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 do it」是耐吉(Nike)長久以來的企業口號,強力鼓舞行動,簡單有力,響徹全球也確是打動人心──鞋子這麼美妙,你就別多想了,就買了、就穿了、就去跑了、就去動了, 身體就健康了。但是,不管是運動或管理,思考到一定程度後再大膽去做, 與不思不慮直接Just do it,還是有很大的差異,何況商場如戰場,會有大勝與慘賠乃至死傷。(本文節錄自《當責學應用圖解》一書,作者:張文隆,徐紀恩,以下為摘文。)
「PDCA 循環」原是品管用語,現則已通用於一般管理, 例如,專案管理裡也總是不離這個Plan ─ Do ─ Check ─ Act 的基本邏輯。日本人又在Pdca 後面再加上了一個F,意思是要Follow-up,要把PDCA 後的成功經驗不藏私地傳出團隊、傳出部門,在全公司擴大應用。
我曾在竹科與幾位老闆們分享了經驗,同感的是,國人對PDCA循環裡各階段的重視程度卻很有差別的,上圖即以字體的大小代表了重視程度的大小。例如:
我突然也想到,美國人在F上也有不同的困難──他們的心態反而是,我部門幹嘛要學你部門?或著,我們德州廠幹嘛要學他們加州廠?有個真實故事是,為了讓德州廠就範還互調了兩邊的廠長。
不管是運動或管理,「Just do it」就對了嗎?
「Just do it」是耐吉(Nike)長久以來的企業口號,強力鼓舞行動,簡單有力,響徹全球也確是打動人心──鞋子這麼美妙,你就別多想了,就買了、就穿了、就去跑了、就去動了, 身體就健康了。要健康好簡單,Just do it !健康規劃太周詳, 就不會去執行了。Just do it!真過癮。
企業經營裡,歐美許多經理人卻常喜愛或被迫去思考, 他們擅長做各種短中長程規劃,有時也不免陷入過度思考(overthinking 或over-analysis) 的陷阱裡──甚至過度到了paralysis by analysis 階段了(即,過度分析形成癱瘓)。
大老闆發現後,桌子一拍說:「Just do it!」也確是大快人心。畢竟,有一些事在初步規劃後也就做中學、學中做,隨需而變、邊做邊調適的。
對比較不喜歡思考與規劃的台灣人來說,更喜愛Just do it 了,大多都在想:反正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老闆一句話,或客戶一通電話。
於是,不思考、不規劃,也美其名為彈性經營,反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誰怕誰?而且,依靠豐富經驗,抓住好機會,我們也常常處處得勝,天公疼憨人,好好認真做事就對啦。
但是,不管是運動或管理,思考到一定程度後再大膽去做, 與不思不慮直接Just do it,還是有很大的差異,何況商場如戰場,會有大勝與慘賠乃至死傷。
商場與戰場的有趣故事
身經百戰、戰績彪炳的拿破崙說過:「我沒有一次勝戰是依照原定計畫打下的;但是,每一次打戰前我一定要做好完整的規劃。」
二戰時,歐洲戰場上勝戰英雄也成為後來的美國總統艾森豪也說過:「Plans are nothing, planning is everything.」意思是,計畫本身是沒什麼用的──因為常常是,戰爭一開打, 計畫就立即要改變了;但,計畫的過程卻是最重要的──因為有過規劃的過程與思考,應變時才會更快速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