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以「價值開銷法」衡量每筆花費,從此不再亂付「不值得」的錢

手中的「一塊錢」真正價值是什麼?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12-09

瀏覽數 5,150+

《我的有錢富朋友教我的事》/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我的有錢富朋友教我的事》/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價值開銷法既簡單又有威力,有可能為你省下很多錢。當我們漸漸忘了銀行戶頭的存款背後是多少工作(以及多少血汗與眼淚),人很容易開始不知節制地花錢,而且依舊不滿意金錢所換來的物品。價值開銷法將問題從「這東西我買不買得起」改為「這東西有值得我工作這麼久嗎?」(本文節錄自《我的有錢富朋友教我的事》一書,作者:屠惟安,悅知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還記得我人生第一個Prada 包包嗎?

就在我買下它不久,我的導師就注意到了,並開口問我。我當然很興奮、滔滔不絕地說,對呀,是新的喔,我才剛買不久,我真的超級超級愛這個包包的。

她淡淡一笑,說「沒有什麼比得上人生第一個名牌包」。

我也學她淡淡一笑,然後忍不住笑得花枝亂顫地說「喔,對呀,哈哈哈,真的耶」。

在那之後,我陸陸續續又買了好多包包。你知道嗎?她說得一點都沒錯。沒有什麼比那第一個包包感覺更美好。

事實上,當我手上的奢侈品愈來愈多,我開始出現所謂購物懊悔症候群:我真的有需要嗎?我到底什麼時候才用得上這東西?(延伸閱讀│奢侈品、名牌包是資產還是耗材?買它能增值還是剩下「殘值」?)

有時候我的懊悔是錯覺,我買的東西後來證明很有用,一天到晚在穿。這種買到好的單品,變成衣櫥固定班底的感覺,我愛死了。

但也有些時候,我的懊悔不幸成真。我花了好幾千塊美金買了一個從來不曾從防塵袋中拿出來用的包包。我感覺浪費了好多好多錢。無可否認,這種錢花得完全沒價值。

我們剛談完了預算的運作邏輯,我想暫停一下,與各位一起深入讓人揮霍成性的根源:價值

大體而言,只要購買商品帶來的正面感受,高於不再擁有那筆錢的負面感受,這次的購物就有了價值。這種感覺我們也常形容它為「值得」—到手的物品值得我們放棄手上的金錢。

問題在於,很多人其實不了解手中的一塊錢其真正價值是什麼,這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努力,而是我們從來沒在腦海中描繪過那一塊錢能帶給我們什麼。

事後想起來,我從第一個Prada 包得到的價值真的很多,因為當年的我非常清楚那些錢能買到什麼。我努力工作,還為了這個包包設定專屬的存款目標。你們的有錢富朋友我可是每次拿到薪水就把幾百塊美金轉進「買包基金」中。

我大聲對自己說:「今年我做到爆肝也無所謂,因為不管怎麼樣我一定要買到那款美死的包。」我甚至算得出來為了這個包我加班了幾小時,而且滿心愉悅、覺得每一個小時的苦力都值得。

我敢打賭,我們每個人在職涯的開始都曾有過這樣的一刻。

當然不一定是包包:也許是第一次搬進自己的公寓、第一次跟父母去餐廳後伸手拿起帳單,或是買下人生中的第一臺車。這是你初次感受到你有財務自主能力,第一次清楚地知道你不再需要仰賴他人來得到你要的東西。就是這一刻,賦予你從未擁有的自由與力量,沒有什麼比這一刻還來得有價值。

同時,也印證了我導師的那句話:沒有什麼比得上人生第一個名牌包。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這是因為—在那之後一切都不同了。你會變。評估事物價值的標準也隨著你而改變。

我第一次邁向Prada 大冒險的存款之路上,是真心想要買一件奢侈品,一個價值足以代表我的收入、我的血汗的精品。

但有了幾個名牌包之後,我開始重新思考,思考每一次購買新包包,這背後要做幾個小時的工作?

我想像自己在交易桌前奔走、回覆電子郵件、進行市場調查,甚至想像自己通勤的辛勞,然後自問:如果要我忙整整兩個禮拜,就換這一個包包當報酬,我開心嗎?

最後,我的答案是不。我再也不想要買新包包了。我發現,這就是所謂的揮霍──

不是我沒有足夠的錢買名牌包,而是因為我用錢去交換來的東西,已無法帶給我想要的價值。

在我的買包旅程中,「值得我忙這麼久嗎?」的捫心自問,就是價值開銷法的精髓。

價值開銷法,就是用賺得這筆錢你所需要付出的工作量,來衡量潛在購買目標的價格,然後自問:好,那你覺得值得嗎?

價值開銷法既簡單又有威力,有可能為你省下很多錢。當我們漸漸忘了銀行戶頭的存款背後是多少工作(以及多少血汗與眼淚),人很容易開始不知節制地花錢,而且依舊不滿意金錢所換來的物品。(延伸閱讀│賺得多花得也更多?不懂什麼是「貧性循環」,小心窮一輩子)

價值開銷法將問題從「這東西我買不買得起」改為「這東西有值得我工作這麼久嗎?」

你的有錢富朋友在此公開價值開銷法的祕密公式——

商品價錢 ÷ 有效時薪。

換算出工時之後,你就能捫心自問,願不願意工作這麼多小時,來換得想要的洋裝或假期。

價值開銷法也是關鍵時刻幫我們懸崖勒馬的絕佳工具。舉例來說,看到喜歡的東西,我們經常反射性地想:嗯,我上次買的那個包包好像沒有真的很到位,但這一款也許能給我期待的信心與美麗。

有了價值開銷法之後,你就會捫心自問:等等,我到底在想什麼啊?包包其實從來都沒有為我解決問題過。這時,你就會理性地重新評估了(也就是透過價值開銷法的反覆自問,避免不知不覺上了「過慣好日子」的恐怖列車)。如此一來,你也就不太會毫不猶豫地花大錢在不是真心想要的事物上。

(延伸閱讀│每天少喝一杯咖啡就買得起房子?有錢人成功理財的「白金心態」)

《我的有錢富朋友教我的事:關於金錢、財務與自主,翻轉你一生的致富思維》,作者:屠惟安(Vivian Tu),悅知文化出版

《我的有錢富朋友教我的事:關於金錢、財務與自主,翻轉你一生的致富思維》,作者:屠惟安(Vivian Tu),悅知文化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