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生成式AI正迅速改寫辦公室生態,從寫程式、行銷到管理,都已然重塑。從年輕同事的AI原生優勢,到資深主管面對轉型的壓力,企業若無視AI浪潮,恐難生存。可以說,導入AI不再是選項,而是辦公室生態系能否進化的關鍵。
20多年前,正是電腦變得非常普及的年代。我認識一位業界前輩,他是一家大公司的高階主管。儘管數位化的浪潮快速席捲每家公司,這位前輩也認同這是未來趨勢,但他依然沒跟上這波浪潮,藉口永遠都是太忙。他要祕書幫他把Email印出來放在辦公桌上,手寫回信後,再請祕書幫他打字。這位長輩在公司曾經有很多的戰功,但終究還是難抵數位化的趨勢,最終被認為不適任而離開。
今天,生成式AI已經爆紅了三、四年。AI走入每個人的家,也走入辦公室。剛開始,大家還在摸索它的應用,覺得它只是個好玩,但用途不確定的東西。經過這段時間,愈來愈多人找到AI的各種應用,AI化就像當年電腦數位化,掃過了所有公司。歷史真的很像,它極可能就像過去的數位化一樣強大。對年輕新進同事來說,他們是AI原生世代,在學校就接觸這些東西覺得自然。但對更年長世代的人來說,卻應付得很吃力。
面對AI ,我們都該謙卑且焦慮
我曾是一個軟體工程師,不過已有十年的時間未曾動手寫程式。雖然軟體相關的邏輯還熟,但面對第一線的程式編寫,還是有點陌生。今年第一次實際動手Vibe Coding (用講人話的方式,機器幫你寫程式),看著機器照著我定義好的規範,一行行快速寫出程式,我真的很吃驚。不能說全部準確,但最少95%的部分,被機器寫的程式碼正確傳達出來。我也開始焦慮,如果我們沒能好好把握這波,而是被競爭者把握這波優勢彎道超車,是多可怕的事。
有些人會說:「這些程式很難用,因為好多bug。」的確,它不完美,但不可否認的,是它正用很快的速度在進化,就像LLM剛出來的時候,很多人覺得它的回答準確度不高,很難應用在需要嚴謹結果的場域。但這段時間,我們都見證了它的進化,它開始有模有樣回答那些我們覺得很複雜,難以想像機器可以回答出來的問題。面對AI,我們只有很多謙卑,因為它的能力進化速度讓人難以想像。
別覺得離你很遠,因為它比你想像得近
三年前,聽到AI coding的概念時,的確覺得離自己很遠。曾幾何時,身旁朋友(會計師、律師、行銷人員……)都開始學會AI寫程式。大家開始發現,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問題,可以透過各種AI工具獲得答案。我們正進入一個人人都能當軟體工程師的神奇時代。
最近,我也在自己的公司(拍拍圈)認真推動AI導入,導入當然會有成本,就像20多年前,幫所有員工採購電腦和布建網路一樣。對許多公司來說,這是巨大的投資,但你沒有辦法想像抵抗這些浪潮的公司,最後能有多好的發展。如果最終都是要來的,就趁早面對吧!
主管以身作則,才推得動AI
有些人會說,這些AI的東西,交給年輕世代去玩就好了。這樣的想法,像足了我說的那位前輩。他並不反對當時數位化的浪潮,卻只是置身事外。而置身事外,風險很高。如果你自己不用力推,這件事可能推不動而造成整體失敗。如果你成功了,組織可能反過來把你淘汰。
儘管十多年沒寫程式,帶著焦慮又崇敬的心情,我努力發想公司的各種AI應用。技術變得很快,AI很快改變各行各業的工作模式,如果你是其中不改變的人,風險真的很高。因此,即使再辛苦,頭也要洗下去!
AI來了,來得又快又急。我很焦慮,也很努力,因為我不想被淘汰。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拍拍圈科技共同創辦人)