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遇過容易為小事發脾氣的人?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會挑起他的暴怒神經,導致他憤怒不已。你可以說,這個人已經鑿出一條深深的溝槽通往心智的憤怒區,他的覺知可以從任何地方快速進到這,因為已經有一條暢通無礙的路徑可以讓他輕易地抵達。(本文節錄自《恆定力》一書,作者:丹達帕尼,三采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覺知在沒有任何阻力的情況下抵達了憤怒區,能量也隨之而來,其振動頻率化為憤怒的頻率,並因此表現出憤怒。一個容易為小事發怒的人,已鋪設了一條通往心智憤怒區的高速公路。
有些人則是鋪設了深深的溝槽,通向心智的振奮區。心智充滿了我們在有意識或無意識間創造的路徑。菌絲體在森林形成了錯綜複雜的地下網路,心智也有個同樣盤根錯節的路徑,而這是我們在今生,甚至是前世合力創造的。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心智中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溝槽並非在今生所創,因為你這一世的經歷其實並不足以產生這些路徑。
無論如何,心智路徑支配著覺知每天要往返於心智的哪些區域。如果對覺知在心智中的去向缺乏有意識的掌握,就是把覺知的命運、目的地和體驗交給這些既定軌道。
現在,可以推知當覺知反覆進入心智的某個區域,會產生以下結果:
覺知很容易屈服於鋪設好的路徑,進入心智中充滿磁場的區域,讓其磁力不斷吸引覺知前往。如果你發現自己對覺知的掌控鬆動了,那表示覺知正順著某條現成的溝槽,往吸引它的地方前進。
假設某個人早上醒來後,選擇花一小時進行傳統的冥想練習來展開一天,那就是在為通往更高的心靈境界鋪展設道路。他能引導覺知從本能意識,靈活地穿越潛意識,進入超意識區域。
每日持續冥想並遵循明確的儀式,有助於在他的心智中建立一條道路,並將能量聚集於此。不久之後,他就闢出一條深深的溝槽,通往一個高磁場區。
只要打造出一條路徑明確的高磁場區,覺知在任何時候都能造訪,該區域也將持續吸引著覺知。倘若他白天體驗到一個充滿挑戰的體驗,他的覺知便容易沿著這條路抵達心智的振奮區,使他能從更高的心靈境界來看待此一體驗,進而做出更明智的決定來因應挑戰。
(延伸閱讀:美國成功人士都在用的冥想法!問自己「這五個問題」,釋放纏繞的負面情緒)
在心智中建立嶄新的道路
我認識的創業家,有幾位便開闢了通往更高心靈境界的路徑,使他們在自己或公司面臨挑戰時能有更明智的洞察力。
面對問題時,覺知會沿著他們多年來打造的道路前進,抵達更高的心靈境界後,便能對問題產生更高遠的看法,使他們能觀察到他人忽略的解方。其實我們也能在心智中開闢許多類似的區域,讓具有高磁場的區域成為覺知預設的去向。
有些人喜歡在週末時候看恐怖電影,讓覺知被帶往心智的恐懼區,沉醉於恐懼感中。當此過程重複發生,就會創造出通往心智恐懼區的溝槽,聚集大量的能量,使此區具有強烈的磁力。
於是,日常生活中的預設觀點和反應也會趨向恐懼,因為這是心智中阻力最小的路徑。如果無法有效控制覺知,它就會走上這條通往恐懼區的路。
我提出的「心智路徑」概念來自我的上師。他鋪設了通往心智各區域的路徑,特別是通往超意識,使他的僧侶們能準確地體驗心智各區域。前往這些定義明確的目的地愈多次,通往這些心智區域的道路就益發明確,使我們每次都能更輕鬆無礙地抵達該處。
人類在地球上開闢了許多道路,每一條都有明確的目的地。政府不會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只為建造一條沒有目的地的高速公路。
有通往聖母峰峰頂的崎嶇山路、從紐約到洛杉磯的高速公路、穿過國家公園通往瀑布或壯麗風景的健走步道,甚至連電影院都有一條從漆黑放映廳走出來的明亮通道。
我們也可以在心智中建立嶄新的道路。這條路徑很關鍵,而目的地更是關鍵,因為目的地決定了路徑。
先確定目的地,再建立通往目的地的道路,想要訂出目的地,就必須有意識地掌控覺知在心智中的去向,唯有如此才能建立路徑。在這期間的任何重複動作,無論有意識還是無意識,都是在展開這段過程。
總結來說,覺知的頻繁造訪,會形成心智的高磁力區和一條通往它的道路,那是你選擇要覺知前往的目的地。我們之所以要瞭解覺知和心智的運作、學習掌控覺知去向的原因就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