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遠見會員
免費瀏覽更多專題好文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作者關鍵字:
在兩種境界裡神遊
記得許久以前讀到杜甫的詩詞:「雨檻臥花叢,風床展書卷」時,曾為那種境界著迷、神遊良久。而現在回想起來,這大半輩子最幸運、幸福的事,便是能和書結下不解之緣。在讀書過程中,偶讀到一些行家說,三歲誦詩,五歲讀經,七歲覽史,常打從心底興起欣羨之意。我在小學畢業之前,除了教科書外,大致是沈迷於諸葛四郎、笑鐵面
傳播/揭開情治單位黑箱
這年頭,怪事真多。上個月底,在立法院掀起的一場風暴,是典型的怪事一樁。這件事最怪的地方是,照理說,調查局瞭解掌握社運分子,應該是屬於其業務範圍,也是職責所在。這在自由先進的國家亦大抵如是,那麼一個調查局人員在立法院抄錄請願者名單,又何「怪」之有?但它竟然因此而引起一場風暴,甚至上了報紙頭版。情治人員
傳播/框裡框外的社會運動
電視像一面鏡框,原可真實地反映人生百態。但事實並不然,它的框裡框外時時隱含著玄機,需要人們費心地解讀。台灣的電視--特別是電視新聞在處理有關社會運動事件時,更是如此。先看看框外的吧。上個月,大學校園發生一連串絕食抗議事件期間,國內三家電視台步調非常一致地予以全面排除於框外,對該事件不做片影隻字報導。
波灣引爆新聞自主戰
因為中東戰爭,前陣子猛看電視、報紙的人,大概都會有一種相同的感覺:新聞畫面都很匱乏,而且各台、各報的新聞都很相像--只是有的報多、有的報少而已。如果再仔細分析,便可以知道那不是感覺,也不是好像,而是真的。戰爭是最黏人的新聞,各媒體必然卯足勁去挖、搶新聞,事實上它們也是那麼做了;從戰爭一起,台灣各主要
傳播/誰攀上了媒介?
許多情況下,大眾媒介像個人見人愛的寵兒,許多人都想攀上她。不久前,立委討論過電視應否全程轉播立院議事,其考慮的因素之一,即是希望讓更多立委,有更公平的機會攀上電視亮亮相。以前,台北市議員,也曾多次為了誰上、誰沒上電視,吵得幾乎打破了頭。許多機構、團體或個人,不論是要發表什麼聲明或要走向街頭,也都儘量
傳播/收視率唱出悲喜調
自從新聞局宣布推動成立收視率調查機構後,對相關業者著實造成不小震撼;有的歡欣鼓舞,有的悲愴難忍。其情其景和過去三家電視台常為了節目收視率幾個百分點之差,而猛切蛋糕、灌香檳或鬧情緒、掉眼淚的景象,幾乎如出一轍。問題是:事情也許不那麼值得歡欣,也不那麼值得悲愴。過去約十年來,國內收視率調查公司主要是以電
傳播/族群間的對話
最近,省籍問題像營築了四十年的馬蜂窩被搗破似地,又群蜂飛舞起來;政治人物開記者會、民間社團開座談會;報章雜誌、新聞報導都在炒省籍問題。有人從學術的普遍性角度,將國內引發的省籍問題界定為族群問題。從傳播觀點來看國內的族群問題,至少可以觀察到兩個較鮮明的現象。不論歷史背景、生活體驗或學術實證研究結果,似
傳播/全盤翻修行政祕密
立法院為了國防預算審查程序應否公開而鬧得不可開交,這件事使我想起以前一名跑國防軍事路線的記者朋友對我吐的苦水;很難跑出什麼名堂來,軍事單位主動提供的資訊大多是通稿,而且不太具有新聞價值;記者想主動挖掘,卻很難突破層層的銅牆鐵壁,稍有不慎還恐誤蹈洩露軍機法網,惹禍上身。這種說法似乎不是無病呻吟,更不是
傳播:政治熱季的新聞
從去年年底選舉前一直到現在,對國內新聞界來說,真是數載難逢的新聞黃金時段;同時可以預言,在未來幾個月內,隨著政府高階層人事及相隨之權力的重新組合,這個黃金時段不但會延續下去,而且可能漸入「熱」境,變成鑽石時段。古云板蕩識忠臣,實在是智慧之語。平常,我們不容易看出新聞界的專業水平,而在這國內政治板蕩的
傳播:誰該為錯誤報導負責
提筆寫這篇文章時,這兩件事還發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但在節奏動滾,缺乏反省力、歷史感的現代台灣社會,它們一如其他諸般史事地船過水無痕,幾乎已看不到漣漪。去年年底大選後的十二月六日那天,台視晚間新聞以頭題新聞播出;台南縣縣長選舉重驗選票,發現與原開票結果有不符之處;接著,十二月九日那天,自立早報根據軍方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