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最應景的食物非粽子莫屬,不過,這小小的一顆粽子,負擔可不小!營養師提醒,只要輕鬆把握4大要點,控制食物分量,施展飲食搭配技巧,就能吃得均衡健康,又能滿足口腹之慾開心過佳節。腸胃科醫師也建議,一顆粽子可以分三次吃,晚上最好不要吃,以免腸胃難以消化。
「不吃傷心,吃了傷身!」輝雄診所主任醫師盧柏文一語道出現代人愛吃又怕負擔重的矛盾心情。像粽子本身是糯米,有黏滯性,難消化,再加上豐富的配料,例如肥豬肉、蛋黃、蝦米等,這些複雜的成份,要讓消化酶一次消化,有些難度,吃太多也會讓腸胃受不了。
雖然已經是老生常談,內科醫師盧柏文提醒,如果覺得不吃粽子會不開心,可以選擇少量食用,例如將一顆粽子分成三等分,挑掉肥肉,早上、中午、晚上各吃一些,但最好是在白天活動量大時吃粽子,因為晚上活動量少,如果吃粽子會更不好消化,甚至會容易產生脹氣。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營養室營養師羅于姍則提出4個重點,可以讓大家健康吃粽子,包括一天一顆勿過量、慎選配料少熱量、沾醬減半更清爽、均衡蔬食保健康。
羅于姍指出,通常一顆台式粽子約含3至4份主食類,糖尿病病人應注意食用份量以維持血糖穩定。粽子內餡多含肥豬肉、鹹蛋黃等,再搭配類似油飯的口感,整體油脂含量高,吃太多會造成熱量攝取過高。因此吃粽子時,每次以一顆為限,且勿餐餐食用,以免消化不良。
由於傳統粽子蔬菜含量少,且一般在吃粽子時大多不會搭配蔬菜一起食用,纖維量攝取稍嫌不足。建議民眾選擇粽子時,可選擇糯米混加「五穀米」,或吃粽子時搭配蔬菜湯及一份水果,可改善纖維攝取不足的情形。
另外,記得要細嚼慢嚥,充分咀嚼後再吞下去,幫助油膩餡料和糯米的消化,並增加飽足感。
羅于姍提醒,享受美食後,別忘了運動一下,這樣可以消耗多餘的熱量,也可維持良好的生理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