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從詞元計價到智能學習,AI原生企業重塑了SaaS的商業模式。傳統定期訂閱優勢不再,動態收費正改寫軟體經濟規則,迫使創業者與投資人重新定義「高品質營收」與「成長護城河」。
近來我花了許多時間,跟一些新創後期的AI原生企業開會,同時也評估他們的表現。這些企業的崛起,不僅改變了產品的風貌,也改寫了營收與服務的模式,甚至於企業護城河的形態。傳統SaaS(軟體即服務)的穩定性很好,因為它有可預測的定期收入,但這套劇本正在改寫。依詞元(token)或使用量收費的模式,還有源源不絕的AI智能,正衝擊著這個傳統的軟體訂閱模式,誕生出一個嶄新的軟體經濟!
可預測的營收vs.動態的價值
SaaS稱王,因為營收可以預測,況且投資人哪個不喜歡年費、月費帶來的穩定金流?然而,AI原生模式的靈活特性,打破了這樣的商業邏輯:客戶不再支付固定的許可費用,而是依詞元數、運算量,或是使用成效付費。因此,當許多客戶開始使用AI服務時,營收就會激增;但當他們的工作效能已經最佳化,營收也會隨之暴跌。
就創業者跟投資者而言,他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什麼是營收的品質。AI服務不再以使用者帳號數或選購的功能模組來計價,它的價格可能依據使用的詞元數、對話量,或成效的提升程度,發生即時變動。不過,客戶還是在意費用的可預測性,所以最成功的模式,必須在靈活性與穩定性之間取得一個平衡。總而言之,軟體計價的方式已經開始改變,收費不是固定的,而是與服務的價值成正比。
功能還是智能?
傳統企業將AI套用在既有的產品之上,AI原生的企業則是直接建構在AI智能之上。AI與客戶的互動愈多,數據的累積愈快,學習的速度更快。也就是說,AI愈用愈聰明,所以它的價值跟學習速度密不可分。在這樣的世界裡,各色各樣的功能都可以隨時幻化出來,變成形形色色的商品,而AI智能,就是持續創造價值的那顆引擎。
SaaS的業務擴展靠的是人力、軟體功能,以及基礎設施的增加。AI原生企業則不然;例行的工作交給演算法來搞定,策劃、監督才是人類的責任。每個數據循環都會讓系統更強大,吸引更多客戶,從而產生更多數據。正是這樣的飛輪效應,推動了企業的成長,跟員工的人數沒什麼關係。
運算成本的冰冷現實
我們來看看AI的基礎設施。每一個AI原生的商業模式背後都有一個冰冷的現實:運算的代價高昂。大型模型的訓練可以耗資數千萬甚至上億美元,大規模營運的成本往往比建造的成本還高,因為每生成一個詞元都要消耗能源,以及GPU的演算週期,也需要特殊的基礎設施來支撐。
對提供基礎設施的企業而言,這是一個持續的壓力。以詞元數、使用量為基準的計價方式,形成強大的成長飛輪,但運算和推論(inference)的成本,又壓縮了利潤空間。就SaaS而言,使用量的增加,對成本的影響微乎其微;但就AI而言,服務增加、營收提升的同時,成本也跟著水漲船高。
這就是為什麼雲端供應商(如AWS、Google、Azure)、專精於AI的硬體公司(如NVIDIA、Cerebras、Tenstorrent)等基礎設施廠商獲利驚人,跟其他廠商的營收不成比例;因為每個AI模型、應用程式和詞元的資訊流,都要進入他們的數據中心和晶片裡面轉一圈。這對創業者的啟示就是:規劃商業模式的時候,除了關心企業如何成長之外,別忘了,還有運算的效能要考量進去。
我跟AI原生新創公司的對話裡,有一個反覆出現的主題:客戶雖然喜歡依使用量付費的彈性,但可預測性對他們也很重要,因為他們要編列預算,也要進行風險管控。在這兩種需求的僵持之下,許多AI公司開始測試混合的模式,希望讓穩定性與靈活性做一個完美的結合。如此一來,投資人重視的定期收入可以保留,而營收也可以跟著使用量及使用效益同步成長。
以下,是我看到一些實際運作中的有效混合模式:
AI的投資報酬率
許多報告顯示,AI還沒有開始幫企業帶來顯著的投資回報(ROI);我發現問題不在AI模型,而在於企業的現實處境。老舊的系統、嚴格的安全措施、散亂的數位資料,在推動AI的每個階段,都會產生阻礙。合規審查、採購週期,以及與過時工作流程的整合,往往讓各種專案停滯在永無休止的試驗階段。相較之下,個人、專業消費者(prosumer)和AI原生企業,想要使用AI工具時,可以馬上下手,很快就能在日常運作中獲利,並在不受行政運作的牽制之下,進行必要的改變。這就是為什麼對個人和AI原生企業而言,AI的運用更快、效果更顯著,這是包袱沉重的傳統企業無法望其項背。
AI原生的商業模式尚在起步階段,所以還在演化當中。目前,運算量和詞元數還可以影響利潤和計價模式,但它們會慢慢變成像水電一樣的基本需求。當計價方式變得更加動態,客戶還是會繼續追求費用的可預測性,這意味著混合模式,還是客戶選擇AI服務的核心考量。定期收入不會消失,但它正在被重新定義,跟使用量、使用成效,以及AI的學習速度連結起來。
然而,更劇烈的變革即將席捲而來:AI智能代理人之間開始協作,更多的軟體由AI生成,「企業」的根本定義即將改寫。新興的企業不是在銷售產品,他們就像樂團指揮一樣,讓AI智能系統活靈活現,讓傳統的SaaS望塵莫及!
(作者專欄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