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杭州直擊》中國AI大軍進化路線:人才無法速成

打破全球AI格局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25-08-15

瀏覽數 100+

圖為杭州政府成立的「遇見六小龍」展館。張智傑攝
圖為杭州政府成立的「遇見六小龍」展館。張智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你是不是也以為,中國AI是靠砸大錢而迅速崛起?《遠見雜誌》親赴杭州第一線直擊,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中國AI的真正護城河,不是錢,也不是算力,而是人才。但這些頂尖的AI創業者,卻不是速成的產物。他們背後付出的時間、精力,以及政府獨特的培養模式,才是中國AI大軍崛起的關鍵。

超過30萬人同時湧入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在上海舉辦,被視為2025年AI領域最重要的全球大會之一。當「AI教父」傑佛瑞.辛頓(Geoffrey Hinton)現身講台時,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他「培養善良的AI」一席話,而是台下有人紛紛站起來拍照,「追星」之踴躍,久久擋住了後排的視線。

若加上現場隨處可見中國大陸的小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像校外教學般參加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便可知「掌握 AI」這件事,在大陸宛如從上到下的全民運動,AI教育也正在形塑10歲以下兒童,成為第一代「AI原住民」。

AI是工具,更重要的是怎麼用好它,AI更是中美新一輪技術霸權的必爭之地。意識到這一點的大陸,正在全面發展 AI應用,力爭蛻變為「AI中國」。

「中國的強項在於應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胡泳指出,大陸市場大,產業應用的成熟度很高,大陸原生數據量非常大,企業家又特別擅長開發各式提升消費者體驗的應用場景:「AI的應用上,我覺得中國應該是強於美國,但因為地緣政治,AI的發展有可能進入兩個不同的世界。」

鏡頭轉到杭州,這是2025年第一個爆紅的大陸城市,DeepSeek遊戲科學宇樹科技雲深處科技強腦科技、群核科技這6家影響全球AI界的公司,被稱為「杭州六小龍」,全都誕生於此,而不是東方矽谷深圳,並且專注耕耘多年。

雲深處科技。張智傑攝

雲深處科技。張智傑攝

再踏進位於西湖邊上的浙江大學,這是2025年最出風頭的一所高校,「杭州六小龍」中,有4位創辦人畢業於此。晚上8點,踏進DeepSeek創辦人梁文峰攻讀碩士的浙大信息與工程學院,依舊燈火通明,學生做實驗的做實驗,專心讀書的專心讀書,偶爾出現在走廊裡,只為匆匆領個外賣當晚餐。

梁文峰的事蹟廣為學弟妹熟知,「他(梁文峰)給我的啟發,就是更努力學習。」一位博士班女學生表情認真說。

「杭州六小龍」有4位創辦人畢業於浙江大學。張智傑攝

「杭州六小龍」有4位創辦人畢業於浙江大學。張智傑攝

千禧年還沒到,就布局AI人才 

鮮有人知,浙江大學從1992年起便設立了人工智慧專業學科,那時的AI,正處於所謂的「寒冬期」,電腦的運算速度和數據量遠遠不如現在,傑佛瑞.辛頓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深度學習」理論,也還在醞釀中,但大陸已經在頂尖大學開設AI課程。

「中國學界在九○年代末期,就已經設立了跟人工智慧相關的專業,」長期觀察大陸發展的GrowingIO共同創辦人陳欣怡說,大陸不僅設得早,還集中設在「211」和「985」的一流學府,包括清華、北大、復旦、上海交大等。

「211」指的是211工程,目標是在21世紀建成100所左右的高校;「985」指的是985工程,宗旨是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準研究型大學,無論是「211」還是「985」,這些學校在資金、師資、科研等,皆會得到中央政府的重點扶持。

數據會說話──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大陸近10年研究生數量暴漲,從2014年的62萬人,增加至2023年的130萬人,翻了一倍有餘。

人才培育,中國大陸不僅看重「量」,還看重「質」。像浙江大學便在DeepSeek普及130餘國後,撰文說明該校如何養出「這麼多龍」:「他(梁文峰)的教授和同學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理念:真正的教育不是追求成績,而是深入、有意義的學習。」

千人計畫招攬華裔科學家

同時是新加坡風險投資機構入駐企業家的陳欣怡,還注意到內地的AI人才,大多是本土人才,比如大模型獨角獸、智譜AI 的核心創辦團隊和技術,便起源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知識工程實驗室。

再如「杭州六小龍」裡,有5家公司的創辦人並非在微軟、Google工作過的海歸派,也沒有喝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或柏克萊、UCLA的洋墨水,是一批「從來沒有出過國進修的人」。

「上一個週期裡,中國的人才是來自於美國,可現在其實不是了。」陳欣怡說。

爬梳中國國家級戰略後,陳欣怡分析認為,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自2008年啟動的「千人計畫」,對AI人才在中國大陸萌芽至關重要。

千人計畫,全稱是「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運用國家的力量,以非常優渥的條件,包括一次性的豐厚津貼、科研經費支持、住房補助、子女教育等,吸引在海外學習或工作的頂尖人才,特別是華裔科學家和技術專家,鼓勵他們回國擔任要職或創業。

你訂了嗎?訂遠見兩年,額外加送一年,智慧閱讀不間斷

台灣知名漫畫家朱德庸、蔡志忠,便曾受杭州市政府邀請,成為西溪溼地的駐點藝術家,免費入住風景如畫的湖畔好宅。

因為千人計畫,當年大量以自動駕駛為核心的AI人才集中回歸,其中有人兼作教學,到「211」和「985」裡的AI課堂上教演算法,大陸也就此接軌了全球最先進的技術。

當然,也有不少精英回到大陸後,直接帶領學生創業,比如湯曉鷗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讀完博士,回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接著「因為想幫學生找工作」,而創立了如今在中國 AI 產業舉足輕重的電腦視覺公司、商湯科技。

至此真正讓中國有了一塊土壤,自循環地培養AI人才,」陳欣怡說。

中國國營事業「必須上AI」

相較於美國,中國大陸更努力在開發AI的應用場景,這一點,仍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推力,浙江便曾安排上萬名公務員學習AI。

「中國的國有企業一定要上 AI。」前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投資副總裁杜雨,觀察到2025年4月左右,幾乎所有的國央企(大陸用語:國營事業)均全面部署了企業專屬的DeepSeek,而且政務體系的AI滲透率超過50%,遠高於所有行業的平均值。

「很多人覺得國央企是不是落後效率低?其實在AI這一波,他們是比民營企業更激進,」杜雨說。

前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投資副總裁杜雨。張智傑攝

前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投資副總裁杜雨。張智傑攝

從上到下全民擁抱AI,也令中國大陸的生成式AI,在2025年如雨後春筍快速發展。

阿里巴巴推出「通義千問」大模型,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有「豆包」,加上百度「文心一言」、騰訊「元寶」、月之暗面、MiniMax(海螺AI)等激烈內捲,「百模大戰」後仍呈現百花齊放的榮景,不禁令人驚呼中國大模型的進化竟然如此之快。

同時是未可知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的杜雨,還發現到目前美國的 AI創業公司有1萬2925家,中國大陸有5734家,而美國的AI獨角獸有131家,大陸為108家。

從家數看,大陸的AI創業的確不夠充分,但杜雨認為,美國是從1萬2925家「跑出」131家AI獨角獸,大陸卻是從5734家成就了108家:「中國AI獨角獸的比率,是美國的兩倍,我們的AI公司的平均品質是更高的。」

創業若失敗,杭州發補償金

杭州,為何能養出「六小龍」?自然與整體環境大有關係,整座城市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100人創業,可能99個會失敗,杭州居然推出了一項獨特政策,一旦企業研發失敗,可以申請最高30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9000萬元)的「創新風險補償金」。

根據「杭州六小龍」之一、雲深處科技創辦人朱秋國的回憶,他們當初之所以敢賭上全部身家研發高端工業機器狗,杭州的這項補償政策給了他勇氣。

雲深處科技研發的高端工業機器狗。張智傑攝

雲深處科技研發的高端工業機器狗。張智傑攝

鼓勵新創到杭州落地,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姚高員的態度是「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

一位熟悉杭州政經變化的《浙江日報》主編解釋:「政府就是儘量不擾民。」舉個例子,在創業者入駐階段,把各級政府的1萬多項審批審查職權,削減到了4000多項。把民營企業的平均登記註冊時間,從9天縮短為1天。

為了留才,針對來杭州就業的應屆畢業生,杭州政府還提供一年1萬人民幣(下同)、連續3年的房租補助,以及學士1萬元、碩士3萬元、博士10萬元的生活補貼。若是從外地來杭州找工作,青年在求職期間的住宿,不需要自己花錢,可以申請入住「青荷驛站」, 7日內房費全免。

環環相扣的政策,最終讓杭州形成一個創業的樂土,重視過程而非短期結果的思惟,長期投入,正是「AI中國」迅猛領先的祕訣。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