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AI職場全面來臨!產官學共育新世代,解決科技人才荒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5-07-16

瀏覽數 500+

【解決科技人才荒,如何向下扎根?】首場論壇,邀請產官學界領袖共同探討AI時代人才議題。(圖/ 1111人力銀行提供)
【解決科技人才荒,如何向下扎根?】首場論壇,邀請產官學界領袖共同探討AI時代人才議題。(圖/ 1111人力銀行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全球AI晶片需求暴增,頂尖人才卻持續嚴重短缺,科技巨頭全球搶人才,薪資水準屢創新高,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曾仲薇指出,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宣布來台設立總部,將在台擴大徵才,勢必引發科技人才大遷徙,加劇各產業人才荒。 

求職旺季到來,1111人力銀行總經理張篆楷表示,1111人力銀行資料庫顯示今年6月份AI相關工作職缺數計1.8萬筆,較去年同期成長15%,這說明不僅科技業或金融業,包括服務業、製造業、物流業等皆已著手導入AI,以開創最大產值。

1111人力銀行洞見未來趨勢,與《科技島》及財團法人AI人工智慧學院合作,三強聯手舉辦「AI幫助各行業」系列論壇,喚起各行各業對AI運用之認知與關注、重視科技人才向下扎根,凝聚產官學界共識與能量,打造台灣成為AI人才培訓重鎮。

【解決科技人才荒,如何向下扎根?】首場論壇邀請產官學界領袖,由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科技金融研究所教授暨AI人工智慧金融研究中心執行長孫大千擔任論壇引言主持,講者包括數發部數位產業署黃雅萍副署長、科技立委葛如鈞博士、淡江大學AI創智學院李宗翰院長、若美科技李厚毓執行長,及台北市立百齡高級中學張盈霏校長。本次論壇透過線上直播,開放提問環節反應熱烈,顯見AI時代職涯發展與人才培育是全民關注議題。

(圖/ 1111人力銀行提供)

(圖/ 1111人力銀行提供)

因應科技人才荒,教育扎根與AI轉型雙管齊下 

據傳臉書母公司Meta為其超級智能實驗室,向競爭對手OpenAI以一人一億美元簽約金挖角,科技人才搶手可見一斑,孫大千教授表示,繼輝達後一定會有其他大廠前來全球晶圓重鎮的台灣搶人才,但台灣若想自AI硬體大國進化為具核心競爭優勢的AI軟體大國,仍須由教育扎根。

產業人才培育基地的高教首當其衝面臨挑戰,在2022年生成式AI問世前,淡江大學於2020年即成立納入AI倫理與SDGs的AI創智學院,推動課程改革與AI證照,目前提供三百門AI線上課程,及全球通行國際證照原地考照;這不只是因應人才戰,AI創智學院李宗翰院長更希望學生在這波浪潮下站穩腳步。

專注於材料科學的若美科技導入AI工具,將論文Mapping由耗時一年的人工作業縮至短短三週。李厚毓執行長表示,中小企業更需講求速度以掌握先機,並快速累積經驗值,產業不只需要AI軟硬體創造者,更須學習不同AI工具進行AI轉型。

(圖/ 1111人力銀行提供)

(圖/ 1111人力銀行提供)

AI人才認定指引上路!破解企業找人痛點 

有觀眾針對學用不均導致人才荒與青年低薪等現象提問,定義AI人才與其相應的職能,是有效縮短業界找人成本與認知差異的最佳解方。數發部數位產業署黃雅萍副署長表示,以「AI產業化,產業AI化」為主要推動路徑,目前AI人才概分三大類:頂尖核心研發的AI研究人才、使用現成模型訓練AI模型的AI開發人才、運用AI工具提升產業生產力的AI應用人才,七月底將公布的AI人才認定指引可望為業界開職缺、人才自主學習、系所課程設計等提供明確指標。

數發部亦針對AI/數位轉型人才培育規畫完善路線圖,鼓勵產學合作,透過實習了解產業實況;或「以戰代訓」—由業界出題,師生AI解題,針對畢業三年內待業青年的「數位青年T大使推動計畫」,更為非本科系生打造跨域數位轉型舞台。

區塊鏈與AI學有專精的葛如鈞立委引述國科會資料,國內AI相關人才僅四至五千人,但業界實際上需求十倍人才,過去五年以就業金卡引入人才也僅約四百名,現今AI轉型關鍵時期急須培育或引進更多高階AI人才。他呼籲優先設立AI上位法規,提供法源依據,界定代工、應用或研發定位。高教及國科會陸續推動跨校AI課程,為補人才缺口及鼓勵擁抱AI帶來好的開始,亦值得讚許,至於外部人才引進,葛如鈞認為這是大家一起蒸蒸日上的綜效效應,不必害怕。

許多人擔心未來AI將取代人類,事實上是會應用AI的人將取代不會應用的人。出生於網路與智慧手機普遍應用的新世代,不但嫻熟於手機與平板應用,更能自然擁抱AI,提早讓科技教育向下扎根並不為過。台北市立百齡高級中學為北市教育局推動「AI專班」的學校之一,張盈霏校長表示,百齡高中自學生高一起即鼓勵自主學習探究AI,在選修課及社團時間中引導學生以AI實際解決問題,AI專班則涵蓋理論、程式設計及專題實作課程。

AI應用亦觸及繪畫與藝術創作,學生以AI自創畢業歌,下指令生成預期圖像,張盈霏校長說,目前AI應用偏重生成式AI,因此如何下指令更為關鍵,讓學生學習與AI對話,利用AI收集文本並優化取得媒材,方能深化AI教育向下扎根效益。

打造全民AI即戰力,從素養到實戰全面扎根 

多位觀眾提問除了編寫程式外,非相關科系背景者如何入門AI應用,及何處有AI實作課程資源。若美科技李厚毓執行長勉勵觀眾不妨將AI想成開外掛,努力應用,朝影像或熱分析等專業應用發展,以AI工具將資料轉換為資訊,展現自我價值。淡江大學AI創智學院院長李宗翰建議,不妨透過線上學習與國際證照原地考照,擴展求職領域與優勢。

回應非本科系對AI職場力的焦慮,數發部數位產業署推動T大使計畫,三個月培訓包括通識與職場倫理,進入企業實戰,由業界與企業業師共同輔導,五至十人進行同儕共學,推行五屆以來,85%參與者非本科系畢業,留任率超過50%,為AI跨領域人才奠定基礎。黃雅萍副署長表示,由於AI及數位工具迭代快速,人才認定指引採行能力導向,而非工具導向,未來更計畫以滾動式修正以便貼近產業需求,民間培育單位亦可望透過人才認定指引,清楚定義設計課程。

葛如鈞委員呼籲不應只培育人才,更要多元化、深化發展,例如台灣具數位世界金融中心潛力,但需要充沛的數位金融人才,而在業界熾手可熱的人形機器人發展上,台灣同樣有潛力體質,精密機械、心理學…各種人才不可或缺!政府在盤點產業時須洞悉趨勢未來,精確掌握時間點。他觀察目前僅有中小學AI教學指引,完整學習或產業相關指引尚付之闕如,政府應及早提出相應配套。

面對學用落差,李宗翰院長坦言企業要求即戰力,學校培養的是基礎力,需要橋接的過程,淡江因此成立AI人才培育中心培養所需人才,同時亦與高中及企業共享AI課程,擴散效益。他強調AI不能取代人類思考,而是放大思維的工具,政府不妨對AI相關限制採負面表列管理,有助於AI扎根發展速度。

李厚毓執行長進一步說明即戰力除了AI基本素養外,適應力與鑑別力同樣重要,前者可提高實習比例,跟著企業實地接觸、從做中學,後者是能分辨資訊與垃圾差異,並具備推論及闡述的邏輯。張盈霏校長回應產業建言,資訊倫理應納入AI素養,教導學生正確使用AI,分辨可靠AI學習及必須自己學習,成為能分辨真偽的真正學習者。

今日AI發展如高速前行的列車無法逆轉,其應用已深入生活各場景,已與科系無關,提早學習讓AI成為助手,同時推動AI轉型,是值得更多關注與行動的全民運動。

你可能也喜歡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