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傳播/收視率唱出悲喜調

鄭瑞城
user

鄭瑞城

1990-10-15

瀏覽數 9,900+

傳播/收視率唱出悲喜調
 

本文出自 1990 / 11月號雜誌 王永慶縱橫金三角

自從新聞局宣布推動成立收視率調查機構後,對相關業者著實造成不小震撼;有的歡欣鼓舞,有的悲愴難忍。其情其景和過去三家電視台常為了節目收視率幾個百分點之差,而猛切蛋糕、灌香檳或鬧情緒、掉眼淚的景象,幾乎如出一轍。

問題是:事情也許不那麼值得歡欣,也不那麼值得悲愴。

過去約十年來,國內收視率調查公司主要是以電話調查法和留置問卷法搜集資料。這幾家公司開天闢地、從無到有地慘淡經營是應該給予肯定的;但其資料搜集方法的瑕疵,如抽樣區、樣本數的偏狹和資料處理的粗劣,卻也是令人扼腕的事實。

據聞這次新成立的收視率調查機構,將與聯亞公司簽約,由其執行收視率調查工作。聯亞是大英稽核(Audit of Great Britain,簡稱AGB)的會員公司。大英稽核自一九六八年在英國進行收視率研究工作以來,業務迅速擴展,目前包攬了近二十個國家的收視率調查工作,其業績已追越老牌的美國尼爾遜公司。

在公平基礎上互動

大英稽核主要是以「人錄器」(people meter)搜集收視資料。這種人錄器附置於電視機上,可同時兼錄十幾個人、三十幾個頻道的收視資料,而且透過連線作業,能將資料作運速的分析處理。

據報載,聯亞在其所提出的企畫案中,即計畫採用人錄器,針對全省地區的一千二百個樣本戶進行收視率調查。果真如此,其調查結果應該比現在的調查要來得客觀、正確得多。屆時電視台要灌香檳或掉眼淚會比較事出有因,查有實據,不致像現在亂灌亂掉一通。同時電視台、廣告客戶與觀眾之間,也能在比較公開公平地填礎上進行互動。

不過,話說回來,收視率是現代人講求科學、量化聲中的眾多產物之一。一談量化就是比誰的大--不論是比生產總值或是比拳頭;收視率也不例外,當然是愈大愈好。收視率要怎麼才會大?實務的經驗是:節日要力求通俗(有時是低俗),耍噱頭以迎合大眾胃口。這種經驗通則,似乎古今中外皆然,今之台灣尤烈。

過去,大家都知道收視率調查資料有問題,卻都那麼耿耿於懷,不惜爾虞我詐,以抬高收視率。這種心態如果不變,收視率資料可靠性提高後,爭奪的情況難免更形壯烈。大家競相推出「標準化」、「平均化」的節目,也許樂了電視台,受害的卻是眾多的觀眾和整體社會。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改變收視率認知

現在看來,我們的社會少不了收視率這種流行的玩意兒。既然要有,那麼自然要求做好,所以健全收視率調查工作是值得肯定的事。

但對於收視率的認知,也需要相隨地做些改變:

第一,電視台除了營利之外,更重要的功能是在提升社會文化水準;何況精緻、高品質的節目有時也能爭取較高的收視率。

第二,廣告商從單位效益來考慮,投注在高收視率的節目,時常是不划算的;何況做為一個社會人,時而將廣告投入收視率低、卻有意義的節目,也是回饋社會的表現。

當然,更重要的是,依據收視率高、低選看節目的社會大眾,如能做較明智的選擇,那麼必能導正電視節目的走向。

這樣,收視率調查體系的精進才有意義,才值得歡欣,否則仍會是一件令人悲愴的事。

(鄭瑞城為政大新聞研究所教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