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腦「匱乏循環」:他讓「吃角子老虎」從乏人問津變吸金機器

花1美元贏50美分?偽裝成「贏」的輸,讓大腦愈玩愈上癮。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05-15

瀏覽數 2,300+

《大腦不滿足》/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大腦不滿足》/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拉斯維加斯的吃角子老虎機,過去乏人問津,經過改良後,變身為在美國創造年收入300億美元的超吸金機器,正是因為滿足了「機會→無法預測的獎賞→快速重複性」這種大腦天生就愛的匱乏循環。(本文節錄自《大腦不滿足》一書,作者:麥可.伊斯特,方舟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整個1970年代,賭場高層都忽略吃角子老虎機,把它們亂塞在角落。70年代拉斯維加斯的賭場管理者查爾斯‧赫西(Charles Hirsch)稱吃角子老虎機為「用來殺時間與娛樂那些賭場真正客戶──紙牌或骰子的玩家──的朋友與家人的玩具」。

當時撲克牌與骰子遊戲為賭場賺取的錢,比吃角子老虎機多了10倍。賭客偏愛那些遊戲,是因為它們很吵雜、性感又令人振奮。加上那些「桌上遊戲」能讓賭客有將近一半的時間體驗到贏錢的快感。玩家在任何特定遊戲中,都有40%到49%的贏錢機率。

另一方面,吃角子老虎機很無聊,因此很少有人去玩。那些機器是笨重、安靜的類比設備。賭客獨自安靜地坐著,拉動一個操縱桿,看著醜陋的鋼製滾輪旋轉,然後哐啷、哐啷、哐啷──滾輪會停下來,賭客可能會輸錢。

這是最大的問題。賭客每場遊戲只能下注一列符號,因此要贏的話,賭客需要將正確符號完美地在中間排成一列。這種情況很少發生:在所有吃角子老虎機當中,只有3%的機率會贏。

常識告訴我們,如果某件事一無所獲,我們很快就會停止去做。長達一個世紀的心理學研究也支持這一點。

例如,如果我們轉動車鑰匙卻沒有啟動引擎,我們可能會多轉動鑰匙幾次;但如果沒動靜,我們就不會一再轉動鑰匙,而是會放棄,然後打開引擎蓋或打電話叫拖吊車。

心理學家將這種停止做沒有回報的行為稱為「削弱」(extinction),這在我們研究過的所有動物身上都很明顯。而當說到造成削弱,那個年代的吃角子老虎機就像殺死恐龍的彗星,非常善於造成削弱,以致很多吃角子老虎機前面甚至沒有椅子,很少人玩它們的時間會久到需要坐下來。

然後出現了一個叫做斯‧雷德(Si Redd)的人, 1970年代末期,雷德注意到新的雅達利電子遊戲機系統能抓住孩子的專注力好幾個小時,這對他來說是件蠢事,因為這些孩子們打贏一場電子遊戲,並未因此得到任何實質的回報。但這讓他有了一個點子。

雷德了解心理學上的削弱,他知道連續輸太多次並不好玩。當我們贏的時候,賭博會更令人感到興奮,即使那些勝利很小。

他心想,能否把吃角子老虎機數位化?與其使用那些笨重的物理類比滾輪,只提供一列符號下注且賠率很差,雷德開始製造有螢幕的吃角子老虎機來取代。這代表當賭客玩這個遊戲,就會啟動一部電腦,而「滾輪」就會在螢幕上現身旋轉。

螢幕打開了一個充滿下注與贏錢可能性的世界。雷德請人把機器設定好程式,讓玩家每次都可以下注不只一列、行或符號。有些機器還允許賭客在單場遊戲中下注一百行符號。想像各種奇形怪狀的線條越過五乘五的符號網格,直線、向下斜線、向上斜線、V型線、M型線等等,任何一個都可能贏。

透過在每場遊戲中對於10、20、40,甚至100條不同的線下注1分錢或5分錢,賭客更有可能在一、兩條線上贏到一些東西。任何一部吃角子老虎機遊戲的勝率驟升到45%。

你可能贏到大錢,但更常見的是贏的金額比原始投注的少。例如,一名賭客可能下注1美元,「贏」了50美分。

想看最即時、詳細的完整遠見文章?現在訂閱遠見雜誌,2年送1年再送好書3選2!

拉斯維加斯的吃角子老虎機,過去乏人問津,經過改良後,變身為在美國創造年收入300億美元的超吸金機器。(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拉斯維加斯的吃角子老虎機,過去乏人問津,經過改良後,變身為在美國創造年收入300億美元的超吸金機器。(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說這是一種「贏」可能很怪,甚至根本是愚蠢的。但回溯到1950年代的科學卻證實,雷德對人類行為有基本的認識。

他了解人腦不會把那個結果視為輸了50美分,而是傾向於忽略已投入的錢,把它視為贏了50美分。賭場把這種贏得的金額比下注的少稱為「偽裝成贏的輸」。

挪威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大腦對這些「偽裝成贏的輸」的反應,是將之視為小贏而非小輸。它們讓我們玩得更久、花更多錢,因為它們保持了希望、懸念與興奮。

一旦雷德利用了這個大腦的怪癖,他便透過一個從基本心理學教科書偷來的劇本來強化它。他讓這機器幾乎能誘發癲癇。

數位機器讓雷德能加入響亮歡樂的聲音、明亮閃爍的光,以及富娛樂性的螢幕圖形。他在那些機器上安裝程式,讓真正的「贏」以及「偽裝成贏的輸」出現時,發出那些令人興奮的噪音、燈光與圖形。

心理學家將接下來發生的事稱為條件反射。正如巴夫洛夫(Pavlov)的狗聽到鈴聲就流口水一樣,人類開始把機器奇妙的反應與真正大筆的贏,以及偽裝成贏的輸,聯想在一起。

吃角子老虎機從快速、單調的燃燒變成長時間、緩慢、令人著迷、好玩到不行的悶燒,讓我們一再回頭去玩,有時甚至可以帶著比一開始更多的錢離開。

對玩家以外的人來說,不顧「偽裝成贏的輸」仍繼續玩似乎很不合理,但這是教科書上典型的人類行為。透過提高「贏錢」的出現頻率,並增加令人眼花撩亂的燈光、音效與圖形,雷德解決了機器的無聊問題。

這個只需押注一、兩元美金就能贏得改變人生的累積獎金的機會,吸引民眾去嘗試吃角子老虎機,有點像是當威力彩的累積獎金到達九位數字時,你家當地的加油站門外都有人大排長龍爭相購買樂透彩券。

雷德的機器開始走紅。人們大聲要求要玩這些機器,賭場高層將遊戲樓層的吃角子老虎機增加了五倍,他們重新設計賭場樓層,把吃角子老虎機放在前面與中央。高層甚至得訂購數千張椅子,因為吃角子老虎機的賭客會玩好幾個小時,需要坐下來。

每個人都變得富有,除了你、我,以及其他玩那些機器的人。

雷德的吃角子老虎機革命是百年難得一見的重大改變之一,就像網飛(Netflix)開始允許客戶線上收看電影,而非以DVD的形式來回寄送影片,便永久改變了我們觀看電視與影片的方式,或是當亞馬遜想到銷售書籍以外的東西,因而改變了我們購物的方式。

(延伸閱讀│你曾被推銷買下整套百科全書嗎?懂人心的業務用一招讓你說服自己掏錢)

《大腦不滿足:打破「匱乏循環」,在數位浪潮中奪回生活主導權》,作者:麥可.伊斯特(Michael Easter),方舟文化出版

《大腦不滿足:打破「匱乏循環」,在數位浪潮中奪回生活主導權》,作者:麥可.伊斯特(Michael Easter),方舟文化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