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歷史悠久、以培養傳播專業人才為主的世新大學,在跨領域與數位浪潮的挑戰下,以「快」擁抱時代改變、打破科系框架,培養兼具傳播力與數位力的跨域創造人才。
隨著全球化與數位科技的日新月異,知識更迭快速,產業也更加多元複雜,未來世界運作不再局限於單一專業領域,「跨域」儼然成為當前高教主流。然而當跨領域、跨科系成為各大專院校發展重點時,世新大學早已快速超前整合院系資源,架構創新學習環境,正面迎接未來世界的挑戰。
根據教育部統計,110學年度各大專校院註冊率,世新大學以97.72%領先群倫,亦穩坐私立綜合大學前四名,為北台灣第一名,更在111學年⼤學申請入學結果,在優久聯盟中有傳播科系學校排名第⼀。
世新成為學生最愛的大學的原因,世新大學副校長陳清河認為,除了是「以數位傳播貫穿各學門、數據智能結合各專業」的辦學特色符合時代需求,能夠與時俱進快速銜接產業趨勢,也讓傳播科系出路有了更多元的面貌。
以傳播為經、數位為緯 接軌未來產業
「如何培育全媒體人才、打造更具特色的傳播大學,是我們一直以來思考的重心。」陳清河表示,數位與社群打破了新舊媒體的界線,各個產業都需要會說故事、擅溝通的傳播人才,而傳播人才也需要學會運用新科技、新工具因應產業需求。
「因此多年來學校積極推動整合各院系所課程,開設創新跨域學程,去年更將全校19系26組做了課程大改造,以數位傳播為主軸串連各學科,不僅是傳播本科,人文社會、管理、法律學院等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專業上學習數位傳播技能與素質也能增加產業競爭力。」像是大一學生必修的「全媒體識讀」,就是希望培養學生閱讀、解讀與辨識媒體內容的能力,同時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判斷力,並拉近與現實社會的距離。
此外,像是將運動與傳播結合,開設體育運動傳播課程,甚至將英語學系改為英語暨傳播應用學系,結合傳播專業知識及實務,出路更多元也更具優勢。而新聞傳播學院、管理學院、人文社會學院師生跨領域合作的《新。聞之間》節目,也讓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同一課堂上相互激盪、培養傳播技能。
佈局創新數位環境,深化傳播產業能量
「既然教學課程與學習環境已快速整合融通,設備、資源也要積極整合,才能使師生發揮創意,讓教學研究與課程結合更多的產出。」例如3年前成立了全媒體中心,引進業界優秀師資與資源、提供學生多元實踐場域,以及去年底成立的LVS智能攝製基地,打造與好萊塢最新技術同步、全亞洲第一座占地470坪的智能攝製中心,透過最新智能攝影技術提供課程與產業的鏈結等,就是希望強化學生理論與實務結合的能力,引領學生協作參與為產業解決問題,讓世新畢業生與就業市場達成零時差。
為有效整合教學、研究與課程,世新大學在109學年度成立了六大中心並涵蓋校內三大學院,包括「數位創意設計中心」、「數位攝影暨輸出中心」「人工智慧暨科技生活研究中心」、「大數據暨智慧企業研究中心」、「雲端暨智慧物聯網研究中心」、「社區創想中心」等,更加落實世新大學「數位傳播貫穿各學門、數據智能結合各專業」的辦學特色。
今年更新增「數位敘事教學研究中心」,希望在產學合作下,除了有好的數位工具、產出好的內容,也希望學生有說「好故事」的能力。透過全方位的能力培養及研究實作,真正為產業解決問題,促進數位影視生態正向發展。
面對一個充滿「變化」的未來,世新大學持續優化環境,以數位科技結合傳播專業,引進產業資源,導入更創新、更具特色的課程、師資與產製空間,讓世新人成為專業跨域的媒體人才,相信更能贏在未來,開啟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