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蒙特梭利教師與母親的丘山亞未,融合了自身從崩潰媽媽到育兒專家的心路歷程,溫柔而堅定地提出:「孩子最令人頭痛的失控時刻,正是強化他內心的黃金時機!」她認為,想培養孩子堅強的內心,關鍵不在於「管」,而在於「懂」。(本文節錄自《0~7歲蒙特梭利心智教養學》一書,作者:丘山亞未,大好書屋出版,以下為摘文。)
為了讓孩子的內心更強大,父母可以做的事
或許有些突然,但我想請問你,希望將孩子栽培成怎樣的人呢?
是個有思考能力的人、體貼溫柔的人、有高度自我肯定感的人、能清楚表達自己意見的人,還是充滿挑戰精神的人……
我想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但如果我被問到這個問題,在苦思之後,我會這麼回答:
「我希望他能成為一個即使遇到挫折也能重新站起來,並再次邁步向前,擁有健全且強大內心的人。」
沒有人知道,這些孩子們在未來的人生中會發生什麼事。
他們可能會與朋友產生紛爭、在學校被霸凌、考試失利、工作上失敗、為不順利的人際關係而煩惱,或為自己的無能而感到沮喪……在漫長的人生中,這樣困難的時刻總會到來。
在這種時候,就算沮喪、就算停下腳步,也不會就此灰心喪志,而是以自己的方式一點一點地向前邁進。我希望孩子的內心能保有這份堅強的意志。
「的確,堅強的心智很重要,但要如何培養強韌的內心呢?」或許有人是這樣想的。
事實上,要培養堅強的內心,「掌握時機的親子互動」至關重要。
無論父母對孩子說了多麼美好的話語、多麼努力地為孩子付出,一旦錯過了關鍵的互動時機,父母的心意就可能無法傳達給孩子,甚至無法建立起對內心成長不可或缺的親子信賴關係。
(延伸閱讀│真正的愛,是適度讓孩子品嚐失敗:「這3個字」別對孩子說)
在育兒過程中,需要掌握的重要時機,往往是孩子出現「為了堅持己見而哭鬧不休」、「亂發脾氣」、「耍任性」等所謂的「問題行為」時。本書中將列舉這些重要時機,並具體探討在那些時刻該如何應對。
書中的應對方法與思維模式,是以蒙特梭利教育及發展心理學的理念為基礎,加上我自身多年育兒的反覆摸索,以及在教授蒙特梭利教育時,與眾多親子互動所累積的經驗與學習。
正如我寫下「反覆摸索」一樣,我自己也曾是個長年為育兒所苦的人。
我的女兒對環境變化特別敏感,個性有些神經質,稍有風吹草動就會情緒失控,大哭大鬧許久無法平復,直到精疲力竭才停下來。那時我常憂心:「孩子這麼敏感,真的沒問題嗎?」
然而,讓我苦惱的不僅是女兒的行為。在面對年幼的孩子時,我卻一次次忍不住嘮叨訓斥,弄得孩子哭泣;有時甚至冷淡斷然地逼她認錯。這些時刻,我總是看見自己陌生的那一面──冷漠、嚴厲、甚至帶著情緒──因而深深失望與沮喪。
但是,現在我明白了。
我會對孩子發洩怒氣,又為此陷入自責與悲傷,並不是孩子不夠好,也不是我不夠好,而是因為我對於孩子「內心」的發展、機制與應對方式一無所知。
其實,孩子的困難行為背後總有原因;而父母在陪伴孩子的同時,也能找到讓自己更輕鬆的方式。當我們理解這些方法,就能一邊善待孩子,一邊善待自己。這是每位父母都能做到的事。本書的觀點與方法,正是為此而設。
剛開始走路的小寶寶,常常一屁股跌坐在地或是跌倒,但他們從不因此放棄。在覺得跌倒很痛但還是努力爬起的過程中,骨頭與肌肉漸漸地變強壯了,慢慢地可以跑了,最終即使是坡道、階梯或高處等困難的地方,也能保持恰到好處的平衡,獨自走過去。
內心的成長,正如這個過程。
孩子們現在也正處於「心靈」邁向獨立的起步階段。
心靈的發展無法被眼睛直接看見,因此有時會令人不安。若你感到迷惘或困惑,請把這本書當作陪伴孩子健康成長、同時引領自己回歸初心的路標。若能如此,便是我最大的欣慰。
(延伸閱讀│黑幼龍的「慢教養」:孩子一生最需要的助力是性格,不是考試成績)
將傳統管教轉變為深化親子關係的黃金時刻
●化解情緒風暴與信任危機──當孩子失控、說謊時
[× 傳統無效應對]
.喝斥「不准哭!」或用條件交換來安撫、妥協。
.嚴厲質問「為什麼說謊!」,施加威脅懲罰,導致孩子因害怕而隱瞞更多。
[⇨蒙特梭利解方]
.理解這是大腦發展的必經之路,協助孩子將情緒化為語言。
.同理說謊背後的動機(害怕、想像),以溫和「教導」取代嚴厲「責罵」。
●回應依賴需求,加速真正自立──孩子黏人討抱、動作慢、催不動時
[× 傳統無效應對]
.擔心寵壞而推開孩子,反覆要求「要自己做、要獨立!」
.不斷催促孩子「快一點!」,逐漸拉高音量,親子關係變得緊張。
[⇨蒙特梭利解方]
.理解這是孩子確認安全感的「分離焦慮」,給予擁抱,讓孩子學會真正自立。
.用具體選項取代抽象命令,尊重孩子活在「當下」的節奏。
●建立溫柔而堅定的家庭秩序──父母訂定家庭規矩,或感到疲憊時
[× 傳統無效應對]
.靠吼叫或威脅立下規矩,卻因孩子哭鬧而輕易妥協,標準不一。
.壓抑負面情緒,事後卻對孩子感到內疚、自我責備。
[⇨蒙特梭利解方]
.運用「教養3步驟」,給予孩子「自由與紀律」並存的穩定環境。
(延伸閱讀│上菜後先生把麵移到自己面前:1舉動看出「家庭教育」有多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