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馬利亞與觀世音菩薩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8-02-13

瀏覽數 25,100+

聖母馬利亞與觀世音菩薩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許多學者相信,無論亞述教會對東方的傳教最後是否留存下來,他們其實已經在當地留下了某種痕跡,並以一種微妙的形式影響了其他信仰的儀式、宗教活動和藝術。

例如,有人認為西藏的修行儀式如精緻的僧袍、焚香、聖水等等,和佛教其他派別不同,這正是東方教會僧侶進行禮拜儀式所留下的痕跡;的確,此觀點並非那麼不可信。

在這方面最有意思的猜想,可說是中國佛教裡的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祂的外形原先為男性。觀音(註一),是印度菩薩阿婆盧吉低舍婆羅(Avalokitesvara,為梵文)的一個形體。在中國,女身的觀音像可能早在公元五世紀就已出現,但可能一直要到公元十一世紀才成為一個普遍的信仰。

在佛教徒的宗教活動中,任何對女性救世者的崇拜都算是很不尋常的行為。最原始的佛教思想認為任何女性都無法達到開悟的境界,因而後來佛教的菩薩總是被描繪成男性形象。另一方面,菩薩能以祂所選擇的形象出現,如西藏密宗所崇拜的多羅菩薩(Tara),也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的一個女性形體。

即使如此,許多學者相信,中國的觀音崇拜(尤其是對於祂後來的肖像),其獨特之處也許和基督徒對聖母馬利亞的崇拜有關。這也許是真的,也許不是。但有一件事是千真萬確的──自公元一六○三年開始,日本進入德川幕府(Tokugawa Shogunate)時期,基督徒遭到迫害,不得不隱藏自己的信仰,結果許多人選擇以假裝崇拜觀音〔日文漢字作「観音」(Kannon)〕的方式來崇拜馬利亞。目前仍有稱為「馬利亞觀音」的小雕像留存於世,其身上經常有一個用以辨別的十字架裝飾,但必須很仔細地找才能找到。

註一:觀音或觀世音,為阿婆盧吉低舍婆羅的意譯,意為「觀世間聲音」的菩薩。

聖母馬利亞與觀世音菩薩_img_1

本文節錄自:《基督教的故事【修訂平裝新版】》一書,大衛.班特利.哈特(David Bentley Hart)著,王聖棻譯,好讀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