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行情價,可以詢問業界前輩,或上網搜尋「××工作的行情價」。臺灣好幾家人力銀行和接案網都有專文介紹。了解後,就會對自己要提供多少服務、定價有點概念。除此之外,去接案網瀏覽評價高的同行,看看他們怎麼開價、提供哪些服務,再回頭檢視自己的能力水準和該同行差距有多少。(本文節錄自《不上班,每天工作3小時的自由生活》一書,作者:邱鈺玲,時報出版,以下為摘文。)
行情價
大多數產業都有行情價,例如稿費通常是一字2元。行情價是市場共識,對於某個特定產品或服務有共同想像和預期。
例如滷肉飯分別是30元和100元,我們對於這兩種價格的預期會有所不同,如果不符想像,就會產生「好貴」或「好便宜」的想法,這就是行情價的作用,也是每個接案者該研究的項目。
想知道行情價,可以詢問業界前輩,或上網搜尋「××工作的行情價」。臺灣好幾家人力銀行和接案網都有專文介紹。了解後,就會對自己要提供多少服務、定價有點概念。
除此之外,去接案網瀏覽評價高的同行,看看他們怎麼開價、提供哪些服務,再回頭檢視自己的能力水準和該同行差距有多少,如果水準差不多,也許就能直接參考他的報價,日後再針對自己遇到的狀況,逐步調整。
接案至今,常耳聞有些同行會假裝甲方去接案網發假案件,只為了探聽價格,但我真的覺得沒有意義,更是助長歪風。
每個人的生活成本、營運成本都大不相同,可以參考別人公開展示的商業模式、服務方案和架構。發假案件不僅浪費雙方時間,對於掌握自己的成本與利潤結構也毫無幫助,自己練習、不斷改進才是硬道理。
為什麼接案市場報價不透明?
研究行情價時,一定會有個感覺,就是:「為什麼行情價不一致?」「既然有行情價,為什麼不統一報價?怎麼這麼不透明呢?」
原因在於提供不同價值。
吃是人類的共同經驗,這裡再以吃來舉例。我們心中的便當通常價位超過100元就算小貴,但為何有些餐廳可以推出500元,甚至1000元的高級便當呢?
它們瞄準的市場不同,而且掌廚廚師的廚藝和小吃店不同,選用的食材也不同,你不會在高級便當裡面看到三色豆或螢光咖哩,反而比較可能看到真的用香料炒製的咖哩、蘆筍、櫛瓜、甜菜根等這些比較貴的蔬菜。
接案市場也是,能力較好的人、資深的自由工作者會開高於市場行情的價格,多半是為了以價制量,或吸引較高階的企業前來合作。
但意思絕對不是說,市場行情一字2元,你開一字4元,就真的會有企業願意買單,還是要看你是否能提供相應的價值,例如:速度、成果質感、服務態度、品牌形象、歷來成績與合作對象。
若以上這些項目都能交出很漂亮的成績單,你大可以開價開得比行情高,因為你能證明自己貴得值得、貴得合理。
決定你的價格基準
當你已經定好套裝服務價後,接著就可以思考,如果有人找你依據客製化需求提供報價時,要怎麼報。但報價之前,要先算你的價格基準。
所謂的價格基準,就像去買菜,菜市場的基準通常是以斤計價,超市是100公克計價,而你的價格基準如何判斷,除了生活成本、營運成本,還要評估工作任務的難易與風險程度。
評估任何工作任務,至少要思考以下4個問題:
當前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有了之後,後兩個問題則能決定報價基準。
這涉及你的工時和機會成本:一旦接了這個案子,你可能就得放棄另一個工作。所以,要精準報價,首先要算你的基本時薪。
拿小明為例,剛剛得知每月最低營業額為5萬,如果他想工作的天數和時數與一般上班族差不多,每天工作8小時,每月工作22天,最低時薪就是:
最低營業額÷每日工時÷每月工作天數=最低時薪
50,000÷8÷22=284(元/時)
算出最低時薪的用意不是直接拿去報價,而是評估是否虧本的基準。假設一個專案5000元,小明預估工時為10小時,每小時賺500元,這樣就沒有虧本;但如果這個專案拖了18個小時,小明就虧錢了,因為:
專案價金÷最低時薪=最低工時
5,000÷284=17.6(時)
也就是說,如果小明不想虧本,專案時長就得控制在17.6個小時以內。
時薪同時也是評估該不該繼續接案的指標
如果超過半年以上,總收入都不及上班的月薪,或是時薪比法定基本薪資(2023年為176元),就該考慮砍掉不賺錢的服務和客戶,找出讓你工時破表的原因,並予以調整。
若這現象持續超過一年,且緊急備用金只剩下不到兩個月,就可以想想是否要繼續接案。如果還沒走到這一步,一切才剛開始,算完時薪後,還得評估專案的風險程度,才能真正算出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