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業迎「降關稅、補庫存、議長約」三利基,北美運價全面喊漲。貨櫃海運業在美中關稅可望和解、北美零售補庫存、長約運價將協議三大議題催動下,國際大型航商11月起將調漲運價,漲幅逾三成,寫半年來最大漲勢。
全球前十大航商包括長榮 (2603)、馬士基、中遠、地中海、韓新等,近日不約而同將在11月1日起調漲運價。其中,東岸每FEU(40呎)約從3,100美元漲至4,000美元,漲幅近三成;西岸部分,每FEU則從2,200美元漲至3,100美元,漲幅將達45%。

由於整體運價將漲三到四成,改寫今年下半年以來最大的漲幅,市場看好第4季運價將高檔持穩,可望帶旺貨櫃三雄長榮、陽明、萬海本季營運。
南韓APEC元首會議今(30)日展開,各界預期,眾所矚目的川習會將就關稅議題進行和解,美財長貝森特釋出將減免對岸100%額外關稅及芬太尼半數關稅,激勵市場補貨行情。貨攬業者透露,近期指標貨主紛紛搶訂北美線櫃位。
另外,由於貨量是貨櫃海運業榮枯的關鍵,海運貨量方面,業內人士分析,由於川習會在即,且市場均正面看待兩國元首會面將達成正面共識,預期美國對中國關稅調降應是必然之舉,則可望激勵貿易動能升溫,大陸出貨美國的動能有望大增,貨櫃海運業將直接受惠。
補庫存方面,北美零售業庫存見底,必須大補庫存;貨攬業者指出,此前美中貿易緊張關係未解,北美大型零售業者期間拉貨的庫存即將見底,而北美耶誕節、寒假、華人農曆春節等零售旺季即將到來,因此大型貨主在川習會正面消息傳出後,近期積極訂艙搶貨。
另外,明年的年度合約(長約)運價議約在即,運價勢必維持底氣。貨攬業者指出,長約運價通常是從大型貨主開始談,11月進入協商階段,作為中小型貨主定約的指標,通常明年初才會定案。但近幾年的經驗,前一年第4季的運價通常會維持「一定的高度」,以利長約價格談判。若美中貿易氛圍本季維持正面,對貨櫃海運業者而言,將是一個不錯的起點。
據統計,中遠、達飛、HMM及長榮等國際大型航商公告,自11月1日起北美線大櫃紛紛上漲1,000美元,漲幅達30至40%,創下今年下半年以來最大漲幅。
本文轉載自2025.10.30「經濟日報」,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