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過年海鮮吃太多,怕膽固醇過高?營養師:真正影響血脂的是「它」

真正影響血脂的是──飽合脂肪酸。

50+
user

50+

2023-01-31

瀏覽數 122,800+

圖/50+FIFTY PLUS
圖/50+FIFTY PLUS

編按:健檢發現膽固醇過高,這樣還能吃海鮮嗎?本文教你正確吃海鮮,不只可補血、改善胃口不佳、幫助傷口修復、提升免疫力,甚至有助降低膽固醇。

文/曾金月 圖/Shutterstock

海鮮常給人的印象是膽固醇很高,尤其有血脂問題的人吃海鮮時總是要忌口,營養師指出,食物會影響血脂的關鍵與飽合脂肪酸有關,吃海鮮只要掌握2原則,反而可降低膽固醇,讓人更健康。

膽固醇是荷爾蒙的原料  若不足記憶力、免疫力會變差

許多人聽到「膽固醇」時總是認為它對健康不好、會造成心血管問題,但膽固醇真對身體沒有好處嗎?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指出,膽固醇是一種脂質,具黏稠狀的特性,是組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在維持細胞膜功能運作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另外,膽固醇也是合成重要荷爾蒙的原料,包括副腎皮質荷爾蒙、性荷爾蒙(如雄性激素及雌性激素)以及合成維他命D及膽酸的重要元素。如果沒有膽固醇,人根本無法存活。

膽固醇過低可能使荷爾蒙分泌不足,導致性慾降低、記憶力變差、頭暈、心悸、免疫力下降等。

膽固醇高低與體質有關  每天300毫克限制已取消

人體的膽固醇有2大來源,70~80%的膽固醇是內因性,由肝臟自行製造;20%~30%屬於外因性,從食物油脂獲得。

加上愈來愈多研究證實,膽固醇高低與個人體質、天生的有關,與食物的關聯性相對小,也因此,被全球視為飲食指標的《美國最新飲食指南》,在2016年初便公告取消有高血脂的民眾每天膽固醇的攝取量300毫克的限制。

比較特別的是,食物中膽固醇來源可分為動物性油脂與植物固醇。其中動物性油脂才是影響血脂與心血管疾病的主因,而植物固醇除了椰子油、棕櫚油(飽合脂肪酸)外,大多是不飽合脂肪酸,反而可以降低低密度膽固醇。

吃膽固醇不等於升膽固醇!飽和脂肪酸才是影響血脂關鍵

至於大家普遍認為海鮮的膽固醇高,為了預防心管疾病,就應該少吃嗎?黃淑惠直指,食物吃進肚裡後會不會造成膽固醇升高,其實與「升膽固醇指數(CHOLESTEROL SATURATED FATINDEX,簡稱CSI)」有關,升膽固醇指數愈高,代表對心血管疾病的危險程度也愈高。

CSI指數計算公式:1.01×食物中飽和脂肪酸量(公克)+0.05×食物中膽固醇量(毫克)。

「從公式中可以明確看出,真正影響血脂的其實是飽合脂肪酸含量,它的係數1.01,膽固醇係數只有0.05,兩者相差逾20倍。」黃淑惠說。

若以常見的海鮮如魚、貝、蝦、蟹、章魚、小卷等看似膽固醇含量高,從每百毫克含55毫克(鮮蚵)至316毫克(小卷)都有。但它們的飽和脂肪量低,CSI值較低,對心血管硬化的威脅,反而比其他肉類來得低!

比較海鮮與紅肉的升膽固醇指數,會發現除了小卷以外,其他海鮮雖然膽固醇含量高,但升膽固醇指數遠比豬、牛來得低,因此無須過慮。(資料來源:黃淑惠營養師)

比較海鮮與紅肉的升膽固醇指數,會發現除了小卷以外,其他海鮮雖然膽固醇含量高,但升膽固醇指數遠比豬、牛來得低,因此無須過慮。(資料來源:黃淑惠營養師)

動物性食物的膽固醇,主要集中在內臟與頭部,只要避開這些部位就可以。所以吃海鮮時,盡量不要吃蝦頭、魚卵、內臟、蟹膏與魚皮等,就成為低膽固醇的好食物,是非常安全的。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加工的海鮮製品,如鹽醃漬小卷、乾燥的干貝等因為脫水後,每百公克膽固醇含量高。

遠見 39 週年,感謝你的陪伴>>訂兩年雜誌再送一年

附帶一提的是,吃麻辣火鍋時,鴨(豬)血、肥腸、大腸、牛肚、豬肝、雞心等是很多人的最愛,但因為膽固醇含量高,要盡量少吃,尤其想要控制膽固醇、高血脂的人要特別注意。

吃海鮮掌握4訣竅  有助降低膽固醇並提升免疫力

提到吃海鮮的好處,相較於牛、羊、豬,它的油脂量少,是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也是減肥的必選。此外,海鮮含有礦物質,如鐵、鋅、硒、碘,以及維生素B12,可補血、改善胃口不佳、幫助傷口修復、提升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以及預防甲狀腺肥大。一些大型魚類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D,丁香魚則是高鈣來源。

加上海鮮含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UFA)、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UFA)、葉酸、牛磺酸等成分,吃海鮮反而有助於降低血膽固醇。

1. 避開頭部與內臟

動物性內臟與頭部是膽固醇含量最高的地方,因此吃海鮮時盡量不要吃蝦頭、魚頭或是內臟部位。

2. 少油炸  清蒸或氽燙最好

黃淑惠強調,海鮮屬於低脂肉品,盡量不要用油烹煮,最好清蒸或氽燙。

3. 加醋增加鐵、鋅、鈣的吸收

料理海鮮時,加上醋溜,可提高鐵、鋅與鈣的吸收;吃火鍋時,不妨在沾醬裡加點醋,可以促進營養的吸收。至於貝類,她提醒最好當餐吃完,隔餐再吃容易腐壞。

4. 多吃膳食纖維有助膽固醇代謝

至於本身有血脂問題或是擔心膽固醇過高的人,黃淑惠也建議,多吃膳食纖維也可幫助身體代謝膽固醇,也就是要吃新鮮蔬菜,因為它們不含膽固醇,也沒有飽合肪肪酸,對降低膽固醇也有幫助。

(原文刊載於《50+》;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想知道更多熟齡新思維、新活動?

➡加入50+LINE https://reurl.cc/qNYVND

➡加入50+FB https://pse.is/MUCBY 每日資訊不漏接!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