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工作效率高的人不一定動作快:你需要的不是「更努力一點」

捨棄無效的事項和做法以達到目的。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04-26

瀏覽數 11,450+

《用最小力氣,做出最大成果》/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用最小力氣,做出最大成果》/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回頭看才發現自己做了很多不需要做的事情。即使善用省時技巧,工作依舊沒有重要進展?無論運用了多少省時技巧,如果你正在做的是不需要做的工作,就沒有任何意義。提高無用工作的執行效率,是最浪費時間的事情。很快完成工作的人並非一定是作業速度快,而是知道不用做什麼,而且絕對不做。(本文節錄自《用最小力氣,做出最大成果》一書,作者:羽田康祐 k_bird,星出版,以下為摘文。)

為了提升工作效率,很多人會善用省時技巧,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利用使用者造詞功能加快打字速度」、「記住Excel函數加快計算速度」等。

不過,無論運用了多少省時技巧,如果你正在做的是不需要做的工作,就沒有任何意義。提高無用工作的執行效率,是最浪費時間的事情。

很快完成工作的人並非一定是作業速度快,而是知道不用做什麼,而且絕對不做。那麼,要如何知道哪些事情不用做?取捨重點如下。

重點1:思考「接下來要做的事,是否有助於達成目標?」

重點2:思考「是否有別的方法,讓接下來要做的事更輕鬆?」

你需要的不是「更努力一點」,而是減少無謂工作,切換至高效工作思維。(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你需要的不是「更努力一點」,而是減少無謂工作,切換至高效工作思維。(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重點1:思考「接下來要做的事,是否有助於達成目標?」

當一個人過度專注手邊的工作,很容易錯將方法當成目的,迷失了原本的目標。

以下是最具代表性的「方法目的化」的範例:

1.蒐集資料後,發現其他更吸引自己、卻與原本目的無關的事情,忍不住愈陷愈深。

2.製作公司內部會議用的資料,卻太專注於外觀設計和動畫效果,結果必須加班才能完成

在1的範例中,當事者忘了原本蒐集資料的目的,將「滿足自己的知識好奇心」當成目標。在2的範例中,「製作對會議有用的資料」是原本的目的,但當事者忽略了這一點,反而將「製作設計精美的資料」當成目標。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若以原本的「目的」來看,時間的運用方式完全錯誤。「目的」代表的是下一個階段,「方法」代表的是眼前。由於這個緣故,人總是容易注意「方法」。

正因如此,我們要隨時提醒自己「想要達到的成果(目的)」,而非「要做的事情(方法)」,提醒自己思考「現在運用的方法,是否有助於完成原本的目的?」。

重點2:思考「是否有別的方法,讓接下來要做的事更輕鬆?」

當一個人陷入「方法目的化」的狀態,很容易想不出其他方法,原本應該有更輕鬆的方法可以運用,卻受限於「方法目的化」,看不見其他更好的可能性。

接下來舉例說明,假設你正在思考如何印製公司內部會議需要使用的資料。有很多方法可以提升印製資料的效率,包括事先補充紙匣內的影印紙、同時使用多部影印機、使用裝訂功能等。

但如果印製會議資料的目的,是與參加公司內部會議的成員共享資料,有時利用投影機投影就已經足夠了。在此情況下,就不需要印製資料了(hack 08圖表)。

清楚掌握工作目的,就知道有多少方法可以使用,接著發揮創意使工作更輕鬆,還能排除多餘的作業程序。

掌握工作的目的(《用最小力氣,做出最大成果》/星出版)

掌握工作的目的(《用最小力氣,做出最大成果》/星出版)

3大總結提升工作效率

◎與其一直力求提升工作速度,不如找出不需要做的事。

◎常常思考「這麼做,是否有助於達成工作目的?」,避免錯將方法當成目的。

◎經常思考是否有其他更輕鬆的方法可以運用。

《用最小力氣,做出最大成果:減量增質,啟動高效工作思維》,作者:羽田康祐 k_bird,星出版

《用最小力氣,做出最大成果:減量增質,啟動高效工作思維》,作者:羽田康祐 k_bird,星出版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