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的策略,往往發乎高遠,但實踐卻需貼近地氣。臺中市政府研考會主委林鼎超,這位擁有金融與青年行政背景的策略家,將研考會從傳統的行政中樞,轉化為點亮在地夢想的聚光燈。他深知,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自己必須扮演各區域發展地方創生的「陪跑者」,串連被遺忘的資源,讓土地的熱情找到永續的支點。
林鼎超坦言,他對地方創生的理解,從一開始的疑惑,轉變為一份深刻的感動。他回憶先前去大甲日南訪視的經歷,當得知要去「日南來心肉O’Dmar肉舖子」時,心中略帶不解:「不就是個豬肉攤嗎?它到底要做什麼地方創生?」
然而,當他實地感受那份專屬於地方的熱情與創意,瞬間瓦解了原先的疑惑。負責人鄭程日是位熱忱的返鄉青年,他將承載家族記憶的肉舖,變成地方上的「客廳」,找來一群「日南阿姨」包水餃、辦走讀,讓新鮮豬肉伴隨著麵粉香氣,將日南的故事傳遞出去。

「那一趟訪視,我看著鄭程日眼神裡的熱忱與情懷,又看著桌上的水餃,才意識到,地方創生不是政策口號,而是凝結著無數青年努力與土地情感的實踐。」林鼎超回憶,那一刻,他更加堅定要讓政府成為這股力量的後盾。
非典型政務官的創生「行腳」,如何用雙腳找出地創痛點?
要理解地方創生,不能只靠報告數據,而要親自踏上土地。林鼎超,就是這樣實踐的政務官。
上任半年間,他已走訪大臺中超過十個地方創生團隊,從山城到海線、從青農基地到社區據點,親自傾聽地方夥伴的故事與挑戰。對他而言,雙腳是最好的田野調查工具,汗水則是理解政策與現實落差的催化劑。
他深知,推動地方創生不能只喊口號,而要先弄清楚「誰在做、做了什麼、遇到什麼困難」。因此,他以行腳為起點,試圖用腳步丈量政策落點,讓施政能精準對接在地需求。
過程中,他看見許多令人動容的故事——從靖安農莊導入智慧水耕的轉型嘗試,到「阿聰師」老字號品牌的再造革新——這些例子讓他體會到,地方創生的關鍵不只是補助,而是協助團隊把在地資源轉化為能被市場看見、能打動人心的生活提案。

林鼎超過去在金融圈、高雄市青年局及基隆市產業發展處的經驗,讓他更懂得以整合者的視角思考。他發現,臺中的地方創生團隊多半具備熱情與創意,但往往卡在「開始很熱絡,後續難以長大」的困境——缺資金、缺市場、缺持續性的陪伴。
為協助青年與團隊跨越這些挑戰,林鼎超主委整合思路,將市府各局處的補助、資源與計畫彙整成「地方創生懶人包」。不僅讓資訊更清楚透明,也讓地方團隊能更容易找到所需資源,將過去「單打獨鬥」的能量,轉化為「串連協力」共同發展的網絡。
給魚吃不如給釣竿!政府要做最強後盾
提到地方創生,多數人想到的是鼓勵年輕人返鄉創業、刺激地方活水。然而,林鼎超主委卻說,自己並不會刻意鼓勵所有人創業或吸引年輕人回來。這份看似「反向」的思維,源自於深思熟慮後的體悟。
他認為,地方創生是一條需要極大熱忱與勇氣的道路,若只靠政府的補助或政策誘因「拉」人回來,一旦資源消失,夢想未能成真,反而不利地方創生的長遠發展。
因此,林鼎超想做的並非「給魚吃」,而是給一把強而有力的釣竿,為那些已經選擇回鄉、正在燃燒熱情的人,打造一個更友善、更堅實的支持系統。
他所擘劃的支持系統,分層次地提供精準支援。首先是提供資源「對的入口」。市府盤點從創業貸款利息補貼、農村再生輔導到街區活化等各項政策,整合成一份簡單明瞭的清單,大幅降低青年摸索的時間成本。
其次,是跨域的「交流橋梁」,透過市府建立的平台,讓青年創生團隊能與農業、觀光、文化等不同領域的產業對接,碰撞出新的火花。同時,專案管理平台也幫助青年在推動計畫時串連夥伴,讓創意有落地的機會。
第三層則是「連結與陪伴」,以大甲日南團隊為例,他們最初僅憑一股熱情在地方努力,透過市府專案管理平台的輔導,持續協助他們聚焦行動方向,並對接中央或市府資源。如今,團隊已規劃以日南車站周邊場域再利用、設置共食廚房、串連文化觀光等方式活化社區,從單純的肉舖子,進化為一個有完整願景的創生事業。
深化專管平台、串連品牌!每個在地故事都是臺中驕傲
臺中地方創生能夠持續升級的秘訣,不僅在於林鼎超主委的親身「陪跑」,更關鍵在於系統化的能量匯聚。
臺中市早在2020年便成立了「地方創生專案管理平台」。這個平台不僅是行政窗口,更是一個串連產、官、學、研、社的協作機制。過去幾年已成功協助多個行政區的地方創生計畫獲得中央補助,效益有目共睹。

「地方創生不能只是一次性的火花,我們必須打造讓熱情能夠自我循環、永續發展的機制。」林鼎超如此強調。他進一步指出,市府的未來目標是強化陪伴與永續機制,協助具潛力的團隊釐清長期營運策略。這份深耕的努力,將確保在地計畫能夠真正自主、穩健地成長。
同時,為了讓這份來自土地的熱忱與力量被社會看見、被城市銘記,市府積極創造舞台。今年底,市府將出版屬於臺中經驗的《地方創生專刊》,將各區域的亮點案例與人物故事呈現出來,讓所有關注地方發展的大眾,都能共同見證這份溫柔而堅韌的生命力,並為臺中的在地精神感到驕傲。
從行腳、理解到整合的過程,林鼎超表示,市府在地方創生中扮演的角色是「助攻者」,最終的目標,是讓團隊能靠自己的力量持續成長,共同將臺中打造成一座充滿生命力與競爭力的創生之城。
延伸閱讀》臺中海線如何透過「地方創生」被看見?
(臺中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