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企業領導者都用「平均」和「總和」來管理組織:營收是總和,利潤率是平均,淨推薦值也是平均。平均值適合用於監管,但卻不適合用於診斷。平均值可以告訴我們:出問題了,卻沒辦法告訴我們是哪裡出問題,或是該如何解決。如果要找到關鍵支點,就不能只看平均值。我們該拆解彙整的數據,釐清構成組織的個人、產品和客戶。(本文節錄自《高效槓桿力》一書,作者:丹.希思,樂金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在這一章,我們追尋的目標很精確:在你的目標範圍內,你何時的表現最佳?我們把這不尋常的正面數據稱為你的「亮點」,這是我和哥哥奇普.希思在《你可以改變別人》這本書裡所用的術語。
「亮點」是很好的關鍵支點,因為你知道亮點是可能達成的。假如你曾經這麼做過,就很可能可以再做一次。然而,亮點往往被掩埋於平均值之中,所以沒有那麼明顯,有賴我們認真發掘。
這是肯恩.戴維斯(Ken Davis)在2009年受雇處理危機時,所面對的任務:經濟大衰退,導致顧客留存率驟降。
戴維斯受雇於公共研究和顧問公司高德納(Gartner),公司的核心業務包含向企業客戶銷售市場研究訂閱服務。在金融危機後,客戶開始刪減預算,而昂貴的研究訂閱服務看起來是很好的下手對象。
對於訂閱服務的提供者來說,客戶留存率是判定經營狀況最重要的指標。「你的客戶願意繼續購買你所販售的產品嗎?」而有愈來愈多高德納公司客戶的答案都是「不」。
到了2009年中期,客戶錢包留存率(wallet reten tion rate)降到84%,代表高德納在2008年售出的每100美元訂閱,到2009年平均只剩下84美元。情況很糟。
高德納公司負責客戶留存業務的員工被稱為「客戶夥伴」,而戴維斯接手的第一步,就是去看看他們的工作執行方式。隨著進一步了解客戶夥伴和他們的工作情形後,他驚訝地發覺他們的目標和作為之間,存在鴻溝。
(延伸閱讀│職場真正高產能的人往往不是最忙碌的!比起忙,「這件事」更有價值)
公司最大的目標就是把客戶留存率最大化,但這些人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處理額外的業務,例如整理銷售訂單、與銷售人員合作新的推銷方案等。
戴維斯說:「我一開始的工作,主要是『清理檯面』,排除所有讓人分心的事務。我們必須專注在最重要的經濟驅動因素上,基本上其他東西都該放掉。」
他的下一階段,是挖掘續訂客戶和流失客戶的資訊。他很快便看出一件事:固定使用訂閱內容的客戶,續訂的機率比較高。
或許各位會覺得這很明顯,但下一個發現就沒那麼明顯,而且來自對平均值的拆解。
我們從下圖開始。縱軸代表的是得到不同客戶留存率的客戶夥伴人數。
大部分的客戶夥伴(也就是客戶留存率不到百分之百的每個人)和前一年相比,表現都是下滑。雖然表格呈現了(很多的)壞消息,但戴維斯注意到的是圖表的最左邊。
這非常不容易:有17位客戶夥伴的留存率達到百分之百,甚至還超過(如果超過百分之百,代表他們所管理的訂戶和去年相比,今年消費的金額更高—這是經營狀況良好的徵象)。
面對經濟不景氣,這是非常出色的表現。然而和其他同事相比,這些優秀的客戶夥伴的作為有何不同?
肯恩.戴維斯開始研究團隊的亮點。他相信在成績的差異背後,一定有著行為上的差異。戴維斯和同事開始向客戶夥伴提出關於日常業務的基本問題:如何訂定日程表?如何進行每星期的規畫?如何整理筆記?如何準備商務電話會議等。
藉由這些對話,戴維斯和團隊整理出習慣流程的清單。接著,他調查每一位客戶夥伴的獨立行為—「這是你的同事習慣做的程序,有哪些是你也會用的嗎?」
得到調查結果後,戴維斯準備好回答重要的問題了:表現傑出者和表現不佳者的差別是什麼?讓我們用是否有「追蹤程序」來當例子,也就是針對客戶的需求回電,提供更多資源或資訊。
以下是關於這項程序,表現傑出和表現不佳者的使用比例差異。
這些數字告訴我們什麼?簡而言之:這不是關鍵。使用追蹤程序與否,並不是左右頂尖或落後表現的關鍵,因為兩者的使用比例大致相同。
相較之下,看看這個發現。
這就是很大的差別了。幾乎所有表現傑出者都會「清楚訂定每天行程」,但表現不佳者僅有三分之一這麼做。而這神祕的「清楚訂定每天行程」,指的到底是什麼?基本上就是謹慎的時間規畫。
某位表現傑出者給了一個例子:「我每週會接觸30到40個客戶。我會把星期一設定為聯絡日,並且按照重新訂閱的日期來安排打電話的順序。」
在尋找亮點的過程中,戴維斯有了第二個重大發現:客戶夥伴在邀請客戶利用訂閱服務的成功率上,呈現出顯著差異,而這也是決定是否續訂的單一主要因子。
因此,像是「訂定每日行程」之類的行為能:(一)讓客戶夥伴打更多電話,而這些電話(二)鼓勵客戶更積極使用訂閱服務,因此(三)提高客戶續訂的機率。這就是成功的邏輯。
整體來說,大約有9個具體行為,區分了頂尖和殿後的表現。藉由對亮點的研究,戴維斯找到了表現差異最可信的解釋。
於是,他的下一步是讓整個團隊更用力推動關鍵支點。亮點夥伴用自己的工作模式訓練整個團隊。「我是這麼規畫日程表,然後這麼標記客戶的優先順序。」
因此,表現中上、中等、中下和不合格的客戶夥伴,都開始有了進步。進步的原因不是祕密,而是可以清楚辨識的特定行為,而客戶夥伴則能透過練習,愈來愈掌握訣竅。
戴維斯的成果很驚人。改革計畫開始一年後,高德納公司出現了史上最佳的客戶留存率。
接著,客戶留存率在隔年又更加提升,第三和第四年也是。連續十年間,客戶留存率都不斷創下新高。
每一年,他們都做了同樣的事:研究前一年的亮點,找出關鍵支點,然後把最佳程序傳授給整個團隊。戴維斯的目標是讓整個團隊的表現,都達到前一年亮點者的程度。
粗略估算下來,高德納靠著對於破解平庸的不斷努力,為他們提升了至少1億美元營收。光是研究團隊成員的亮點,就能得到如此成績,很驚人吧?
(延伸閱讀│職場最優秀人才根本不存在?據統計:團隊有「這2項」特質表現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