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郝旭烈/郝哥帶你打開兩本改變人生思維的關鍵之書

黃仁勳直指美國鷹派是恥辱,到底為哪樁?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25-10-02

瀏覽數 2,550+

美國知名科技與商業播客節目「BG2」專訪黃仁勳(中)。圖左、右分別為主持人Brad Gerstner、Clark Tang。取自X@altcap
美國知名科技與商業播客節目「BG2」專訪黃仁勳(中)。圖左、右分別為主持人Brad Gerstner、Clark Tang。取自X@altcap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美國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一時三刻很難被其他國家超越,中國大陸更被遠遠拋在腦後;豈知,AI(人工智慧)崛起,中國隨即成為當紅炸子雞,今年以來,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三度訪問中國,連對外談話都一次比一次直白犀利,甚至劍指美國「對中鷹派」是一種恥辱徽章,他為何反應如此激烈?

近日來,黃仁勳砲火猛烈,業內則私下說,「他不想演了,迫切希望能敲醒美國的政客」。

這次的波瀾,起因於9月25日,美國知名科技與商業播客節目「BG2」專訪黃仁勳的內容,以下為重點摘要:

● 美國總統川普希望贏得AI競賽,這將是一場非常漫長的競賽,現在正值關鍵時刻,希望世界上每個人都能在美國技術的基礎上發展。

● 中國一直在積極推進自身的AI基礎設施計畫,據悉已要求國內數據中心至少50%的晶片必須來自本土製造商,以避免倚賴美國的製造技術。華為及其昇騰910B(Ascend 910B)晶片與「無CUDA生態系統」(編者按:指計算或開發環境中沒有用NVIDIA的CUDA技術及相關軟體、工具與應用支持),可以說是這方面的先鋒。

● 中國在晶片製造方面只落後美國數納秒(nanosecond,十億分之一秒),希望美國能更開放出口限制政策,以兼顧技術交流與市場競爭。

● 美國面臨的是一個強大、創新、渴望成功、快速發展且監管不足的中國競爭對手,允許輝達等企業向中國銷售產品,不僅有助於推廣美國科技,還能擴大美國的地緣政治影響力,符合美國利益。

● 希望中國持續開放外來投資,也希望中國企業能參與全球的競爭。

● 在與中國競爭的同時,美國不必對中國人才過於嚴苛。美國對中國留學生的疑慮愈來愈大,這使得許多學生考慮到歐洲等地發展,將導致危機,必須保持極度關注。

● 美國的對中鷹派,摧毀外國學生追尋美國夢的管道,自以為鷹派像個榮譽勳章,事實上,卻是一種恥辱徽章,一點也不愛國。

影/BG2是由資深創投雙主持的PodCast節目,本集由Brad Gerstner與輝達黃仁勳深度對談。影片來源:YT@Bg2Pod

AI概念股是經貿亂局中最堅強的後盾

黃仁勳以上的訪談內容曝光後,隨即引發美國保守派不滿,尤其是川普前幕僚班農(Steve Bannon)在其播客節目《戰情室》中指稱,黃仁勳是中共代理人,應立即逮捕,不允許他再踏進白宮。

黃仁勳為何直言不諱,就不怕被白宮修理嗎?其實,這一切都是為了投資人。

上市櫃公司最大壓力來自營收與市場前景。這幾年,扮演「超級營業員」的黃仁勳於美中台三地往返造勢,AI很快成為熱門議題,相關個股狂飆,成為經貿亂局中,股市最堅強的後盾。

但財務報表必須有亮眼數據,才能有效凝聚投資人信心,而中國大陸正是AI最具潛力且最重要的市場。

不是美國嗎?怎麼是中國大陸呢?對,你沒有看錯。

美國憑藉成熟經濟體與強大購買力,一直穩居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寶座,2023年消費支出占GDP逼近七成,規模達18.6兆美元,是第二名中國6.9兆美元的2.7倍。以美國人口約3.4億換算,平均每人消費金額為5.47萬美元,遠高於中國人均消費的0.49萬美元。

美國的消費力無人出其右,尤其對3C、奢侈品的需求殷盛。這也是為何川普可以肆無忌憚對各國祭出「對等關稅」的原因。理由很簡單,你要賣東西給我,賺我的錢,我當然可以課你高關稅。

但當AI崛起後,情勢逆轉了,美國雖有強勁消費力,AI產業卻無法像中國大陸百家爭鳴,形成獨霸全球的市場規模。

影/川普前幕僚班農在其播客節目《戰情室》中指稱,黃仁勳是中共代理人,應立即逮捕,不允許他再踏進白宮。

2024年中國AI產業規模為新台幣3兆8430億元

滙豐中國A股匯聚基金經理人蕭正義曾表示,DeepSeek發布前,投資人較少將AI與中國科技股做連結;其實,2023年大陸在AI研究先進程度的基礎模型數量已達20個,超過英國與歐盟的總和。預估2025至2027年,中國企業將大增AI的資本支出,應用面也會快速成長,2030年將達到GDP的1%,約2000億美元。

訂閱即享投資必讀好書三選二《巨人思維》、《長期買進》、《12個經濟指標,讓你投資無往不利》

日前,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發布最新數據顯示,經測算後,2024年中國AI產業規模超過人民幣9000億元(約1264億美元、新台幣3兆843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4%。截至今年9月AI企業家數逾5300家,全球占比達15%,打造出「覆蓋基礎底座、模型框架、行業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中國信通院副總工程師王愛華於日前舉行的「2025人工智慧產業及賦能新型工業化」大會上表示,從產業鏈來看,AI產業可分為基礎層面、模型框架層面與應用層面。2024年中國AI基礎層面的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54%,規模達人民幣3099億元;模型框架層面的營業額增加18%,規模為人民幣315億元:應用層面的收入成長13%,規模達5665億元。以AI手機、AI電腦、智慧網聯汽車等的AI硬體增速較快。

而這些都需要用到輝達的GPU(圖形處理器),所以黃仁勳怎麼可能不在乎中國市場。這也是他不斷穿梭於北京與華府的原因所在。

中國執行「自給自足」計畫,恐威脅輝達主導地位

今年以來,黃仁勳已三度訪問北京,更頻繁出現於白宮,透過遊說,川普終於同意放寬H20可以輸出中國,但中美博弈仍未停歇,中國也祭出反制措施,大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指控輝達違反「反壟斷法」,並傳出中央要求科技大廠停止採購輝達的AI晶片。

黃仁勳只能繼續與白宮溝通,根據科技新聞網站Tom's Hardware的報導指出,輝達已開始研發一款符合當前限制同時提供更高性能的下一代晶片。這將是輝達第二次為中國市場量身定製的AI加速晶片。

但輝達隨即又迎來壞消息,中國大陸正加速執行「自給自足」計畫。華為預計在2027年推出更先進的晶片;百度、阿里巴巴也投入生產晶片,恐威脅到輝達的主導地位。

其實,黃仁勳已多次向美國釋出警訊。7月他在北京受訪時曾表示,技術領導力需要廣大市場,如果輝達被中國市場排除在外,將加速大陸本土競爭對手的發展,美國也會喪失在AI的領導地位。

對於媒體不斷追問「中國AI產業最終會擺脫輝達的晶片嗎?」他毫不避諱回應,「只是時間問題。任何低估華為和中國製造能力的人都太天真了。」

目前,中國的AI大廠雖仍倚賴輝達的GPU來訓練大型語言模型(LLM),但在推理與部署上,愈來愈多人使用本土晶片。美國策略顧問公司The Asia Group(亞洲集團)合夥人George Chen(陳澍)指出,隨著陸企轉向華為AI晶片,將形成完整的軟硬體生態系統。一旦華為及其他陸企向海外輸出AI,威脅的不僅限於輝達的中國銷售額。「這一戰,爭奪的不僅是中國市場,更是AI的長期主導權。」

隨著陸企轉向華為AI晶片,將形成完整的軟硬體生態系統。蘇義傑攝

隨著陸企轉向華為AI晶片,將形成完整的軟硬體生態系統。蘇義傑攝

客戶高度集中是輝達未來發展的重要風險之一

眼看川普的政策將嚴重影響輝達等企業的發展,黃仁勳才會在9月25日「BG2」的專訪中,赤裸裸說出真心話。

其實,他所言也正是科技業的心聲:站在商業立場,不可能輕言放棄全球最大的AI市場。

現階段,輝達的股價雖未受衝擊,但投資人更著重前景,黃仁勳也心知肚明,終究得開發其他市場,以分散風險。目前輝達GPU市占率達全球九成四,美國就貢獻了一半,以前中國約15〜20%,自從美國管制出口後,已降至6%以下。

輝達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今年第二季的財報顯示,輝達近四成營收來自核心客戶,其中「A客戶」占23%,「B客戶」16%,較去年同期的14%、11%明顯提升。客戶高度集中已成為輝達未來發展的重要風險之一。

所以外界不要以為黃仁勳是無的放矢,他會說出「中國只落後美國數納秒」的話,其來有自。遺憾的是,當經濟遇上政治,常常得迴避讓路。如果連黃仁勳都無法敲醒美國的政客們,全球AI未來的發展趨勢,答案似乎昭然若揭了。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