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六小龍」之一、雲深處科技的機器狗,如何從詩意的名字,發展成備受國際認可的中國新創?《遠見雜誌》深入杭州現場直擊這群「神犬」,能跑能跳還可靜音行走,搭載各種感測器甚至能偵測環境中的有毒氣體,產品已成功打進新加坡。除了技術上有所突破,更將機器狗從「展示」提升到「實用」的層次,國際競爭力大增。了解雲深處科技,或可一窺中國AI新創產業如何崛起。
上海,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人群熙熙攘攘,一場來自未來的表演正在上演。雲深處科技的機器狗接連兩次、靈活又迅速地跨越了70公分高的障礙,宛如跳躍的精靈。甚至還能透過AR眼鏡而非遙控器,用手勢來控制動作,超乎想像。
實際踏入雲深處科技的總部,其實並不在山頂的雲深處,而是位於中國杭州的「夢想小鎮」。
走進一樓演示區周圍,從早到晚預約參訪的人潮就沒停過,當上一波觀賞者帶著「這也太酷了吧!」「哇!好厲害!」的讚嘆聲滿足離開,下一波伸長脖子、充滿期待的新面孔立刻補上空缺,現場熱度從未降溫。
型號「絕影X30」和「絕影Lite3」的機器狗,展示著各種特殊技能:先是從正常的行走模式,突然切換到奔跑模式,速度每秒可達3米,飛快的速度感讓現場充滿了驚呼。
接著,機器狗做出爬樓梯、打招呼、向前跳、扭身跳等各種動作,還會越過障礙、倒立和打躬作揖等「特技」。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機器狗的「靜音模式」。
「通過匍匐的姿態調整,大大降低狗行走時候的聲音,所以我們叫它躡手躡腳。」雲深處科技亞洲區海外銷售總監羅鵑花說,將速度與靜謐結合的技術,讓機器狗能夠更自然地融入對聲音敏感的環境,擴大了可以應用的場域。
一狗多用,變新加坡能源集團「新員工」
雲深處科技的技術實力,更登上了國際學術界的最高殿堂,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家當選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 Robotics》封面論文的四足機器人公司,該刊物通常只發表全球最前沿的機器人研究成果。
登上封面的「絕影」身材嬌小,長約1 公尺,高 50 公分,重56 公斤,卻是個「大負翁」,能承載超過自身重量的物體,最大載重量可達到85公斤。在業界,機器狗的載重能力,是衡量應用價值的關鍵指標之一。這代表它不再只是單純的觀察或巡檢工具,兼能承擔搬運之類的體力活。
「它可以說是智慧化的移動平台,」羅鵑花說,透過豐富的硬體介面,可以搭載相機、擴音器、滅火器等,讓機器狗完成多樣化的任務。
一狗多用,或許是新加坡能源集團看中它的原因。
2024年,新加坡能源集團組織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招標活動,為電力隧道巡檢尋找最合適的「機器人員工」,在地下管廊深處工作,以降低人類員工面臨的安全風險。
全世界智慧型機器人的佼佼者紛紛投標,包括來自美國的波士頓動力,競爭異常激烈。然而,最終得標的卻是這隻後來命名為「SPock」的絕影X30,可見對其技術的高度肯定。據估算,隨著「SPock」更廣泛部署,每年將節省480小時的人工隧道檢查時間。
學者型 CEO,堅持「難而正確」之事
陸製機器狗被國際市場埋單,背後是浙江大學多年培養人才,以及一位控制工程學院副教授的創業堅持。
雲深處科技創辦人兼CEO朱秋國,不僅是浙江大學的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也是機器狗領域的權威學者。2017年成立公司,帶著當時的實驗室裡面的幾個成員,埋頭苦幹。被列入「杭州六小龍」一夕爆紅之前,大眾關注度絕少。
「雲深處」這三個字,不僅是公司名稱,更承載了朱秋國的獨特情懷。
唐代詩人杜牧有首《山行》的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朱秋國為公司取名「雲深處」,是認為開發新技術必須要沉得下心,也希望機器狗能像詩中那隱藏在雲霧繚繞山林中的人家,最終走入千家萬戶。而機器狗的名字,也特別喚作《三國演義》中曹操座騎之名。
年份 | 事件 |
---|---|
2017 | 雲深處科技成立 |
2018 | 推出中國首款自主導航與智慧交互的四足機器人 |
2020 | 機器狗首次進入變電站巡檢 |
2021 | 全球首次機器狗可側空翻 |
2022 | 全球首次機器狗參加抗震救災演習 |
2023 | 業界首次將機器狗使用溫度拓展為 –20 ℃ 至 55 ℃ |
2024 | 在世界機器人大會展示人形機器人 |
資料來源:雲深處科技|整理:邱莉燕 |
創業之後,朱秋國並未辭去教職,而是每天穿梭於浙大玉泉校區與公司辦公室之間。或許是學者型的管理風格,公司裝潢十分樸實,「連帶內部的溝通,什麼都是很直接、很簡單的,」羅鵑花笑說,層層彙報在這家公司並不常見,也沒有複雜的組織架構。
公司同事慣以「朱老師」相稱的朱秋國,時常勉勵同事要做「困難而正確」的事,這位實事求是的學者認為,如果一直堅持做困難而正確的事情,像是研發機器狗技術,效果就肯定會出來。相較於時下「賺快錢」的風氣,朱秋國更欣賞長期主義。
「產品,其實需要反反覆覆打磨,」羅鵑花指出,公司成立至今8年,這麼長的時間裡,就是要耐得住投入或研發受挫,默默無聞耕耘:「如果沒有長期主義和堅定的信念,很難撐到現在。」
學霸級團隊,研發機器狗抗「極寒酷暑」
強大的研發基因與學術背景,令雲深處科技成立第二年,便推出中國大陸首款自主導航與智慧交互的四足機器人。
如今公司的研發團隊,也堪稱「學霸級」,匯集了來自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大學等碩博士。一一將最先進的「足式」控制算法、環境感知、人工智慧等核心技術,轉化為實際的產品,始終懷抱著讓機器狗像炊煙般,走入人們日常生活的願景。
2022年,一場抗震救災的實戰演習中,雲深處科技的機器狗驚艷亮相。這不僅是一次普通的產品展示,更是全球首次有機器狗參與這類實戰演習的案例。
羅鵑花介紹,雲深處的機器狗具備超強的環境適應能力,能在零下20度到零上55度的極端溫差之下作業,得以深入人類難以到達的危險區域,例如被地震摧毀的廢墟,或是充滿有毒氣體的空間,執行偵查、搜救、運輸等關鍵任務,也為未來的災害緊急救援,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600+行業採用,台灣市場部署中
羅鵑花還強調了機器狗能在「沒有光源之處」自動工作的特別設計:「這是自主巡檢或者人工智慧的真正的意義所在,尤其是夜間的巡檢和巡邏,哪怕你有保安,以前要保安晚上去做,其實很辛苦。」
截至目前為止,絕影系列機器人已用於600多個行業,應用場景非常廣泛,每年交付上千台以上,營收數億人民幣。
它能在變電站、發電廠等高危環境中執行任務,中國大陸已有34個省市採用,市占率超過80%。亞運村的地下管廊、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的機場跑道等,也見到了機器狗巡檢的身影。此外,還有啤酒廠、鋼鐵廠、煤廠「聘僱」機器狗進行巡邏工作。
這些實際案例證明,機器狗技術融入社會各個角落的巨大潛力。
「神犬」們不只在中國大陸紅,更計畫到韓國當「巡檢隊長」。台灣市場呢?「我們正在部署中,」羅鵑花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