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什麼時候去,總是沒幾位客人的咖啡店;手機不用錢但要你每月綁定通訊費,企業就有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印表機低價販售,靠顧客不斷回購碳粉與墨水來獲利。看起來不賺錢的生意,背後往往靠現金「金牛」支撐。衣、食、住、行中,處處有飆股。這種股票怎麼找?先看是否有「穩定現金收入」。(本文節錄自《差不多開始投資了》一書,作者:渡部清二,任性出版,以下為摘文。)
「衝進香菸店。」這是我剛任職於野村證券時,前輩常對我說的一句話。當然,這不是叫我去吸菸的意思。你是否曾在日本的街道上看過「香菸店」?這種賣香菸的店,空間小到只能容納一個人,在我1990年進入野村證券時,還能偶爾看見。
當時,一包香菸的價格約為200日圓,即便到了2024年,如今常見的紙菸(每包20支)也不過漲到約580日圓。這樣的商品單價,似乎很難獲得龐大的營收。而「衝進香菸店。」這句話,是在提醒我思考事情的根本──看起來生意清淡的小店,是靠什麼支撐下去?
這不僅限於香菸店。還有無論什麼時候去,總是沒幾位客人的咖啡店,或在銀座使用超大空間、看起來極其奢華的壽司店,這些店家都讓人感到好奇:「這些生意是怎麼撐下去的?」
這些案例當中,常見的答案是老闆是出租大樓的業主或企業經營者,把香菸店或咖啡廳當成興趣經營。既然另有本業,且靠本業可以充分賺到錢,因此對於出於興趣經營的店鋪,自然不會太過講究獲利。
因此,「本業是什麼?靠什麼獲利?」也是分析股票時不可或缺的觀點,不妨從日常生活中練習這種思維方式。
(延伸閱讀│留意那些會讓我們「掏錢」的地方!韓國股神:「好股」就在日常生活中)
發現金牛
為了掌握這類商業模式的本質,請記住一個概念,就是「金牛事業」(Cash Cow)。這個詞的英文直譯的意思是「會生錢的牛」,就像乳牛能持續產出牛奶一樣,比喻能穩定創造現金流的事業體。其他類似的說法還有「金雞母」或「搖錢樹」。
前面提到的香菸店或咖啡店能持續經營,正是因為有其他的事業作為金牛支撐。而這類金牛,在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找得到。
比方說,在日本,你可以搭乘特急列車前往觀光地,但特急列車在平日的旅客並不多。而平日擁擠的通勤電車能帶來穩定收益,或許是支撐營運的金牛事業。甚至,鐵路公司除了本身的主業外,可能還有其他金牛業務。
此外,雖然現在比較少見,不過手機的低價促銷也很類似。業者並非靠賣手機賺錢,而是透過後續長期的通訊費來獲利。這個案例當中,通訊費就是金牛;印表機也一樣,機器本身通常會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販售,但後續必須不斷購買碳粉或墨水,而這些耗材才是真正賺錢的來源。
擁有金牛事業的企業,因為現金流穩定,也常被視為值得投資的標的。所謂「金牛」,其實就是擁有穩定現金收入的概念。只要找到這樣的模式,還能應用在「證券化模式」上。
例如,出租辦公室、公寓或物流倉庫,其租金就是穩定的現金收入。此外,飯店或長照機構的住宿費、入住費等,也是穩定的收入來源。這類資產若小額分割後販售給投資人,並根據所持比例分配收益,這種機制就叫做「證券化」。
將不動產資產進行證券化的商品,被稱為「不動產投資信託」(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簡稱REIT)。除了不動產之外,像是收費高速公路也可以進行證券化操作。
另外,撇開倫理上的好壞不談,部分製藥公司的商業模式也是如此。例如,世上有很多無法根治的疾病。
我曾罹患重度潰瘍性大腸炎,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第一次組閣期間辭職,也跟罹患此病有關。該疾病被列為「難治性疾病」,至今仍無根治藥物。
長年以來的主治醫師曾這麼對我說:「各家製藥公司都在開發潰瘍性大腸炎的藥物,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這種病無法根治,患者必須長期服藥。也就是說,這類藥品未來能一路長銷。」
疾病無法痊癒,但只要藥物能控制病情,患者就會一直購買。換句話說,這種藥物本身也是一種金牛。
(延伸閱讀│為什麼「現金為王」?巴菲特成為偉大投資人,最重視的3個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