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建築師Jan Gehl曾提到「建築不僅是遮風避雨的容器,更是塑造生活方式的載體。」,這句話,在全球經歷過大疫情的浩劫後,「健康」一夕之間從選配轉變成剛需,人們重新審視居住空間與生命品質的關聯。
擁有好景觀、好風水的住宅向來令人嚮往,但對多數家庭而言,別墅夢常被高總價、交通與生活機能等現實因素擊退。過去人們為了綠意與空氣,不惜往返宜蘭過著「雙城遊牧」的生活。
如今這樣的理想,在大台北近郊高級別墅區-新店「南華城」的土地上,一位非典型開發商正試圖破解這道長年難題,將別墅從少數人的奢侈品,轉化為兼具健康、便利與永續的新生活提案。
服務業基因的逆襲:從「賣完走人」到「始終同在」的典範轉移
新天地開發資產管理總經理游信義。一個非傳統建築背景出身,而是從家電售後服務業跨界地產的破框者。華城新天地正是他提出結合「永續DNA」與「服務型思維」的創新解方,它不只是一個建案。游信義認為企業應該將注意力從銷售產品轉移到滿足顧客的最終需求上。於是他跳脫傳統建商「蓋房子」的產品思維,轉而從「經營生活」的服務視角切入市場。
「以往建商蓋完就走,我們則始終與住戶同在,我就在那裡,服務就是我的重責大任。」游信義語氣堅定表示。
華城結合過去經驗以具體策略將服務業DNA融入不動產的模式,以「使用者長期體驗」為核心,顛覆了傳統買賣思維。正如Deloitte勤業眾信2024《全球不動產趨勢報告》所指出,「後服務型地產」已成全球趨勢,房子不再只是商品,而是長期營運與社群經營的服務。當多數建商仍停留在「賣產品」階段,游信義的轉型,正在實踐這新思維。

華城新天地從「被動健康住宅」到ESG健康永續共好的新建築哲學
台灣已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兩成,「健康」不再只限於醫療議題,它將成為人們生活上全方位考量的第一要素。
游信義認為,「健康,是可以『住』出來的。」於是打造一個能讓健康自然發生的生活場域,同時結合ESG思維,讓建築在滿足居住者需求的同時,是最直接回應地球永續的挑戰。
華城新天地位於海拔約400至500公尺的雲雨線交界,四季分明、空氣清新,負離子濃度高,如同天然的森呼吸場域。從台北市中心開車約20至30分鐘即可抵達,既能遠離城市喧囂,又保有便利生活圈,大自然與生活機能取得恰到好處的平衡。
社區以「自然療癒」為核心理念,讓居者能在日常中獲得身心修復。除了保留原始地景與生態,社區也巧妙將運動融入生活空間,於景觀廊道設置戶外健身設備,讓住戶以山林為背景、以微風為伴,輕鬆享受最天然的有氧運動場。
同時,華城新天地與在地小農合作,打造「健康小站」,以有機飲食帶入預防醫學概念,從餐桌延伸到生活,形成一條回歸健康、友善身心的良善循環。
這裡,不只是居所,更是一種以自然為日常、以慢活為態度的人生選擇。
另一方面,面對國際ESG浪潮,游信義將永續視為企業競爭力,而非經營成本。基地位於水源特定區,受限於建蔽率30%、容積率60%,反而成為低密度開發的品質保證。在建築實踐上,採用「鋼構」防震工法,相較傳統RC建築,鋼構不僅施工期短、抗震性高,其碳排放量降低約25%。導入 Panasonic 吊隱式除濕系統、台達電 UVC 抑菌設備與NKFG台塑集團福機裝公司的除菌科技,來兼顧環保與舒適。
從「被動健康住宅」到「ESG永續實踐」,華城新天地所追求的是一種「人與環境共好」的生活哲學。

破解「買不起」與「不敢買」的雙重困境:別墅夢落地的完美實踐
空有理想,若無對應的商業模式落地,終究是空中樓閣。
游信義坦言,許多家庭的「別墅夢」並非不想要,而是被經濟壓力逼退。於是,團隊引進了澳洲行之有年的「半訂製化」模式,在台推出創新的「購地自建」方案。客戶先購買產權完整的「熟地」(已完成道路、水電、排水等基礎建設),再委託團隊推薦的合格營造廠與設計師,打造為自己量身訂做的理想住宅。
在重視教育的菁英家庭眼中,華城新天地最大的魅力,在於「學區與環境兼得」。社區比鄰康橋國際學校,步行五分鐘即可抵達,家長不必在市區通勤與孩子成長品質間取捨,能在自然綠境中兼顧優質教育資源。
另在高CP值的價格策略上相當誘人,以土地約60坪、建坪約40坪的獨棟別墅為例,總價僅3,980萬元,購地自備款更只需500萬元。游信義指出,以同等預算在台北市僅能購得小坪數的物件,即使在相同地段的新店市區大樓也高出上千萬元。兼具地段、彈性與價格優勢,讓菁英家庭的別墅夢,首次真正落地。
當全球城市開發不斷追求速度與密度,一處能兼顧自然、健康與永續的生活場域,成了現代人的稀缺資產。游信義的跨界,從家電走向地產,也象徵著從「銷售產品」到「經營生活」的思維躍遷。從蓋房子到經營生活的時代已來,「真正的豪宅,不在價格,而在能否陪伴一生的價值。」這是華城新天地所呈現的一種嶄新生活提案、一個能讓人「安心、安身、安居」的永續「康養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