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群組送來訊息「我兒已在上海公證結婚,上海姑娘未曾見面,年輕人自己決定,因疫情之故,一切從簡,我們暫時也不過去了」。我看完訊息之後有很多感慨,想必又是小孩覺得結婚是兩人之事,沒有顧及父母的心情,自做決定,使得父母心情低落。
我會講「又是」,是因為不只聽一次朋友這樣感嘆自己的小孩,而是同樣情況也發生在我自己身上,所以感慨就更加深刻。我的小孩當年結婚是在上海傳了一張與媳婦領證的照片給我,才知道我被升遷當婆婆了。
我知道很多在國外成長以及工作的小孩,交友結婚都自己決定,獨立慣了,趁著距離遙遠,自然連事先跟父母溝通都省了,免得父母囉嗦。因此很多父母當了公公、婆婆或是丈人、丈母娘都是被告知的,有些話父母或許不會跟小孩說,但是心裡絕對不舒服。
結婚少了溝通商量,父母感覺沒有被尊重
年輕人總以為結婚是兩個人的事情,自己決定就好,等確認了告知父母即可,但其實這樣做少了溝通及商量的過程,父母感覺沒有被尊重。
現代父母心裡其實也很清楚,不可能去左右子女的婚姻,更不能有太多意見,因此現代父母大多懂得收斂自己,不做太多的表態。然而子女不能認為反正婚姻是我們倆人的事,只要我決定了告訴父母就好。
結婚代表著男女主角要離開原生家庭,另外成立新家庭單位,牽涉的不是只有一個家庭,而是兩代甚至未來三代情感的連結和延續,除非是不想,否則子女結婚前應該安排另一半多跟父母相處,介紹雙方家庭讓彼此父母認識,終究未來是一家人。
雖然未來不見得住在一起,但多了解、多接觸才會有親切感,這樣在舉辦婚禮時,雙方才不會像陌生人,互動也會自然。
這幾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很多新人的確少了宴客的儀式,一切從簡,但是該有連結關係還是不能少,對於父母而言,能夠與小孩的另一半建立關係,然後開開心心的公告周知,親自幫小孩主持重大婚禮或從簡的儀式,並得到大家的祝福,是一件人生大事。
這代表父母完成了人生的一哩路,卸下了一個重責大任,把小孩親手交給另一半,並祝福他們勇往前進,所以小孩的婚禮不是只有對當事人的意義而已,對父母也有重大的心理意義以及人生心願。
另外在結婚典禮的過程當中,男女主角除了專注於自己的另一半以及朋友安排之外,也要能夠多體會父母的心情,不要只沉醉在步入禮堂的喜悅,以及籌劃創意節目上的焦點上,卻冷落了父母心情微妙的變化。
對大多數的父母而言參加子女的婚禮,可能都是人生第一次,沒有經驗,甚至會緊張得徹夜難眠,心情絕對滿滿不捨,卻又五味雜陳。
婚禮的意義〉新人成家與父母放手子女的儀式
那次在兒子婚禮當天,我看著我心中的小男孩,歡歡喜喜地帶著新娘上台熱舞,展現了年輕人活力四射,的確跟上一代有很大的不同,當他致詞並表白時,台詞說得也很動容,感謝媳婦如何關心他、了解他,還真情的在台上掉下眼淚。
我知道家裡這個傻大個開心極了,自顧著自己的喜悅,沒時間顧及我們,但我心裡卻有些落寞,因為他的感謝文中沒有提及父母。
結婚典禮有兩層意義,一個是新人們昭告天下成家的開始,一個是父母放手子女的儀式,對雙方而言都是人生關鍵時刻,對新郎新娘絕對是人生最重要的大事,但背後出錢出力的父母卻是隱藏自己,默默的期盼子女的幸福,多麼希望小孩可以了解父母的用心,雙方一句真誠的謝謝,可能都可以療癒父母的掛心。
不是視父母的付出為理所當然,也不要只專注於於自己個人的喜悅,多一點心眼關心父母心情,並好好連結婚姻與原生家庭的關係,是做子女該有的一份學習。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