導。緊接著,其他的美國新聞媒體(包括四家全國性的電視網、「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今日美國」、
戰爭與和平-美國媒體在波灣的角色
二月二十三日晚上十點正(美國時間),布希總統在白宮正式宣布:聯軍「解放科威特的戰爭」已進入「最後階段」,同時呼籲全國人民為前線的美軍安全祈禱。約半小時之後,美國國防部長也向採訪軍事新聞的記者表示:已經開始地面攻擊伊拉克,為了軍事保密,暫時停止定期的「簡報」,以免間接幫助敵人。雖然官方採取了暫時封鎖新
美國:既合作也利用
十一月二十八日是新加坡舊總理交接的一天。曾經擔任新加坡三十多年唯一總理的李光耀先生,於十一月二十三日接受了美國時代雜誌的獨家訪問。這次訪問大約經過了一個月的安排才得實現,由「時代」駐亞洲特派員司徒沃德(Willism Stewart)直接當面提出問題,李光耀總理一一作答。訪問的目的很明顯是為了配合有
從羽毛筆到電腦站-美國報業三百年
一六九0年九月二十五日是美國新聞界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新大陸--也可能是全世界--的第一張新聞報紙就在那一天出現:那就是大多數新聞歷史家所公認的在波士頓由哈利斯(Benjamin Harris)所創辦的「國內和國外的公眾事件」(Public Occurrences Both Foreign An
再讀三民主義
從東歐與蘇聯共產制度的逐漸崩潰,和中南美洲民主政治的發展,不難看出世界的潮流,已經更明顯地趨向開放的社會。由於交通和資訊的發達,閉關自守的政策,已經愈來愈不可能。企圖用虛偽宣傳方式以達到鞏固政權的目的,也是愈來愈不可思議的現象。相反地,只有開放言論、保障人權、發展經濟、實行民主,才是符合世界潮流的。
掃瞄中國的大歷史
現代資訊的發達,使大同世界的理想,已經指日可待。由於電視、電話和傳真設備的普遍,國家與國家的距離已經大大的縮減,在文化的交流與溝通方面,早已超出任何人為的界限。只有比較落後的國家或思想頑固的人,才會繼續像駝鳥似的盲目地自信,堅持故步自封的態度,我行我素。 融會世界文化研究人文科學--包括中國歷史,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