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應用,在教育現場不斷延伸,本週四(13日)盛大開幕的2025資訊月暨臺灣教育科技展(EdTech Taiwan),以「AI進行式」為主題,邀集200家國內外展出單位,提供上千種教育應用體驗和聚焦教育、產業、人才與社會對話的主題活動。AI如何成為從小學到大學,教師的最得力幫手?科技如何改變教室課堂的樣貌?面對學生可能用AI應付功課的疑慮,專家又如何看待?
臺灣教育科技展匯集700個攤位、200家單位展出,從Google、Apple、Meta、LINE等業者,到農業部、教育部、內政部等公部門,以及國立師範大學等學術單位,都在場展示AI科技在教育場域的實踐應用。
ViewSonic:視訊科技導入教室
長期倡議教育科技的顯示設備生產商ViewSonic也以「擁抱AI,共學未來」為主題參與,並規劃了「AI智慧教學區」、「沉浸式模擬高爾夫區」、「電競挑戰區」與「增能共學區」四大展區,並積極與文教業者如溫美玉老師、康軒文教集團、南一教育集團等合作,透過將課本教材導入AI,結合視訊科技,為教學現場打造更多元的學習體驗。
ViewSonic展示了ClassSwift一站式即時互動教學平台,和myViewBoard沉浸式數位白板系統兩項升級應用。當中ClassSwift為呼應疫情之後加速導入數位科技的全球教育趨勢,並因應台灣「生生用平板」政策,推出課中即時互動功能;此外ClassSwift也提供「AI備課」功能,一鍵生成符合課綱與教材版本的教案與題目,減輕教師備課負擔,以及協助教師設計遊戲化教學環節。
myViewBoard則是專為教師量身打造,包括「參與模式」支援多位學生同步作答,教師可即時批改並給與個別化回饋;更整合多項無障礙設計,如「Irlen濾光片」可減輕學習障礙或光敏感特殊需求學生的視覺負擔,落實教育平權與多元共融。

Google:教育而生的Learn LM
Google則在展場展示其開發的Learn LM,以自家的Gemini為基礎,來對AI生成的回應作提升,若是使用不同於一般Gmail帳號的教育帳號登入,AI便會以引導學習的教育模式來對使用者進行引導與協助解惑,而教育帳號詢問Learn LM的問題,以及提供給Learn LM的資訊,都不會用於Gemini的訓練。
現場工作人員表示,Google是全世界唯一針對教育功能,調教自家生成式AI模型的廠商,強調Learn LM「為教育而生」,以及承諾資料保密。
師大也在展場呈現其開發的SmartReading適性閱讀學習平台,針對英語學習和中文閱讀教育需求提供協助,包括中文閱讀能力診斷、記錄學習軌跡、練習英語閱讀與寫作等,皆可由AI細緻判斷學習者的能力程度,並提供相應需求的學習輔助。
專家:AI時代要用「工人智慧」問對問題
AI應用雖然為教學提供方便,卻也讓人擔心,是否AI的功能已經強大到,讓學生不再需要教師的教導?又或者,若學生習慣使用ChatGPT來完成學校功課,又該怎麼確認學習的效果?
中原大學應用華語系兼任副教授暨ViewSonic台灣區總經理暨優派學院院長連育仁表示,如今學習的模式和教學本身,已經和人們過去的習慣不同,現在培訓教師的方式必須解構從前的「老師在台上講授」模式,相較找出正確答案,更重要的關鍵已轉為「問對問題」。

連育仁以自己的教學經驗為例,表示學生使用AI答題的情況普遍,但是他反而鼓勵學生這麼做,因為AI能夠整理研讀的資料確實比人類多太多,而學生在使用AI的過程裡,其實也必須用自己的「工人智慧」找出精確詢問的問法,在思考「怎麼問」的時候,學生也會對問題本質有深入的思考,並需要在AI給出答案之後,有足夠的知識學能去檢視AI的回應。
另外,連育仁也會要求學生檢視,AI的回答為什麼比他自己好、好在哪裡,反推思考自己的回答有什麼不足。
但是隨著教育現場發生的轉變,連育仁指出,教育本身也必須翻轉,檢視哪些科目需要AI、哪些科目可能因為AI興起而被消滅,例如連育仁本身專業是華語文教學,他認為語言教師、語言學家在AI時代將受到相當大的衝擊,但未來前景也未見得悲觀,因AI扭轉了傳統上「每一題都要教到會」的教學模式,教師反而有機會站在AI巨人的肩膀上,給與每個學生因材施教的適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