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為止,在心理學、行動經濟學、腦科學等領域裡,關於目標設定和目標的設定法,都有各式各樣的研究,也有很多技巧。
這當中有相當優秀的研究成果,當然也有讓人產生「這只有在實驗裡才會如此順利?」這種令人不敢置信的論文內容。在眾多研究中,我蒐集了評價最高的三十八篇進行整合分析。目前公認最有效的目標設定法是荷蘭恩荷芬理工大學研究團隊彙整的「MAC原則」。
所謂的整合分析是指統合多個先行研究再進行分析,進而得到像是「論文的論文」。「MAC原則」可說是目前最具說服力的研究成果,也是最強的、為了安排而安排的SOP。
「MAC原則」,是由M、A、C三個要素組成的。
M=Measurable 測量可能性
可將目標(Goal)數字化。
A=Actionable 行動可能性
可正確掌握目標,明確地寫下抵達目標的過程。
C=Competent 符合資格性
目標達成,是基於自己的價值觀。
使用方式很簡單。
當你設定某個目標、擬定步驟時,從這三個觀點去確認「將要著手的目標是否是你真正的目標」。
舉例而言,如果你的目標是「由自己擔任小組組長所舉辦的活動能順利成功」、「今年想充實私生活時間」、「想交男朋友或女朋友」。朝這些目標擬定實行計畫前,請先試著對照「MAC原則」確認目標設定是否正確。
「MAC原則」是我們朝向正確目標行動的理由
如果你的目標是「由自己擔任小組組長所舉辦的活動能順利成功」……。
M(測量可能性)=「來客目標人數或當天營業額、在社群網站SNS上的擴散程度等,將活動的成功標準數字化」
A(行動可能性)=「為了達成來客數、營業額等目標數字,將活動前可以辦到的事項具體化」
C(符合資格性)=「對身為專案小組組長的你來說,達成該項活動的目標來客數、營業額等,是否是件值得高興的事」
如果目標是「今年想充實私生活時間」……
M(測量可能性)=「要做什麼才能充實自己的私生活?計算出為了達到該項目標,需要花多少時間」
A(行動可能性)=「為了擠出必要的時間,要如何改變生活?工作和家事的效率化等,決定具體的行動以確保時間」
C(符合資格性)=「充實私生活,是否會讓你的人生變得更美好」
如果是「想交男朋友或女朋友!」……
M(測量可能性)=「設定在○月○日前交到男女朋友的期限,將願望數字化」
A(行動可能性)=「為了在期限前交到男女朋友,需要建立具體行動計畫。比方去交友網站登錄、或請朋友熟人介紹、邀請中意對象出遊等」
C =(符合資格性)=「認真思考結交男女朋友這件事,真的是自己期待的嗎?」
不被感情左右,全心投入行動中
「MAC原則」的優點不光在於將目標數字化、行動具體化。
人的行動會因為目標的數字化、具體化,變得容易起來。
被公司通知說:「要提高營業額」,倒不如聽到說:「銷售目標是比前一年的營業額增加二○%」,後者的說法比較容易了解。「二○%的話,開拓新客人占一○%、現有的客人貢獻一○%」、「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很容易將行動具體化。
一旦將目標化為數字,同時感覺到朝目標方向行進時,事情就比較容易照計畫進行。
但困難點在於,人是很容易受感情左右的生物。
無論是測量可能性或行動可能性,光這樣仍不足以讓我們持續充滿幹勁。就算將目標化為數字,一旦過程不夠明確,就會不知該從哪下手。達成目標後,如果沒有明顯感受到充實感,自然會失去行動動能。
因此,第三項的觀點很重要。
設定的目標是否與自己的價值觀相符?到手的成果對自己而言是否有意義?將第三點與數字化和過程的具體化並行思考,並確認自己的能力,最後是否贊同,這才是安排的重點。
本文節錄自:《成功最關鍵的事:管控「不如預期」:日本心理戰略師教你計畫要成功,先把挫折、失敗、偷懶排進行事曆》一書,DaiGo著,黃文玲譯,采實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