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剛踏入社會的我給自己立下了一個目標——要在40歲前退休。那時聽到許多網紅或理財達人建議,想提早達成財富自由,只要規劃好幾種「被動收入」來源,往後就可以躺著數錢,不需要賣力工作。結果我努力實踐了幾年,認為提早退休有可能,但所謂的「被動收入」根本不是外界說的那樣!就來談談我的經驗,破除迷思。
在年輕時,提早退休這個想法聽起來大膽又理想,但那時的我,真心相信只要足夠努力,就能提前脫離「為錢工作」的命運。
於是,在20幾歲的那幾年裡,我幾乎用盡全力往前衝。白天上班拚命上班,甚至過年都要加班。下班後的我,會立刻打開電腦經營自媒體,撰寫職場文章、學習投資、研究內容變現。我對自己說:「只要找到能幫我賺錢的系統,我就能每天睡覺也賺錢。」那時的我深信,「被動收入」是通往自由的唯一鑰匙。只是,人生的路從來不會照著理想的劇本演。幾年後,我才明白——所謂的被動收入,其實一點也不被動。
努力經營自媒體,以為可穩收「被動收入」
首先,許多網紅都提過,做自媒體努力分享,有可能因此找到新的收入,還有人指出可以出書穩穩收版稅,或者開線上課程持續有錢進來。也因此,年輕時的我,就以人資專業為主題經營自媒體,分享履歷撰寫、職涯規劃等內容。憑著長期經營,我累積了一群穩定的讀者,也因此接到不少企業、大學與公部門的演講邀約。那時,我以為自己終於找到了「不用朝九晚五也能賺錢」的方式。但很快我就發現,事情並非如此浪漫。
大學演講的酬勞大約是1小時2000元,乍看之下比上班時薪好,可是扣除交通時間、前置準備、投影片製作與溝通成本後,實際換算下來,這根本是另一種「自由打工」。我依舊必須主動投入時間、維持曝光、更新社群內容,才能持續有案子進來。
之後,我又踏入了出版領域。27歲那年,我與一家大型出版社合作,出版了第一本書。那段時間是我人生的高光時刻——每次走進書店看到架上的作品,心裡都湧起一種「努力有被看見」的成就感。電子書銷售也不錯,版稅比例甚至比市場平均更高。
然而,幾年後我才真正體悟:出書只是另一種延遲付款的勞動。因為要讓書持續銷售,還是得賣力宣傳。
即使在書出版6年後,我仍會收到一些版稅通知,但金額頂多只夠買幾杯咖啡,得到一些小確幸而已。那一刻我才意識到,自己其實一直在用「努力工作」換取「另一種工作」。我以為自己在追求被動收入,事實上卻只是換了舞台,繼續主動地勞動。

那些「被動收入神話」是真的嗎?
這些年,社群上充斥著各種「被動收入神話」——有人靠投資股息退休、有人靠房租過活、有人靠版稅與網路課程月入數十萬。不少年輕Z世代也像當年的我一樣朝這些方向嘗試,值得嗎?我想說的是,這些故事當然有其真實性,但被忽略的,是那些故事背後漫長且孤獨的準備期。
寫書賺版稅的人,得先熬過無數次通宵與修稿;靠股息生活的投資者,必須學會閱讀財報、承受市場波動;靠租金生活的房東,也要處理維修、應付租客。
被動收入並不是「什麼都不做也能賺錢」,而是「在前期付出巨大的主動努力後,建立出能自動運作的系統」。我後來給它下一個更貼切的定義:被動收入的本質,是「主動努力所打造出的長期自動化回報系統」。
這樣的覺醒讓我從「焦慮追求」轉為「有意經營」。我開始思考:與其拚命追逐新的被動收入來源,不如思考什麼能力是能被長期複製的?什麼價值能在我不出現時,仍為我創造收益?答案不在錢,而在能力。因此我考取了管理證照。為了希望自己有更好的前途,收入更好的企業案子。
有了財富自由,還是得繼續努力
另外,許多人追求被動收入,是為了財富自由,但是「財富自由」這個詞,太常被誤解。許多人以為財富自由就是「有錢不用工作」,但我後來發現,真正的自由不是離開工作,而是能選擇是否要工作。當你的被動收入大於生活支出時,你就不必再被迫為錢工作。你可以選擇是否接案、是否繼續創作、是否轉換職涯方向。那種能「自由選擇」的權力,才是財富自由的核心價值。
很有趣的是,我反而常發現身邊真正財富自由的人,多半比一般人更有紀律。他們懂得控制開銷、管理情緒、維持健康,因為他們明白,自由不是不用管,而是能自我管理。
通往財富自由的兩條路,其實並行:一是提升被動收入的來源與效率;二是降低不必要的支出與負債。很多人只關注前者,卻忽略後者。但真正能讓人穩定的,是「開支控制力」。有些人年收入上百萬仍覺得貧窮,因為開銷無止境;也有人收入平凡卻過得自在,因為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我曾在一本理財書裡看到一句話印象深刻:「財富自由不是有錢,而是知道什麼時候夠了。」這句話後來成為我人生的準則。
如今,我已不再那麼熱衷於大學演講邀約,也不再執著於書的銷售數據。取而代之的,是對生活品質的關注。我依然持續學習投資、經營內容,但心態轉變了——我不再追求短期的收入多寡,更關注長期的穩定。
有時我仍會接低於行情的大學演講,因為我享受與年輕人交流的過程;我還是會寫網路文章,單純是為了整理自己的思緒,但更多的時候,我是享受與編輯合作的過程,能從她身上看見自己人生厚度的不足,能有一個討論的人。

不再被成功公式綁架
這種轉變帶來一種新的自由:不再被金錢綁架,也不再被「成功公式」綁架。我開始明白,財富自由最終通向的,不是「退休」,而是選擇的權力與「心的平靜」。
現在的我,仍在努力工作,但不再焦慮。我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也明白錢只是達成目標的手段,而非終點。所謂自由,不是你能逃離工作,而是能選擇為了什麼而努力。回望過去那個滿懷熱血、想在40歲前退休的自己,我感謝那份天真。若不是那樣拚命,我也不會提早面對「錢與自由」之間的真實關係。
現在,我深深感覺,當你能主動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而那種「有選擇權」的自由,才是人生最珍貴的資產。希望及早有一天能夠達成,當然積極努力絕對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