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在科學教育與半導體課程推動上再創佳績,展現城市教育深耕實力與未來發展潛力。2025年第65屆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全國科展),高雄市36件參展作品中,共有28件獲獎、囊括36個獎項,並奪下縣市團體獎第一名。高雄市政府教育局也與業界合作,於多所市立高中開設半導體課程,並辦理半導體企業參訪營隊,持續為高雄學子開拓產業視野及厚實科研實力。
從國小、國中到高中,高雄三級學校在2025全國科展呈現亮眼表現
高級中等學校組方面,高雄中學「擺撞協奏曲:相位完美節奏—Lato Lato運動機制之研究」探討東南亞傳統玩具碰撞物理原理,學生利用振盪器模擬手部動作,並以Tracker與Python分析運動,成功推導運動方程式,並提出應用於高精密隔震裝置的可能性;「探討校園樹木固碳力-量化統計樹木固碳量與碳吸存效率之研究」則關注環境永續,以光合作用與生長量法測量樹木吸碳效率,榮獲該組環境學科第一名及(鄉土)教材獎。

國中組方面,陽明國中以「尿之有道-小便斗噴濺物理學」奪下物理科第一名,並同時榮獲台灣康寧創新優等獎與聯發科技創造無限可能獎特優獎,三位學生以流體力學原理解決公共廁所小便斗噴濺問題,實地進入男廁及透過實驗室模擬進行觀察,並藉由「蒙地卡羅扇形法」提出最佳抑制策略,展現科學研究的嚴謹與創意。國小組勝利國小以「尋找迷失的立體羊—解構六角星拼圖之研究」奪下數學科第一名,巧妙將六角星拼圖摺成正四面體,展現數學邏輯與摺紙結構的創意結合。
高雄市教育局吳立森局長指出,高雄市長期以探究為核心,強化學生觀察力、思辨力與實作力,並透過課堂延伸至專題研究,培養學生面對真實問題的解決能力與創新思維。教育局也規劃多元科學教育活動,包括國中數學競賽、自然學科競賽及科學園遊會,並辦理科展教師研習與專業社群,建立完善規劃,落實「做中學、學中做」理念,目標要讓學生在科學學習中,培養問題解決與批判思考能力。

半導體課程向下扎根,產官學合作培植高雄未來人才
高雄市也持續深耕新興科技教育,2025高雄教育節即以「我可以」為主題,在三級學校科技扎根暨技術型高中教學成果展中,特別規劃「半導體專區」,邀請左營高中、三民高中及楠梓高中展出學生學習成果,透過海報、實物展示與互動體驗,向民眾介紹半導體產業的原理與製程,展現技職教育的多元能量。
高雄市教育局也與日月光半導體公司,合作辦理高中生參訪營隊,讓學生親身走入半導體廠區,了解先進製程與實際職場環境;同時也辦理教師專業工作坊,強化教學知能,並建構跨校交流平台,促進課程發展與教學深度的提升。

鄰近楠梓科技產業園區和台積電高雄廠的左楠地區,多所高中與南部大專院校也合作開設半導體先修課程,如左營高中「生醫感測應用與實作」導入雙語教學、AI與半導體實驗;三民高中則開設「半導體概論」至「AI概論與實務」課程,涵蓋半導體知識、產業鏈及晶片應用,並進行虛實整合的跨校學習。
截至113學年度,左楠地區已累計開設97門課程,涵蓋817位學生,累計2,657人次選課。教育局也支持未獲補助的學校自辦半導體課程,如小港高中、文山高中、高雄女中等10校開設相關課程,共469人次參與,並安排參訪國立高雄大學半導體實驗室與業界專家講座,擴展學生視野。
高雄市亦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合作「在地培力半導體課程實踐計畫」,透過師資研習與學生營隊,培養教師跨領域教學能力及學生創意思維。高中師生在營隊中實作電路設計、理解晶片結構,透過實作將抽象知識轉化為可操作的技能與生活應用。參與計畫的校長與教師皆表示,課程不僅提升學生對半導體產業的興趣,也讓學生開始思考未來就讀科系與職涯方向,成功將科技教育與職業試探結合。
高雄市科學教育與新興科技課程的成果,是師生努力的最佳見證。科展的榮耀與半導體教育的推廣,讓學生在探究、實作與跨領域學習中建立扎實素養,也為高雄未來產業人才培育奠定基礎。未來,高雄市政府將持續深化科學教育與產業接軌課程,讓更多學生在創意與實驗中發光發熱,培養具國際競爭力的科技人才,為高雄及臺灣的科技發展注入持續能量。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