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採訪筆記】誰說下一個工作會更好?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12-08-06

瀏覽數 17,200+

【採訪筆記】誰說下一個工作會更好?
 

採訪青年時代常見的迷思時,室內設計師陳小海(化名)的故事總是令我難忘。

採訪的那天,是星期六晚上8點,小海還在加班,她笑說這是這一行的常態,早就習慣了。

30歲的她,工作已經7年,但是每個工作都待不久,平均1年到1年半就「自願離開」,最快轉職記錄是上班一週就走人。

沒遇到對的公司、工作常加班太累、老闆掌控欲太強自己缺乏舞台、上司把個人情緒帶到公司幾度破口大罵、成長速度不如以前……,小海細數離職的原因,每一個都說得理直氣壯。

或許是察覺轉業太頻繁,陳小海說到最後不禁嘆了一口氣:「其實每到一家新公司上班,我都希望是最後一家。」

今年5月,小海再度跳槽到另一間室內設計工作室,為了不再重蹈覆轍,她挑選了比較有名氣的設計公司,面試之前上了公司網站,瞭解案子,到職一個月後,覺得在個人表現空間、老闆領導、公司願景各方面都算滿意,但是她認為仍有可能離職:「因為薪水太低,比我上一個工作少了1萬元。」

採訪完,我只覺得悲傷。一方面深感職場生存實在不容易,一方面也認為青年世代往往「吃碗內看碗外」,想藉由跳槽來加薪或逃避困難,但如果不能累積工作實力,最後很容易遇到瓶頸。

其實,近幾年在台灣,不斷轉換工作的「閃跳族」,人數還不少,閃跳族幾乎遇到一點不如意就想掛冠求去,特別是30歲以下的上班族。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2011年9月,1111人力銀行特別針對已經就業3個月的大學新鮮人,進行一份就業調查,結果發現平均5個新鮮人當中就有1位是「我跳我跳我跳跳」。

閃跳,就代表下一個工作會更好嗎?

一個極有可能的狀況是,閃跳無法使人累積豐富職場經驗,工作能力總是處在「有待加強」的水準,不斷閃跳後,薪水往往越換越低,環境愈換愈糟,迷失在轉換工作的路上。

為此,我訪問了一位專家、亞洲行AsiaWorks台灣總經理盧曼玲,她從事個人成長顧問工作長達14年,接觸過不少年輕學員,都有頻繁轉職的問題。

「從不斷換工作,可以看出年輕人總是在重複的循環系統打轉,」盧曼玲說,為了換工作前來向她諮詢的年輕人,第一個問題總是「怎麼會這樣?我為什麼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接著會問的是:「我在前一家公司為什麼達不到自己或者是別人的期望?」最後,認為便是很多的指責,都是別人的錯。

在這個循環系統裡,年輕人想改變,想有所不同,卻又沒釐清到底是哪裡需要修正,不然就是害怕改變,結果就是改變不了。

因此,頻繁轉職的年輕人,情緒特徵一般總是對自己沒信心,不停地內耗。

盧曼玲的建議很直接,她說不妨換個角度想:「剛出職場,受一些磨練是應該的,這些都是打基礎。」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