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師跨界是近年來熱門的話題,不論是國際上知名的設計圖騰,抑或是島嶼上默默努力的插畫家,都在這個生活品味當道的年代,跳脫「紙上談兵」,朝向多元化的商業模式發展。
例如日本知名藝術家草間彌生的招牌點點圖騰,從早年的繪畫到裝置藝術,今年更在東京開了專門旅店,除了大大推展能見度外,也直接將藝術價值以親民的方式兌現。如何不失去藝術本質,或是將高冷的創作跟貼近民眾,一直都是創作者面對市場時,必要思考的問題。
而設計圈也十分關注這個議題,倫敦設計節的Landmark Project長期皆邀請建築師、工業設計師打造,今年罕見地邀請英國平面設計師Camille Walala設計這個最受矚目的項目。她從平面設計起家,跨足織品設計、工業設計、室內設計、櫥窗設計、裝置藝術。鮮豔的圖騰彷彿設計師的瘋狂世界,在歐洲擁有一大票粉絲。
跨界,藝術有更多可能
Camille Walala的靈感來源來自南非的Ndebele部落,族人敬佩大自然,從生活中延伸出的富有生命力的圖騰,令長期在城市中生活的她大開眼界,再結合後來的人生旅途經驗,融合成至今幾何交錯顏色豐富的創作。
一開始Camille Walala僅是一位平面設計,前期作品大都以玩弄幾何線條,視覺錯位等現代藝術。而在一次偶然的經驗,她被賦予執行小型的室內設計案,開始首次的跨界合作,也因為這個經驗,讓她發現,圖騰設計脫離平面後的更多可能。顛覆民眾欣賞藝術的角度,可以互動且貼近生活。例如,今年在NOW GALLERY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放在博物館內的裝置藝術,使用大量的鏡面與高低不同的錯視迷宮,引導進入的人與圖像、環境互動。
商業不商業?設計師的底線在哪裡?
TIPS/
1. 平面不只是平面,往多元發展:
踏出平面設計的專業,朝多元的領域合作,不要設限自己的框架。Camille Walala的作品跨足織品設計、工業設計、舞台設計、櫥窗設計等。
2. 先確定自己對設計的底線,再考慮商業化:
每一款設計必然有它的設計脈絡,承此邏輯延伸出的設計思考才是精髓,設計品則僅是一種傳達的媒介,要商業化多少,端看於設計師的自我底線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