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年底選舉前一直到現在,對國內新聞界來說,真是數載難逢的新聞黃金時段;同時可以預言,在未來幾個月內,隨著政府高階層人事及相隨之權力的重新組合,這個黃金時段不但會延續下去,而且可能漸入「熱」境,變成鑽石時段。
古云板蕩識忠臣,實在是智慧之語。平常,我們不容易看出新聞界的專業水平,而在這國內政治板蕩的季節裡,終於有機會讓我們能較清晰地評量新聞界「忠」於專業理念的程度。
戲劇化與意識化
撇開枝節及阿諛之言,從巨視及批判觀點來看,新聞界在黃金時段的表現,一言以蔽之,就是戲劇化與意識化。
先談戲劇化。新聞報導主要在平實地記敘已發生的社會事件,但不少新聞記者卻將事件當成似虛似實的戲碼來處理。一下子說那個人物與那個人物是主流派,誰與誰又是非主流派;而且不時以自由心證方式說什麼人為什麼會是起立派,什麼人又是為了什麼動機而成為票選派。
更有甚者、有些新聞記者自扮自演新聞當事人的角色,大筆一揮就寫起當事人的內心感受及心路歷程。同時為了發揮戲劇的本質,一味重視人物角色,忽略了事件本身的意義性,使讀者但見政治人物間浮面的鬥爭傾軋,而無法瞭解其蘊含的問題本質是什麼。
另方面,因種種緣由,許多新聞媒體及新聞工作者似乎均捲入了這場政治角力的漩渦裡,採取鮮明的意識型態,各擁其心目中的政治人物,打擊對手政治人物,而且不時誘導、製造新的事件,點燃一波又一波無甚意義、表面化的爭鬥。新聞主要應是由時勢來造就的,但因為意識型態的作祟,不少時勢其實是由新聞媒體所造就的假時勢。
為頂尖材料奮力一搏
我們當然可以理解在這連續性的政治大變局中所發生的事件,涉及到高知名度的政治人物,事件本身又具備衝突、懸疑的本質,是新聞報導的頂尖材料,新聞媒體及新聞工作者自然要卯足勁,奮力一搏。
我們也理解,新聞的戲劇化及意識化和國內政治生態及政治人物的心態關係密切,並不全然是新聞媒體及新聞工作者之過,而且新聞媒體及新聞工作者也不是不能報導新聞常事人的動機及其他心理面向。
但在戲劇化的新聞處理裡,我們看到太多揣測,太少事實;太多記者的白由心證,太少新聞當事人的自述或引述。在意識化的新聞處理裡,我們看到生猛的主觀稜角,缺少客觀的分析;同時純新聞與意見不分,看似純新聞的報導,卻潛藏類似社論的主見。
新聞報導過分戲劇化和意識化,對新聞當事人、社會大眾及整個社會都是一種傷害,對新聞界本身也是一種傷害,在新聞黃金時段,我們看到熱烘烘、也亂糟糟的劇碼,在鑽石時段又會上演什麼樣的劇碼呢?且拭目以待。
(鄭瑞城為政大新聞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