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迎接高齡及少子化浪潮 屏縣首創老幼共學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16-10-12

瀏覽數 55,300+

迎接高齡及少子化浪潮 屏縣首創老幼共學
 

2014年12月25日,屏東縣長潘孟安在就職典禮上寫了一個大大「人」字,他當時感性地說,人字兩撇很好寫,做起來卻很難,卻也承諾,未來將以人為本、以愛為根基,推動「安居大社區」的全人照顧,而所有實踐,在屏東市前進國小已經看到成果。

國小閒置空間 成樂智學習天堂

位於屏東市頭前溪旁的前進國小,受到少子化衝擊,學生人數從原本300多人,萎縮至今僅剩70餘人,但危機蛻變成轉機,配合高齡化社會來臨,屏東縣政府商借校園多餘空間,打造成全台最早且是唯一在國小校區內設置樂智服務據點的地方,首推老幼共學。

九月小學開學後的第二週,因西南氣流帶來的雨勢,並沒有澆熄潘孟安造訪前進國小的行程,緩步走進教室同時,耳邊熟悉的上課鐘聲響起,不同的是,眼見所及,教室裡坐的不只有學童,還有已經高齡7、80歲的阿公阿嬤。

一首日文版的《桃太郎》,拉近彼此距離,潘孟安隨手拉張椅子在長輩旁坐下,專注正在進行的美勞拼貼課,透過學生指引,阿公阿嬤們不疾不徐完成作品,縣長則是在一旁微笑點頭。作品完成後,眾人一起跳健康操,才結束這節動靜態兼備的課程。

問了學童感受如何?「看到長輩笑自己也覺得開心」,小學五年級的古妤安說,就像跟自己阿公阿嬤相處一樣自然,期待與她們互動,也享受幫長輩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據點個案管理師羅梓凌表示,失智長輩常常不斷重複同一句話,或者一抬頭就忘記上一秒在做什麼,但看到學生們很有耐心的引導,也有長輩看到課程成品,就隱約想到製作過程點滴,甚至有老人家語言能力變得比以前更好,這就是老幼共學的成效。

面對老,已經準備好

據點成果展現讓潘孟安有著非常深刻地感動,他說,屏東縣全縣人口83萬7700人,其中65歲以上老人達12萬5039人,占全縣人口14.9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已是邁入高齡社會。

為延緩老化、預防疾病,讓老年人活得長壽成了政府施政重點,因此,目前屏縣有208處關懷據點,另設立9處日間托老中心和15處日間照顧中心,還有長青學苑、樂齡學習中心遍布33鄉鎮市,實現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

潘孟安強調,透過社區照顧力量,讓長輩就近在社區獲得健康促進運動與簡易復健,也提供老人家學新知的快樂環境,「自己長輩自己顧」,這在地安養的施政方針,就從屏東開始做起。

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訂閱遠見,贈送24吋行李胖胖箱

活用空間變身社福綠地

場景轉到同樣位於屏東市的永大多元照顧中心,眼前綠油油草地,映入眼簾的是兩棟新穎建築,很難想像此處曾經是個拖吊場,但自從98年場址遷移後,此處即成閒置空間,直至縣府著手修繕活用,今年5月,這座落在公園的日照中心,也是屏縣第一個廢棄公有地改為的社福用地。

修繕工程結束後縣府委託畢嘉士社會福利基金會營運管理,除導入體適能、腦適能及生活支援方案,為提供長輩完善照顧,基金會甚至投入逾800萬元經費,自荷蘭引進體健機台。

坐在泛著米黃色澤的建築裡頭,空間瀰漫一股柔和氛圍,畢嘉士基金會執行長周文珍說,這裡面每個細節都是公私部門協力合作、腦力激盪才得出的成果,指著一旁椅子,「這都是為長輩量身挑選」,絲毫馬虎不得。

打造社區長輩第二個家

屏東縣政府社會處長劉美淑指出,永大多元照顧中心主要提供失能、失智長者,小規模、多機能的照顧服務,包含日間照顧、臨時短期住宿、到宅沐浴等服務,滿足個別化需求,簡單來說「就是營造這裡有家的感覺」。

另外,內部還附設「社區咖啡館」和「體健區」兩大空間,咖啡館主要以活腦遊戲、幸福廚房等模式經營,讓長輩彼此在中心裡透過交流與對話,互相應用腦力激盪,且所有開設課程都是由長輩參與,給長輩充分的「選擇權」與「參與權」,讓他們自立生活,而不是全然接受服務。

至於體健中心則設有適合高齡者使用的機台,配合專業復健師為亞健康或失能長者提供會員式個人「運動處方」,藉以強化長輩心肺功能、肌力及肌耐力、平衡感及走路速度等。

「目前會員已達110人」,剛開幕就成績斐然,畢嘉士基金會執行長周文珍說,這也巧妙呼籲新政府的長照2.0,因著社區長輩不同背景,「在地化」的經營才能讓這路走得更長遠。

潘孟安縣長說,每個執政者與年輕人一樣,都期待看到長輩健康、快樂,「看到老人家的笑容,是我最想做的事」,走了一趟前進國小樂智服務據點及永大多元照顧中心,他確信縣府施政方向走對了路,未來也會持續邁開腳步,朝對的方向前進。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